记忆中的贵州老街(走进贵阳老街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间烟火这四个字,总是能轻易的撩拨起世人的心绪。什么是人间烟火?世间的人,以烟为韵,以火为律,谱写一首平淡的生活曲目,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歌词也就“柴米油盐酱醋茶”罢了。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贵阳这座城,大概便是归宿。
黔灵巷
黔灵巷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黔灵公园南大门右侧,是北新区路的一段。这条老巷子长不过200米左右,巷子的一端是黔灵公园入口,另一端八鸽沿路和北新区路的交接点。
北新区路原名是“石板坡”,民国时期蒋介石提倡“新生活运动”,市政府在这里建设北部新区而得名的北新区路。北新区路一带有报国寺、宝莲寺,过去城里人到黔灵山,都要出威清门,沿途经报国寺、宝莲寺,才能到达黔灵山脚。
巷子的一边是排列整齐的各种肉铺、菜铺以及生活用品店,另一边则是长长的矮墙,顺着墙是一排临时销售摊点。巷子的一头一尾立着醒目的标志“黔灵巷”。
走在巷子内,你可以听到商贩们的吆喝声、买菜阿姨们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可以看到一个个门店摆放着刚从屠宰场拉回来的猪羊肉、新鲜批发的蔬菜水果,还有小商贩们挑着装满刚从自家田地里摘的蔬菜、葱蒜等,绿得发亮、鲜得生香,让人垂涎。
这里的人们忙忙碌碌,不排斥与他人肩碰肩的亲密,来来往往,为生活而奔波。
虎门巷
追着时光从这头走向那头,回头望向深深的巷口,虎门巷里那锈迹斑斑的铁门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虎门巷一头连着和平路(现在的陕西路),一头连着普陀路(现在的友谊路),在城北是一条极为普通的小巷。巷子不长,两百多米,窄窄的。
巷子两边老旧的楼房挤挤挨挨地靠在一起,斑驳的墙面,杂乱缠绕的电线,像个耄耋老人一般立在那里,不动声色,宁静安详。没有高大的建筑、华丽的装饰,但无论何时,虎门巷总是热闹的。商贩的叫卖声、邻里间的招呼声、汽车经过的鸣笛声…像蒸腾着的烟火气,记录着最真实也最平凡的生活。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醒狮路
岁月给了老街历史,也给了它成长。城市的每一条老街,都记录着城市变迁的点点滴滴。
醒狮路西起中华南路,东至富水南路。路两头低,中间高,坡形。解放前,以汉湘路口为界,因遍地野茴香丛生,多坡坎、弯拐,故东叫茴香坡,而西则名为独狮子。
独狮子之名也大有典故。相传明洪武年间,有个叫龚图的将军,在醒狮路西端造了一座将军府却只立了一个石狮子,故称独狮子。但事实具体为何,目前已不能考证。
清代、民国称独狮子,直至滇军唐继尧(云南督军)在贵阳时,因其阻碍交通,遂将石狮毁掉。建国后,改名醒狮路,取“东方睡狮觉醒”之意。
醒狮路目前留有的老建筑较少,只有醒狮路1号、贵阳市消防大楼这两栋比较有代表性,剩下就是割裂老街的单元楼,这些老建筑零散分布在醒狮路的各个地段,是醒狮路古旧韵味的孑遗,也是时代的幸存。
而这条巷子的年轮,就藏在这熙熙攘攘的老建筑和鳞次栉比的单元楼里,无一不透出几分老贵阳的韵味。
蔡家街
蔡家街,位于贵阳市云岩区,自文明路起,至中山东路止。相传有蔡姓人家在此做豆腐,因此称为蔡家豆腐坊。清道光年间叫蔡家坊,民国三十年(1941)后称蔡家房,1951年取名蔡家路。现蔡家豆腐坊已消失,蔡家街之名沿用至今。
走到路口放眼望去,两旁的树木绿意葱翠,美食店铺琳琅满目,浓浓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金牌罗记肠旺面、老面馆、忆苗香老酸汤、小满牛肉粉等,都是地标性的美食,吸引着众多人前往。
与繁华现代的都市道路不同,时间让这里留下了斑驳古朴的痕迹,也留存了一幅岁月静好的生活画卷。
还有破旧残损的老房,宛如老者一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厚积着岁月的痕迹,静观人生百态,再细细地讲述着老贵阳的故事。
图文/本刊记者 肖芳
编辑/王江兰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
发布/王江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