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年龄和健康年龄(老有五维度生理年龄)

#是什么让你感觉自己真的老了#

年轻时读这段话时不禁感叹: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人家问你的学生你是什么样的人。学生不知道怎么描述,你自己上来就说是“不知老之将至”。明明“老”这个概念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偏说自己“不知”。这能忽悠谁?

看来,“老”,实在可怕,搞得圣人也不淡定了。

如今刚刚过了六十岁,感觉对“老”有点发言权了。“老”是个年龄概念。但年龄概念,其实又是好几个概念。兹举其要者:一个是生理年龄,一个是日历年龄,另一个是社会年龄,当然还有事业年龄、心理年龄。

感觉到“老”,是心理年龄的范畴。我们先略去不论。社会年龄,就是别人对你的看法。不管你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究竟为何,如果大家都说你老了,就是社会认为你老了,有口难辨。这意味着你的社会年龄已经很高了。很多人,因此真觉得自己老了。心理年龄也就跟着老了。

事业年龄,大家都很熟悉。有些职业,属于年轻饭。一个芭蕾舞演员,或花样滑冰、体操运动员,过了三十显然就被认为老了。但当总统,年过四十简直还算少年。孔子自称“不知老之将至“,也在于他的事业,至少在六十岁以前,年龄多半是加分。

我28岁开始学英语。先赶上事业年龄上的衰老。至少在八十代末九十年代初,大家觉得这属于脑袋进水:这么“老了”,从头学外语不可能。我自己也疑惑,就苦练几周长跑,然后找个四百米跑道自测,发现水平超过大一系里新生运动会的成绩。当时我还是第二呢,起点不低呀。这一下,就觉得自己生理年龄和十八岁时差别不大。心理年龄也跟着年轻起来。想想看,十八岁进大学,读英语专业,出来后水平应该不错吧?我为何不干这么四年?结果,五年多以后,我就进入耶鲁开始读研了。

1994年赴美,十年寒窗,到2004年在波士顿拿到教职时,已经从33岁变成了43岁,而且女儿也五岁了。出国时,大家都叫我“小薛”。心态还是个北京街头的小玩闹,喜欢乱开玩笑。可惜,四十后跨入本世纪,在网上和国内的读者打交道,大家都叫我“老师”、“教授”,一些合作的同事叫我“先生”,还有叫我“老薛”、“薛老”的。因为脱离中文世界十余年,突然从“小薛”变成“老薛”、“薛老”,心里总有些异样的感觉。直到有一天,在微博上和国内某理论界人士争论,大家最后吵起来。对方对我怒斥:“老没老样!” 这给我也惹急了:“大家明明都是没有见过面的人。谁显得老还不知道呢。凭什么我一定要有‘老样‘?”

这就是社会年龄。当然,这也包括到某种年纪就得退休的制度:到点下课,没人在乎你身体机能的实际运行状况。与此相关的,则是日历年龄。我们的生命,都镶嵌在宇宙秩序之中。日历的依据,是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圈数,以及地球自转圈数等等,我们根据这个记日子。我们跑马拉松的,进入四十岁后就按照自己的年龄组竞争。去年十月六十岁生日前十几天,一周跑了两个马拉松(波马和著名的波马及格赛Baystate)。跑得都不怎么样。但是,赢了Baystate50-59岁年龄组,也算是“站好最后一班岗”了。

自然年龄和健康年龄(老有五维度生理年龄)(1)

六十岁前二十天的波马

自然年龄和健康年龄(老有五维度生理年龄)(2)

波马跑砸了。五天后补考,更差,三小时零五分。但赢得年龄组第一

问题是,日历年龄和你的生理年龄未必合拍。比如,我跑步用的智能跑表,每次跑完都报出我最大摄氧量的数字。从来都是六十几。训练高峰曾达到69,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员的水平。哪怕训练季初期63-64水平的时候,表上总是说:“你的体能水平在20岁人中属于优异行列”。表面上这是生理年龄,其实也是社会年龄。表代表着某种量化的社会看法。不过,这也说明,你的生理年龄,会多少挪动你的社会年龄。当然,这大概也会触发你心理年龄的改变。

自然年龄和健康年龄(老有五维度生理年龄)(3)

智能跑表上快六十岁时的最大摄氧量记录:这是奥运选手的水平。表不准吧。

“老”,对我来说一直是个理论问题,用理性而非感觉来对应。最近,又开始练深蹲,在微信的同学群晒训练视频。老同学问:“你这是何苦?” 我说,老之将至也!老从腿开始。你站不住了,活动就少,卡路里消耗锐减,脂肪堆积,体重增长,肌肉能力下降,行动更为不便…… 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加速。所以,要把腿的基础打好。我现在的负重超过我的体重。我就不信三十年后我会站不住!

三十年是很短的时间。从大学毕业到现在,都快四十年了。我们不需等太久就知道结果。

有时想想,人生如此短暂,怎么总听人说“人生是场马拉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