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位日本专家盯着两个汉字陷入了苦思,没想到这一想就想了十年,却还是想不出其中意味。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1)

难倒日本专家十年的汉字就是刻在泰山一处石碑上的“虫二”二字。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01 泰山偶见怪字,苦寻其意十年

日本投降后十多年,中日关系有所松动,两国政府对彼此的态度也不再那么紧张,这也促进了两国人民间的交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批日本专家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途经之地就有中国“五岳”之首的泰山。

泰山有着“天下第一山”的美称,风景壮丽,自古以来就是君主帝王告祭的神山,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也是普通百姓崇拜的高峰。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2)

一路上,日本专家们大开眼界,惊叹于泰山怪奇的地形地貌以及沿途历史悠久的道观。登到泰山中麓的万仙楼,专家们的目光被万仙楼北侧的一处石刻吸引住了。

这块石头并不大,也就三四米高。石上所刻仅“虫二”两字,这在泰山众多石碑中显得格格不入。其他石碑所刻要么是气势磅礴的大字书法,要么是古人有感而发的诗篇,这两字既简单又不明所以,像个误闯泰山的“不速之客”。

这些日本专家对中国文化也是略有研究的,认得不少汉字,但对“虫二”这个组合摸不着头脑。“虫”指昆虫,“二”是一个数字,这两字连幼儿园小孩都认得,但组成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3)

于是他们询问带队的中国导游以及陪同的中国学者,但都没有得到确切的回答。因为泰山有名的石刻太多了,这块石头相较其他实在是不起眼,所以此前并没有人研究过这两个字的典故。

有人猜测这两字指的某个人的名字,类似“某某到此一游”的意思。但他们仔细观察石刻发现,两个大字两边还有其他信息,一边写的是“己亥夏六月”,另一边写的是“历下刘廷桂立”,表明这是清朝人刘廷桂所题,人名的假说不成立。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4)

还有人认为这说的是泰山有两只老虎。老虎的古称之一叫“大虫”,而泰山所在的山东历来都有老虎活动的痕迹,武松打虎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山东。可是深究的话,说两只老虎应该说“二虫”,这里为何语序颠倒了呢?

而且这个“虫”字上还有一撇,严格来说这不能和“虫”字等同,在汉字字典里,是没有这个字的。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5)

众人越讨论越疑惑,只能暂放一边,继续泰山之旅。但日本一行人中,有位专家却把此事记在了心里,回国之后也没有忘记,而是一头扎进书海典籍里,决心解开这两个字的谜团。

诡异的是,翻阅了大量有关中华历史文化的资料以及各类字典辞书,这位专家都没有发现和这两个字有关的解释。他也寻访了不少在日中国学者,也和国内研究者写信求助,但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

没想到在泰山上的偶然一瞥,竟成了这位日本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心结,他的执念越来越深,回过神的时候发现已经研究了十年。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6)

03 赞美还是讽刺?“虫二”典故非泰山独有

为什么要在泰山上题“虫二”两字呢?

根据石刻上的年份和人名信息,学者们查阅了相关研究资料,得知题字之人刘廷桂是清朝的一位大才子。

刘廷桂年少成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天资聪颖,十二岁时就在乡试上拔得头筹,一举成名,其友人戏称他为“刘十二”。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7)

他和朋友途经山东,就来泰山游山玩水,被一路上的秀丽风景所折服,一时兴起,就题了“虫二”两字。刘廷桂的灵感来源于乾隆皇帝为西湖湖心亭所题的亭前石碑,上面也写的是“虫二”,寓意西湖风景风月无边。

刘廷桂认为泰山的风景也像西湖美景一样值得“风月无边”这四个字,所以就效仿了先皇手笔。

当然了,这是基于“风月”二字指代清风明月这样的自然风景时的故事,也有学者根据“风月”的其他意思推测出另一个故事版本。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8)

“风月”除了是自然风景的雅称,也指男女之间的“风月之事”,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虫二”是刘廷桂对泰山道观的讽刺。

石刻所处位置在万仙楼不远处,而万仙楼也是泰山上的道观之一,清朝年间是个尼姑庵,但传闻此处的尼姑并不潜心修行,而是沉迷俗世的男女之事,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被不少文人墨客不齿。

刘廷桂行至此处时刚好口渴,就到万仙楼想讨碗水喝。尼姑见了他,也许看不惯他的文人模样,也可能是嫌弃他的长相,不仅拒绝了刘廷桂的要求,还讥讽他说:“此庵之水想必不合先生口味,先生只需腹中墨即可止渴。”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9)

刘廷桂本来诚心讨水喝,这下非但要继续忍受口渴,还平白无故被嘲讽了,心中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在万仙楼不远处的石头上题了“风月”两字,借此讽刺尼姑庵的无耻之事。

但刘廷桂转念一想觉得直接写出来过于直白,有失文人身份,就把边框给抹去了,剩下“虫二”两字。

不过因为资料匮乏,关于刘廷桂的记录很少,这两个故事说到底只是学者根据意思所作的推测,至于哪个版本更有说服力,那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10)

纵观历史,除了上文提到的西湖湖心亭,其实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也有一段和“虫二”有关的轶事。

在清朝褚人获编写的小说集《坚瓠集》中,写道唐伯虎与一位名叫湘英的歌女来往甚密,隔三差五就来听她唱小曲儿。两人熟悉之后,湘英十分欣赏唐伯虎的才气,就想求一幅墨宝挂于家中。

唐伯虎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江南才子,每日来请他写诗题字的达官贵人不在少数,但他从不为了追求名利而随便出手。

这次是美人相求,唐伯虎也是真心喜欢湘英的歌喉,那一幅字算什么呢?对湘英的要求唐伯虎一口就答应了下来,立马让人拿来文房四宝,大笔一挥,写下了“风月无边”四个字赠与湘英。

满心欢喜的湘英马上就让人把这幅字裱了起来,挂在了门上。之后,无论是来听歌的客人还是经过的路人,对这幅字都大加称赞。但有一个人除外,就是唐伯虎的好友,同时也是“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

祝枝山看到友人为美人题的字,没有夸赞,反而是皱眉摇头。湘英不解,向他询问原因。祝枝山说:“此嘲汝辈为虫二也。”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11)

湘英还是不能理解,祝枝山接着说:“风月无边,岂不虫二乎?”按祝枝山的意思,这是在骂湘英不检点,不过这也只是祝枝山的个人看法而已。

听明白之后,湘英并没有觉得受到了冒犯,她觉得以她和唐伯虎的交情,唐伯虎不至于这样隐晦地骂人,而且这幅字写得确实漂亮,除了祝枝山外并没有人觉得不妥,她很是喜欢和珍惜这块门匾,就一直把它挂着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得知,“风月”二字在民间确实和风月之地是有些联系的。一些学者认为,这本来是民间流传的一个灯笼字谜,时间久了,就有了一些引申意义,比如风月之事,或是形容山光水色。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12)

鲁迅先生也曾在文章中引用过“虫二”字谜。在1933年鲁迅先生写给林语堂先生的信中,就说“《论语》专谈虫二”,其中有什么用意呢?

鲁迅与林语堂因《语丝》杂志相识相交,本是朋友,但因两人的身世教育背景、眼界的差异而逐渐有了思想观念上的分歧。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在上海创办《论语》杂志。自小在教会家庭成长起来的他,早年留学德美,深受自由主义影响,提倡西方幽默文学。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13)

对此,鲁迅先生很是看不惯,认为林语堂的《论语》杂志之流是对当前险恶的社会环境的逃避,是消极处世的表现,对当下社会毫无益处。

于是就有了这封《致林语堂》信件,里面写道:“前函令打油,至今未有,盖打油亦须能有打油之心情,而今何如者。重重迫压,令人已不能喘气,除呻吟叫号而外,能有他乎?”

“不准人开一开口,则《论语》虽专谈虫二,恐亦难,盖虫二亦有谈得讨厌与否之别也。天王已无一枝笔,仅有手枪,则凡执笔人,自属全是眼中之钉,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14)

信中鲁迅先生的态度很明确,他认为“盖打油亦须有打油之心情”,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重重迫压,令人已不能喘气”,也就是说现在的社会缺乏幽默文学的现实土壤。

用“虫二”评价《论语》杂志的内容,是在讽刺杂志中只有空谈风月的无聊小品文。在敌人将文人手中的笔视为“眼中之钉”时,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幽默的。

从中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深刻思想,暂时借“幽默”的外衣阻挡不了敌人的手枪,只有勇敢抗争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15)

如今到泰山旅游,除了能观赏到古人们留下的各类书法石刻、结构巧妙的道观等人文景观外,还有从古至今都吸引人们前来的泰山自然风光。

就像去北京不能不去长城,到泰山一定不能错过的是四大奇观——旭日东升、云海日盘、晚霞夕照、泰山佛光。可以说泰山从早到晚,春夏秋冬都是很值得一去的。

还有数不过来的风景名胜,像是日观峰、万丈崖、仙人桥、龙潭飞瀑等,都能让人体会到大自然的壮阔和狂野的美,也难怪杜甫来泰山后会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了。

历史转折的千古奇观(在泰山一处石碑上有)(16)

相信当你领略过泰山的壮丽风景后,再回过头来看“虫二”这块石刻,会更能体会到“风月无边”的意境。

泰山“虫二”石刻已经在山中伫立了两百年,见证了中国这片土地的巨大变化。与当时日本专家来时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导游在和游客们讲解这块石碑时,不再是一问三不知,而是将这段往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立足本身,身为普通老百姓,我们除了要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也要自觉地加入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将中华文化之美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