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阅读古典文献的时候,经常听到"姓氏"、"姓";或是"您贵姓?"这一类的话。你真的了解这些名称指的是什么吗?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1)

安徽绩溪周氏祠堂

大多数的人基本把"姓"理解为自己家族的称号。

"姓"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词。它最初的意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也就是族号。既然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它就不是个人的、或者某个家庭的。

来看看历代字书对"姓"字的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女部》曰:

"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2)

后稷,传说中为姜嫄踩神秘巨人的脚印而生

人生下来之后要赐姓。"姓"的本义就是"生"。

其实在先秦时代,"姓"与"生"也可通用,在金文里,"姓"字从"女",有时候也从"人":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3)

据人们考证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原始社会里,各个部落和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这些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久而久之,这些图腾崇拜物就会成为这些部落的标志,再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4)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姓名》中谈到: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祟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

他的话可以归纳为这几个要点:"祟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和"纪世别类"

其中,"别婚姻"的核心内容就是同姓不婚,这也是中国古代重视人伦关系的思想表现。早在先秦,古人就已经对近血缘的婚姻有了一定的认识,史书《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有记载:

"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5)

"崇恩爱、厚亲亲"又是什么意思呢?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王公贵族们的人伦关系、感情亲疏厚薄,以及政治权利、物质利益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和"家族"有关。普通家族亦是如此。"姓"的背后是中国人民浓厚的宗族观念。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6)

上古时代,有姓,自然也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则是姓的分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考之于《传》(即《春秋左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这些人是怎么称呼的呢?据《左传》记载:

"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胙zuò)

孔颖达注解曰:

"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立氏。"

这也就是说,有的人以封邑地为氏;也有累代为官的,后代则可以以官名为氏。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7)

总的说来,先秦的男子,贵者称氏;一般平民则用职业来概括。比如周公,姓姬,名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再比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都是职业名,当时是通称,后来才成了姓。

姓是不变的,而氏却可以变化很大。

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也就逐渐合二为一;到了汉代,姓氏通称为姓。一般平民也都可以有姓了。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姓吗)(8)

姓氏来源

姓氏来源五花八门。明代历史学家郑晓考订了上古的"八姓":姜、姬、妫、姒、嬴、妘、姞、姚。这些姓都以"女"作为偏旁,折射出远古时代遗留的母系社会中的女性崇拜。

姓氏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动物、植物、或者说其他自然事物,譬如:马、牛、木、风、石、桑、李,等,大多是由上古的部落图腾演化而来。也有不少源自出生地、居住地、封地的姓氏:东方、西门、东郭、欧阳、百里奚,等。还有很多人是以官爵为姓氏,譬如司徒、司马,等。

你的姓氏有没有什么故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