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回1921㉜新房上梁 营回1921㉜新房上梁

为深入贯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营口新闻传媒中心特别策划推出“营回1921”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走进中国共产党在营口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深处,生动讲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力量。

营回1921㉜丨新房上梁

1965年6月7日,是50多岁的汪长发新房上梁的日子。这天一早,汪长发将生产队的会计周起增找到家里,请他帮忙写几副对联。周起增刚到,汪长发便拿出红纸和滴了水的墨盘,用粗壮的大手捏住半截墨块,一声不响地研起墨来……

周起增提着蘸足了墨汁的毛笔,看了一眼正在磨墨的汪长发,又看了看铺在眼前的红纸,心想:写什么才能让他满意呢?以前,没少写这样的对联,也许多写几个“上梁大吉”“福星高照”汪长发会高兴吧!于是,他找出一张废纸,写了这么两句:“上梁喜逢黄道日,安门正遇紫微星”,又写“吉日安门增百福,良辰立柱纳千祥”。

因生在旧社会,汪长发从小没受过教育,也不识字。见周起增写的字墨水仍有些淡,便又使劲儿地磨起墨来。

周起增唤了汪长发一声大叔,并将刚写的两副对联读给他听,征求他的意见。汪长发听罢只是淡淡地一笑,显得有些勉强,迟疑了一会儿,商量着问:“好不好改一下?”

周起增立刻明白了,现在人民群众都在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自己握着笔杆子更应当做破旧俗、立新风的促进派,写几副新颖的对联来表达盖新房的喜悦心情。

周起增先是将“吉日”“良辰”等字眼去掉,然后仔细改起来,可是,左改右改,不是词对不上,就是音韵不和谐。周起增正在思索着,汪长发的弟弟汪长生来了。汪长生是共产党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见周起增正在为几副对联发愁,便提示道:“起增,你应从这方面想一想:在旧社会,像我们这样穷人家能不能盖起房子。”这句话,好像电灯的开关,一下子点亮了周起增的思路。

在旧社会,汪长发一家在蓝旗场居住,因为当地闹饥荒才逃到了东部山区,并在营口县永安公社的周家屯落户。初到那里,汪长发一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哥俩年年给地主家扛大活,受尽了欺凌压迫,勉强糊得一家老小的口。后来,八路军来了,弟弟汪长生带着强烈的阶级感情参了军。土改后,全家分到了房子,也分到了地,汪长发一家的生活才逐渐走上幸福的道路。

1965年,汪长发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他的精神头儿还挺足。大儿子在外地工作,有了对象。去年,二儿子光荣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汪长发经常求人写信,让儿子在部队争取进步,积极工作。由于生活的需要,生产队又帮助他盖新房子,这是在旧社会做梦也梦不到的事情。

周起增望着汪长发,心里在翻腾。汪长发仍然一声不响,继续磨墨。墨汁已经很浓了,随着他手的活动,墨盘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周起增忽然意识到,汪长发已经“说话了”,那满腹感激之情,都倾注在墨水里。他握起了毛笔,蘸饱了墨汁,一气呵成,写出了这么一副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永远感谢毛主席”,随手又写了一个横批:“饮水思源”。

周起增将对联内容一字一句地读给汪长发听。这字似乎写到了汪长发的心坎里,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还未干透的字,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渐渐绽开微笑……

营回1921㉜新房上梁 营回1921㉜新房上梁(1)

曲清扬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民生新闻部主播,二级播音员


总策划 / 张国鹏 总监制 / 王忠陆 党史顾问 / 韩晓东

艺术顾问 / 杨帆 监制 / 张旭勇 纪伟 李丹

创作 / “营回1921”工作室 赵欣 播音 / 曲清扬

音频制作 / 董艺 苏畅 雨萌 编辑 / 崔玺

责编 / 朱琳 魏家鹏 制作 / 王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