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变得更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为什么长大以后的错)

昨天我的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和我打电话,说老师,我的父亲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住院了,我需要从上海赶回成都去照顾他。但是因为从小他就一直抽烟酗酒,母亲也在我很小的时候离婚了,从小便是由爷爷奶奶把我带大的。我这二十三年来从来没有感受到过母爱和父爱,我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心理阴影太大了,这让我变成了一个看起来很冷血的人,面对只要能争取到的资源我也会不顾一切的争取,我这样子该怎么办还好。除了在医学上给了她一些建议,我还希望她可以和自己的父亲做一次和解得有效沟通。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剧,原生家庭引发的悲剧越来越多,是不是有什么避免的方法呢?

没变得更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为什么长大以后的错)(1)

说到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其实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没错就是那个写《梦的解析》的那个弗洛伊德。当年弗洛伊德在做心理治疗中发现,许多人在成年时期出现的问题,往往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有一些相关性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与成年时期的人格形成是否有联系呢?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扛鼎人物,弗洛伊德不仅善于分析别人,连自己的经历也做了深度地剖析,原本以为对自己狠一点的应该是女人,这个男人对自己分析起来也是一点都不客气。弗洛伊德认为,他对父亲的感情很复杂,又爱又恨,大抵源于他对母亲的依恋。他记得自己在大约两岁半时看到了母亲的裸体,然后“力比多”(libido)被唤醒,有了冲动。弗洛伊德便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认为所有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体验到这种强烈的“恋母仇父”情结。如果这种情结未能得到很好的疏解,就会影响未来人格的形成。

没变得更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为什么长大以后的错)(2)

后来弗洛伊德继续将理论扩大,成年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不愉快的童年经历。童年经历对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就像老话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后来,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卡伦·霍妮更是直接归纳出了父母的几大“基本罪恶”,包括冷漠、不守承诺、偏爱、羞辱等。

自弗洛伊德以来,有关童年的重要观点都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过得不好,那他这辈子都要受影响,而且基本没有改善的可能,所以人要重视童年。弗洛伊德的“童年经历影响一生”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前几年,这种观念卷土重来,而且带来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原生家庭

这里讲的“原生家庭”,是指人出生后养育自己的那个家庭。原生家庭是一个人进行情感和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一般来说童年和原生家庭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将“童年决定论”放在原生家庭的语义下,就变成了这样子的阐述: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是源自于父母早期的不良教育。

没变得更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为什么长大以后的错)(3)

比如我今天不幸福的婚姻就是我父母当年不幸福婚姻的再版;我变成一个摆烂的人就是因为我的父母当年没有正确的和我传输正确的价值观;我现在的一事无成都是因为我父母也是一事无成的状态;我对家人的冷漠憎恨也源自于父母当年对我的不作为等等。

很多人都会将自己当前的不幸归咎于自己童年的经历,仿佛原生家庭有一种原罪,永远脱不开。

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初场所,原生家庭的确会对人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影响。许多科学范式下的心理学研究虽然没有明确地以原生家庭的名义展开,但也揭示了家庭环境对人的重要意义。成长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个体,其心理社会行为会受到影响,进而更容易产生情绪管理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孩子会对未来的婚姻感到迷茫,我也遇到过很多因为父母吵架或者父亲出轨形成“厌男症”心理的朋友;父母如果以一个冷漠或者拒绝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出现一些反社会行为。

没变得更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为什么长大以后的错)(4)

有资料显示,一项针对4000多名儿童的成长追踪调查发现,童年时期,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痛苦或婚姻破裂,那么这些孩子将来在青春期出现抑郁、焦虑的风险就会增加。原生家庭其实是对个体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甚至会一代代地遗传下去。

虽然原生家庭对个体成年后的影响毋庸置疑,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关研究案例也不胜枚举。但是,这绝非事情的全部真相。就像前面提到的霍妮虽然痛斥了父母的罪恶对孩子的影响,但她却认为人格的形成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很大影响,而且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成长的内在力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霍妮诗反对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年轻人在成年后离开家庭,之后的自我塑造更多的在于他们自己的努力。原生家庭的力量虽然很强大,但个体的自我塑造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原生家庭对人的成长的确有影响,但作用有限。我很喜欢对原生家庭论评价的一句话:“它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过去的是与非,但它并不是一把尺子,无法衡量今天的因与果。

没变得更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为什么长大以后的错)(5)

那我们究竟要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因果循环呢?

其实,早在那部爆火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就给了我们答案。我想有一批人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大概率也与此有关。那句话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没变得更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为什么长大以后的错)(6)

解决这个问题,和我们解决别的问题是一样的,第一件事还是要解决自己情绪的问题,不要带着任何情绪去解决问题,任何带着情绪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非理性的。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所有的父母都难免有不足之处,可能并不存在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想要富裕的家庭就可能要承受父母很多时间没有办法留给自己;想要关爱多的家庭可能就要承受自己有很多物质上的东西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我们都是普通人,一直拿原生家庭说事儿意义不大,谁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而怀着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原生家庭的“罪与罚”,恰恰可以成为我们当下努力的方向。

在我们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其实可以尝试多与父母沟通,保有一颗和解的心进行有效沟通是必要的。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学生,我希望她可以和自己的父亲做一次以和解为目的的有效沟通。在她看来,也许这是自己妥协的一步,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让她能够和自己的过去和解的关键时刻。虽然她并不一定能得到那么多善意的回应,但是我相信她心中的一些芥蒂也会因此解开一些。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不要沉溺于过去,也可以选择不原谅他们,但是必须让我们自己的心思和精力从“原生家庭斗争”的战场上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去,比如当下和未来。就像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状态,学着成长、学着变优秀甚至未来学着做一个合格求优秀的父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