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太固执太烦人(活得太长克子孙)

甜椒儿妈妈,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喜欢分享,喜欢倾听,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投诉维权,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状态,可是很多时候这种理想的状态,只是存在于小说、电视剧中,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美好状态很难找到。

“活得太长克子孙,活来活去活成仇”

小区里有个85岁的老奶奶,满头银发,很是引人注目,小区里的人基本上都认识她,但是她却总是有意躲着人们似的。

在电梯里经常遇到她,她会主动跟孩子打招呼,一来二去,就跟我熟络起来。

有一次提到了年龄,我提到了那句老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她勉强笑了笑说:“活得太长了克子孙,宝不宝的,就不提了,不成仇人就不错了。”

这个老奶奶的话听着让人觉得有点心酸,尤其是看着她说话的表情,笑容里带着无奈,满脸的褶皱让人看起来很心疼。

为什么老人长寿“克”子孙?

长寿应该是人们追求的,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反而认为长寿“克”子孙呢?

在一些家庭中,老人活得时间越长,就会产生一些愧疚的情绪,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子孙,因为年龄越大,身体活动越不方便,越需要子孙来照顾。

子孙后代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家庭,老人需要人照顾,势必就要影响他们的工作,老人活得越久,子孙受累的时间就越长,就越不能活得解脱。

老人太固执太烦人(活得太长克子孙)(1)

尤其是老人身体不方便,时时刻刻需要人照顾的情况下,会让子孙逐渐失去耐心。

这种情况下,老人活得越久,子孙的态度会越差,老人逐渐会从一种愧疚的状态变成一种气愤的状态,老人和子孙的关系也会变差

而长期被老人所累,子孙会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老人头上,老人会认为自己“克”了子孙。

老人太固执太烦人(活得太长克子孙)(2)

为什么父母养孩子小有耐心,子女养父母老,变得没有耐心?

人们都知道“父母养孩子小,子女养父母老”这个道理,但是孩子幼年时候,父母可以细心照顾,陪伴孩子长大,孩子成年之后,却很难用父母对待儿时的自己的那种心态对待父母。

有人说“这是白眼狼”,其实不然,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脱离了“非黑即白”的状态,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大多数子女还是持感恩态度的,对待父母也一定是有爱的,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最后跟老人的关系变得那么差?

因为父母养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有希望的,孩子会一天天变大,孩子的状态会一天天变好,但是子女养父母老的时候,如果父母身体不便,瘫痪在床,子女是看不到希望的,父母的状态会一天天变差,当事子女的情绪得不到缓解。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所以我们实在是不能站在一边去一味批判那些身在其中的子女。

多一分耐心,多一点陪伴,不要留下遗憾

不过还是想要对子女们说一句话:为了不留下遗憾,请在父母在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陪伴。

老家有一户人家,两个老人有三个儿子,老头子老伴走得早,只剩下他一个人,三个儿子混得很好,家家户户日子过得很好,但是就是在照顾老人这件事上没有达到统一,结果哥三个闹矛盾,最后定了个“轮班制”,老人轮着在三个儿子家吃饭

简单说就是,周一老大家,周二老二家,周三老三家,老人每天一大早就要去在门口等着,就为能够赶上吃早饭,时间早了,人家不开门,时间晚了,人家吃过了

老人家很少说话,一个人行走在街上,让人感受到的只有孤单。

老人太固执太烦人(活得太长克子孙)(3)

后来老人没有去吃饭,儿子们竟然一周没有去探视,再去探视的时候老人早就没气了

老人走了以后,三个儿子凑钱大排宴宴,给老人办了丧礼,花费超过10万元,如果这10万元花在老人身上,老人会有一个不错的晚年生活,也不至于一个人孤苦伶仃离开。

老人在的时候被嫌弃,老人走了以后,三个儿子开始愧疚,生意不顺当感到愧疚,儿子出车祸去老人坟上烧香,认为是受到了天谴……

老人太固执太烦人(活得太长克子孙)(4)

老人在的时候,没有能够好好孝顺,老人走了以后,愧疚之心一直挥之不去,而这种愧疚感无处发泄,将会伴随他们的后半生。

父母养子女大,子女养父母老,当父母年老了,走不动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我们做子女的还是要尽量说服自己,去耐心陪伴,去悉心照顾,当这种日子成为日常的时候,更要好好照顾老人,就为有朝一日老人走了,不会留下这种挥之不去的愧疚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