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王忻 胡可璐)金秋十月,走进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恒大二村,一排排崭新的双层独栋“小别墅”映入眼帘,旁边是连接成片的蔬菜大棚,种植着茄子、西红柿、辣椒等农作物,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1)

毕节市大方县恒大二村一角

空气清新,道路整洁,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中的一个贫困村。通过恒大集团的帮扶,贵州省大方县一共有50个像恒大二村一样干净整洁的新农村如春笋“破土而出”。

90后恒大扶贫队员:扶贫先扶志

“我们为每家都配备了家具、家电,搬迁过来的贫困户可以拎包入住。我们还为每户配套蔬菜大棚或养牛场,由龙头企业统一经营管理,销路有保障。老百姓还可以在里面务工,除每天的工资外,年底还有分红……”凤山乡扶贫分部负责人秦少帅向记者介绍。

秦少帅是一名“90后”小伙子。别看年纪不大,他已经是一位“老”扶贫队员了。在毕节市,像秦少帅这样的恒大扶贫队员共有2108人,他们被称为“扶贫铁军”。自结对帮扶以来,恒大从全集团系统选拔出2108名优秀领导干部和扶贫队员,派驻到毕节各县、乡、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并肩作战。精准识别是帮扶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恒大扶贫队员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他们用“铁脚板”丈量着毕节的每一寸土地,助力毕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2)

村民在环境优美的恒大二村载歌载舞

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毕节市是乌蒙山区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共有7县3区,总人口927.52万人,2015年底贫困人口115.45万人。

连月的走访让扶贫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毕节市贫困面之广、贫困程度之深。“很多贫困户都住在深山里,路又险又陡,只能骑摩托车或者走路。有一次去探访一家贫困户,虽然是白天,但走进破旧的茅草屋,依然是黑黢黢的。独居的老爷爷还塞给我一个苹果,说是对我们的感谢。”秦少帅有些哽咽,既是为老爷爷的生活环境而难过,也是被当地百姓朴素的情感所打动。

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3)

扶贫队员跋山涉水入户调查

在毕节,很多贫困户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里,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艰难维持生活。他们不愿意搬出深山,害怕改变现状。恒大扶贫队员们觉得,要帮助当地百姓脱贫,就要先改变他们“要、靠、等、怨”的不良习气,让人们自愿努力起来,积极自发地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而行动起来。

有一位老伯至今让他印象深刻。“方圆十几里只有他们一户。由于距离市场太远,他们只吃自己种的玉米,所有物品的运输都要靠自家门前修的一条小路。”最初老伯并不同意搬出深山,但在扶贫队员们坚持不懈的劝说下,老伯和他的儿子最终同意搬迁。如今,这位老伯居住在大方县恒大九村,并在附近的养牛场里工作,每个月工资2100元,过上了收入稳定的生活。

易地搬迁扶贫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据了解,恒大集团计划投入44亿元,解决毕节市5.2万户、22.18万贫困户的移民搬迁,同步配建教育、商业和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恒大援建大方县的50个新农村和县城安置区奢香古镇,已于2017年6月30日前搬迁入住,恒大二村就是其中之一。

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4)

恒大援建大方县奢香古镇移民安置区外景

扶贫工作虽然辛苦,但像秦少帅这些扶贫队员们都觉得很快乐。“我觉得恒大的扶贫团队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大家来了以后都不舍得离开。既然来了,就一直干到脱贫目标完成。”秦少帅说。

“专业”扶贫队员:为了扶贫,一整年没有回家

阚俊生是2015年12月来到大方的第一批扶贫队员中的一个,坚守在扶贫一线已经有3年的时间。伴随恒大集团全方位立体扶贫的不断深入,他和扶贫战友们迅速成长,从一个个对扶贫工作一无所知的“小白”,成长为扶贫领域的“专业人士”,带领一批又一批队员攻克扶贫难关。

“队员们来自五湖四海,放弃城市里优越的生活,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光,就是有一个信念,要完成到2018年年底帮助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的目标。”阚俊生说,很多队员一个月或半年才能回一次家,而他自己,去年一整年都没有回过家。

现在,阚俊生已经成为了吸纳就业扶贫部的负责人。吸纳就业扶贫部主要是结合恒大集团帮扶措施、贫困户需求以及当地特殊情况,组织开展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吸纳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到恒大集团下属产业、引进上下游企业及战略合作伙伴等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5)

恒大组织吸纳就业培训现场

“恒大集团自2016年5月1日以来,在大方县每月要进行3次吸纳就业培训会,已经做到63期了,每期服务的贫困人数都有500人左右。”阚俊生说,“在吸纳就业培训当中,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复核人员、准备课程、帮助班主任带班管理、发布招聘信息、动员就业、宣讲政策等等,每天忙到很晚。”

恒大认为,教授技能、传播知识、提供工位岗位只是一种手段,更多的是通过培训,在短时间内在这些贫困群众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留下一点希望,让他们有意识、有方法、有步骤地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6)

通过培训后走上工作岗位

用心用情用力 因地制宜助推脱贫攻坚

今年26岁的郑小彪也是一名年轻的扶贫队员,现就职于恒大集团金海湖扶贫公司竹园乡扶贫分部,主要负责竹园乡扶贫产业对接和跟进工作。

郑小彪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竹园乡严重缺水,且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针对这一情况,他所在的团队与当地扶贫干部一起,对大方现有产业进行了仔细考察,经过认真评估和筛选,最终选择辣椒、天麻和散养牛产业作为竹园乡的扶贫产业来发展。

“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是对的,因为这几大产业,老乡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郑小彪说,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因地制宜选择扶贫产业,发展农业,同时与帮扶政策相结合,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就能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针对乌蒙山区独特的生态、气候,恒大投入57亿元,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的两大基地,一个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个是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帮助20万户、70万贫困人口发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产业。

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7)

恒大援建威宁县麻乍镇长方村魔芋基地

对这些年轻的扶贫队员,大方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一群有理想、有信念、有方法的年轻人,一支正在淬炼、拥有坚强意志的铁军!他们是在用心、用情、用力来帮助我们抓扶贫。不仅仅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授人以渔,有实干,出实效,真正帮助贫困老百姓解决难题。”

用人精准使命必达 恒大铸就“扶贫铁军”

“相比扶贫资金的投入,扶贫队伍的建设更为重要。”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表示,对于恒大集团来说,5年无偿投入110亿元并不是一件难事,最难的是要派出一支能吃苦、能奉献、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出办法、能出技术、能促进当地群众内生动力的一支优秀的扶贫团队。

众所周知,恒大集团以超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领先于业内。自2015年12月,恒大集团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起,便派出了一只287人的扶贫队伍奔赴乌蒙山区。多年来,恒大陆续从全集团选拔了321名优秀的扶贫干部和15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扶贫队员,与大方县第一批扶贫团队组成了2108人的扶贫队伍,与当地的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恒大扶贫队员无私奉献铺就脱贫路(乌蒙山深处的年轻扶贫队员)(8)

2017年5月恒大扶贫队伍出征大会

在扶贫专家看来,恒大扶贫“方案精准、措施精准、用人精准”,尤其是“用人精准”尤其显示出了恒大扶贫的决心与力度。恒大企业管理团队决策执行效率高、使命必达的企业文化,确保了扶贫工作项目的快速推进。加之恒大的专业优势和政府的支持推进,不仅节约了资金,还同时提高了扶贫效率,创造了政企合力扶贫的成功模式。

在近3年的时间内,在政府干部和恒大扶贫队员的相互配合下,当地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恒大已帮扶毕节市30.67万人初步脱贫,其中已助力黔西县于2018年9月成功脱贫摘帽,计划在2018年底帮助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2020年全市1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我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恒大扶贫队员,响应党的召唤,奔赴乌蒙前线,助力脱贫攻坚,我们牢记重托,不怕吃苦,不畏艰辛,勇挑重担,勇往直前,严守纪律,尊重百姓,不辱使命,决战决胜。”这是每一位恒大扶贫队员出征前的誓词,更是他们全力投身脱贫攻坚战的心声:“恒大有信心在乌蒙山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不脱贫、不收兵”。如今,恒大帮扶大方县精准脱贫已经进入倒计时,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脱贫,恒大扶贫队员的故事就还会继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