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生姜陈皮红糖水能祛湿吗(喝的时候加点生姜陈皮红糖更好)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有两种红茶。
一种是喝原味的,一种,是用来乱折腾的。
就像是一家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考科举走仕途,另外一个经商,赚钱养活全家。
走仕途的这个,专注于学业,十载寒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
经商的那个,从小就走南闯北,交结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练得一身觥筹交错的交际好本事。
士农工商,虽然古代商人地位不高,但幸好有票票,钱自然能打通官道。
于是,两兄弟合作得好的,整个家族便是能兴旺上好几代。
做官的,需要经商的兄弟来贴补家用。
经商的,需要做官的兄弟来打通关节。
各取所需,于家族而言,是双赢。
《2》
从前,村姑陈一直觉得,红茶是不能胡乱调配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进去吃的。
比如调什么红枣,调什么玫瑰花,调什么枸杞桂圆,调什么橘子皮....
总之只有我们想象不到,没有人家调配不到,各种稀奇古怪,各种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地,乱喝一气。
拒绝调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远在大唐,陆羽就说了,饮茶“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喝茶就只喝茶本身好了,如果掺进去花卉,掺进去植物树皮等等,喝的时间长了,容易生病。
所以,如果天马行空地往红茶里加各种瓜果花卉,万一喝出毛病来怎么办?
毕竟茶圣陆羽专门在《茶经》里提醒过这么一笔,说明曾经是有发生过不好事件的先例的。
但也会有人犟,说那都是唐朝的事了,说那都是几千年前的事了,说现代科学早就解决了在茶叶当中加入瓜果花卉的问题了,死不了人的。
好吧,那就请君入瓮,去替广大茶友当小白鼠吧。
反正喝好的红茶,像金骏眉,本身就花香果香氤氲撩人之极,不必再画蛇添足地加些什么增香的、增味的的东西进去——反倒是狗尾续貂,砸了金骏眉这优质红茶代表的金字招牌了。
《3》
不过,半年前,村姑陈改变了看法。
那是在看了国际红茶的出口价格之后。
在那份报告里,清楚地写着,国际红茶的出口价格,一公斤才2-3美金,换算下来,不足20元人民币。
我把这消息发给了桐木的大叔。
他说,这么便宜的红茶,在我们这里肯定是生产不出来的,这是外国那些大厂的尾货,那种“扫地货”。
嗯,扫地货,这形容,太有画面感了。
想起某人阿谀某人的话:把你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我们吃一年了。
果然,大厂的地,跟富人家的地一样,扫一扫,还能吃一吃,喝一喝的。
扫地货,想来也不是真的是从地上扫起来的,国外的大厂也不会这样没规矩地生产。
应该是一些尾货,那种筛出来的挑出来的尾货,或者是货底。
这样的茶,品质属于最底层,走的是大众市场,那种茶楼里免费喝的茶水、快捷酒店里赠送的茶包等等。
也能喝,喝了也不会马上出问题,但就是没香没味没色没韵,像晴雯表哥家的那茶吊子里倒出来的水,只有一点清淡的茶色和茶味,罢了。
这种茶,倒掉太可惜,但要想卖,又卖不出好价钱。
最怕的是,人家买回去一喝,呀,好难喝。
这可怎么办?
要退货的。
于是,聪明的人,立马想到了妙招。
加料。
《4》
往没什么香气和滋味的红茶里,加料。
不是加王守义十三香那种卤料。
是加瓜果,加花卉,等等。
比如加橘子皮,加红枣,加枸杞,加李干,加杨梅,加桂圆干,加干玫瑰花,加菊花,加茉莉花,加洛神花,加……
加一切可以加的东西进去,一煮,一泡,咦,有味道了。
再差的红茶,也会有茶味,也会有茶色。前者是由茶叶的DNA决定的,后者是由红茶的全发酵的加工工艺决定的。
有茶味,是茶叶本身的基因决定的,再差的茶叶,再碎的茶叶,产区再差的茶叶,都会有茶味,哪怕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也是有的,这是它在生物界的识别标志。
而有茶色,是红茶的工艺决定的。红茶的工艺是全发酵,最高可达80%的发酵程度。
在这发酵过程中,茶叶的叶绿素会大量挥发,茶红素和茶褐素会大量生成,所以,再差的红茶,经过全发酵的洗礼,都会生成大量茶红素与茶褐素,冲泡时,这些色素都会浸出到茶汤中,生成红黄色的茶汤——色素再少,也会有浅淡的颜色,俗称“茶色”。
所以,这些原本就有茶色和茶味的低端红茶,加入了可以给它增加香气和滋味的玫瑰花,桂圆,红枣,枸杞,菊花.....之后,汤水中便不再只是茶味本身的气味,而是多了这些添加进去的瓜果花卉的气味,终于,变得香气滋味丰富了。
妥妥的鸟枪换炮。
简直可以放鞭炮庆祝一番。
《5》
所以,我接受了红茶加料这件事。
就如同,接受出门要戴口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不再愤青。上天有好生之德,生产和销售低品质红茶的人,也要吃饭,也要生活下去。
同时,只能消费得起低品质红茶的人,也要让他们有茶可喝。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喝得起金骏眉,银骏眉,小赤甘,大赤甘,桐木烟小种,桐木老丛,以及桐木野茶的。
就让茶友们各取所需吧。
喜欢喝好红茶的,尽情享用桐木好红茶的香水韵;喜欢喝便宜红茶甚至喜欢蹭茶的,就在低端红茶的茶海里遨游吧。
上帝的归上帝的,凯撒的归凯撒的。
吗咪吗咪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