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花粉过敏怎么治疗(花粉毛发尘螨)

来源:【生命时报】

主讲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副主任医师 黄 南

螨虫花粉过敏怎么治疗(花粉毛发尘螨)(1)

花粉过敏。最容易导致人过敏的是风媒花,空气中花粉的浓度是导致过敏最重要的条件。虫媒花的花粉颗粒大,重而黏,不容易飘散在空中,因此不易致敏;而风媒花的花粉颗粒非常微小,随风飘散,自然更容易让人过敏。

一般高颜值、观赏类花卉,尤其是有蜂类、蝶类辛勤采蜜的花卉,像春天人们喜欢观赏的桃花、樱花等都相对安全、不容易引起花粉过敏。真正致敏的风媒植物大多数是树木,比如早春常见的致敏花粉有:2~4月主要为圆柏、柳杉;3~5月,主要为梧桐、柳树、杨树,其间还有3~4月的油菜花。

如何预防草木花粉过敏:1.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出游目的地选择花粉较少的地方。起风天和艳阳天不适合出游,小雨天或雨后,花粉指数较低,适合出游。

2.适当防护:比如戴口罩或护目镜,减少上呼吸道和眼睛受到花粉刺激的机会。

3.安装车载过滤器:一般的家用车都可以在汽车空调中安装小型过滤器。

4.勤换衣服:出游回家后,应立即换上干净衣服,并将换下的衣服清洗;洗手洗脸,减少花粉在身上存留的机会。

毛发过敏。过敏与细菌无直接关系,发生致敏反应的是宠物毛发上沾的东西,比如花粉、灰尘、皮屑等。皮屑是对宠物过敏最主要的原因。

宠物打理毛发时,会将唾液留在皮毛和皮肤上,唾液干后,会沾上皮肤碎屑。这些小碎屑随着宠物抖动身体,弥散在空气中,人一接触,就会有打喷嚏等过敏反应。这也是对猫过敏的人要比对狗过敏的人多的原因。因为猫打理自己比狗频繁,理毛时,猫会舔遍全身,含过敏原唾液也就弄得满身,加上猫在家的活动范围比狗大,就会把沾着唾液的皮屑和毛弄得满屋子都是,更容易让人过敏。

预防对宠物过敏,最好方法是避开过敏原。如果非养不可就需多费些功夫:给宠物打理毛发时戴个口罩;房间内准备一个空气过滤器;经常给宠物洗澡等,可以帮助减轻过敏症状。

尘螨过敏。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春季是它们的繁殖期,数量多,更容易引起过敏。尘螨是微型生物,只能附着于绒毛和类似布艺品上。因此,尘螨过敏者多在晨起及夜间睡前发作明显。

尘螨和吸血的螨虫其实不是一种。尘螨只会老实地待在床上或者毛绒玩具上,不会寄生人体的皮肤,以人和动物掉落的皮屑毛发为生。寄生螨会寄生在人体皮肤上,极少造成过敏。

晒太阳可除尘螨。20 ℃~25 ℃是最适合尘螨生长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上升至50 ℃以上,或低于0 ℃时,理论上都可以除螨。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冷、热、干、吸、净化,可有效减少尘螨生存几率。冷冻枕芯,-20 ℃稳定 6 小时以上;烫洗床单,55 ℃水温洗 15 分钟以上;被褥暴晒干燥 3 小时以上;吸尘器清理床表面床尘,每 3 天清理一次;空气净化器在室内睡眠时过滤空气中飘荡的尘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过敏成了“流行病”。首先,以前没吃过的食物水果、没见过的花草都有机会接触了,就有人出现吃了芒果嘴肿,看了异国兰花展打喷嚏,再加上抗生素滥用及生活中抑菌剂的广泛使用,让我们接触的环境变“干净”了。于是,我们接触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机会减少,一旦接触未接触过的物质,机体就会当作外来入侵者,开启自我保护,过敏就此发生。其次,过度清洁更易造成过敏。研究发现,农村孩子发生过敏的比例远比城市孩子低很多。最后,如今的生存环境、空气、水、土壤污染等让人们防不胜防、无处躲藏。空气中雾霾吸附各种过敏原、衣食住行中各种添加剂的使用、房屋装修的污染等都可能导致过敏。

下面针对读者对过敏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1.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过敏吗?

答:过敏与人的免疫系统有关,但并不是免疫力低的原因。当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做出“错误”的识别反应,进而损伤自身机体,这种情况称为“变态反应”,也就是过敏。简言之,过敏反应就是免疫系统错误的过高、过度反应,也可以称为免疫失衡。

2.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喷嚏次数不一样。感冒喷嚏发作次数及连续喷嚏数量相对较少,一般每次 1~2个。过敏性鼻炎发作期每天常有数次阵发性的喷嚏,每次少则 3~5 个,多则十几个甚至更多。

鼻子痒不痒。感冒时,鼻子最主要的症状不是痒,而是长时间的鼻塞、流涕。过敏性常见症状为鼻痒和大量清水样鼻涕及鼻塞。

有没有全身症状。感冒常伴有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过敏一般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皮肤。感冒没有症状,过敏性鼻炎可能伴有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消化系统。经常性腹痛、腹泻,有可能是对动物蛋白过敏。

过敏性结膜炎。眼睛过敏,表现是过敏性结膜炎。比如经常揉眼睛,小孩则喜欢用额头在大人身上或衣服上蹭,严重者会出现频繁眨眼睛。

过敏性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息,喘息的声音就像猫喘气,有“嘶嘶”的声音;容易反复患气管炎、肺炎,或者出现慢性咳嗽。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