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恋物坏习惯怎么办(孩子恋物是种病吗)
晚上遛弯遇见了邻居家小朋友乐乐。
乐乐今年5岁了,时常见到她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熊,妈妈为此很是无奈。明明家中玩具很多,可乐乐就单单只喜欢这个又破又旧的玩具。任凭她如何哄劝利诱,孩子就是极力反对丢掉小熊,甚至每天睡觉都必须要喝小熊一起。
妈妈拿她没有办法,只能时常清洗清洗,尽量将这个破旧的玩具弄得干干净净的。
其实,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会有一些“恋物情结”。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前段时间就看到一个贴子,是一位母亲发帖求助:
家里娃一周岁了,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安抚玩偶,是否有危害?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抚物,有的是毛绒玩具,有的是自己的小毯子,有的是妈妈的一件衣服,这些小物件在别人眼里可能非常普通,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很多家长会害怕,觉得孩子如此“恋物”会不会是心理有什么问题?
其实,在孩子眼里,单恋的布娃娃、玩具等,它们不单单是物品,背后往往潜藏着孩子更多的心理需求。
孩子当时依恋的,有可能并非物品本身,在孩子的感官体验中,它将自己依恋的东西幻化成一个"人",而孩子对人有依恋是正常的,这是他爱的渴求。这些物品曾在妈妈没陪伴身边时给了他安全感,让他放松、平静,孩子渴求这样的一种安全、温暖的环境,是正常的。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胡萍在《善解童贞》中说:“依恋物对于孩子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拐杖。
当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感觉心力不济的时候,会依靠依恋物来帮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情绪,稳定自己的心境。”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当你的孩子突然对一件物品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甚至须臾不可分离,这个时候父母应注意两个方面:要把对孩子“恋物”的烦恼转化为生活的乐趣,并以此为亲近了解孩子习性的契机,让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寻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强制性戒除依恋物不可取
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一个小女孩子,从小就喜欢吸吮裹在拇指上的一块破羊毛布。
妈妈在小女孩3岁时强行拿走了这块布,导致小女孩在睡觉前焦虑、不安,强迫性咬指甲,常常把手咬的鲜血淋漓。
很多家长急起来就不管不顾了,发现孩子有恋物情节就开始强制解除,但其实,这样做的后果要孩子恋物严重的多。
因为强行分离会大大减弱孩子的安全感,他们会变得更加不敢与人沟通,更加想念、依赖自己身边的物品。
如果强制戒除他们的安全物,孩子只会和父母针锋相对,结果适得其反。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正确的做法在这里
多陪伴孩子
孩子依恋物品,其实实在给父母一个信号,提醒父母给的陪伴不够。
《超级演说家》李程远演说的《陪伴》中提到:从小父母工作很忙,无人陪伴,哭闹过后的他和家里的毛绒狗熊成了“最好的玩伴”。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所以,经常性的多抱抱孩子、亲亲他、抚摸他,由此向孩子传递一些信号:“我爱你”、“妈妈一直在陪着你”等,让孩子真是的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为孩子多准备几个“迁移载体”
对于孩子的恋物情况,家长不能强制戒除,但也不能不管不问。
其实,宝宝一般会对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所以妈妈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宝宝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引导宝宝多和小伙伴玩耍
父母不妨多让孩子和小伙伴们玩耍,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让宝宝从“恋物”的注意中转移出来。只有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欲望满足了,才有可能把注意力从假想的“玩伴”上面转移开来。当宝宝体验到和小伙伴一起玩的乐趣后,可以渐渐减少对依恋物的依赖。
其实,
想让孩子戒掉依恋物,只有用爱来替换。
多陪伴、关心、理解孩子,让孩子心里有爱,有安全感,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