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战略选择原则(一文讲透华为战略预备队)

一、任正非建立“华为战略预备队”的真实原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华为战略选择原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为战略选择原则(一文讲透华为战略预备队)

华为战略选择原则

一、任正非建立“华为战略预备队”的真实原因

这几日,朋友圈又被华为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建设汇报的讲话刷屏了。因为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的公众号对所有人开放,华为也利用这个公众号传递内部领导的讲话、企业的文化、产品的宣传等等。

作为当前最受瞩目的公司,华为的一举一动都被外界关注,任正非的讲话也被许多企业拿来研究、学习,希望能汲取营养,用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

从这一点上讲,华为把自己的管理经验对外分享,除了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也帮助其他企业学习和进步,这种开放的精神真的“功德无量”。

由于任正非的讲话太长,也有一些专业术语,可能阅读起来有障碍。几乎每篇任正非的讲话,我都会认真学习很多遍,并作学习笔记。

现在,我将这篇近4000字的讲话提炼成1500字,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更好的领悟任总的讲话。

首先,为何要建设“战略预备队”?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大的组织结构改革,我们也需要两万营团干部啊,当然希望一万是将军。”任正非。

建立这样一个战略预备队,是因为任正非感觉华为创业至今30年了,时间上到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我们三十年大限快到了”。

另外,时代在改变,互联网的渗透,让华为制订了组织结构变革的目标:以管理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变的战略。

而完成这一转变,就必须要有更多综合才能,能征善战的将军和士兵。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些小型、局部,直接面对市场的战役中获得胜利。

而华为此前的战略是“管理为中心”,大团队作战,每个人都是“螺丝钉”。

这些人从哪里来?直接招聘的大学生、社会招聘人员都难以胜任,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局面。任正非将此比喻成解放战争后的“华北大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那些能去全国当官做管理的官员。

所以“战略预备队”是为了配合华为向以“项目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其次,如何建设“战略预备队”?

口号:升官发财请来战略预备队。这个口号很淳朴,又很直接。其实,这个社会的运转,直白一点就是利益驱动屁股。华为这么多年的发展,任正非曾总结一句话:分赃分的好。

这个战略预备队就是要选拔一批少将、中校、二等兵,然后培训、比武后,再将他们投放到前线,去感受炮火,积累经验。经过炮火的洗礼、磨练后,就有人能成为“将军”。

因此,在选拔中就要从优秀的员工中选拔。任正非提出了“每年排在前25%优秀的人员进战略预备队”。

另外,有些海外市场无法继续拓展了,有些产品线要砍掉,这些人可以进战略预备队做缓冲。因为他们都在前线打过仗,有技术,有经验,所以也是公司的财富不能退掉。

但是他们进了战略预备队后,就必须要接受考核,建立淘汰机制,把落后的淘汰掉。

任正非说:“历史就是无情的。谁也不能确保我们的胜利,就不能确保每个人的幸运。”

“我们要的是胜利,不是要的平衡”。胜利的基础,就是谁能打下“上甘岭”,就优先选择谁。”

通过竞争、考核,让战略预备队成员相互比拼,减少惰性。同时,把战略预备队员送到前线,也会刺激前线的将士,让他们更加努力战斗,不努力很快有人替换你。

这其实就是内部竞争机制,提高员工的危机感,减少惰性、公司政治等大企业病的产生。任正非说,这叫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增强优秀干部、专家的循环赋能。

第三,如何平衡压力与奖励?

“战略预备队”必须要实施高压政策,只有足够的压力才能迸发能量。华为一直强调以结果为导向,任正非习惯说“攻打上甘岭”“多产粮食”。

在“战略预备队”也需要有考核标准,那就是学员的学习、理解成果。

但是任正非很善于挖掘人性,那就是利益。所以他还一直强调“战略预备队的诱饵是升官发财”。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进战略预备队。

甚至还提出,由于战略预备队新兵去战场上可能没法真刀战枪的战斗,所以奖金拿不到,那就适当的提高下职级的工资,让他们看到“升官发财的希望”。

而对于那些“老红军”,没法上"航母"上参与新式的战争,也要看到他们曾经做的付出和贡献,让他们也不愁后续的生活。

这也给企业家们很多启发,品味人性才能驾驭员工。人性是什么?直接的利益、尊重以及兜底的政策。

永远的高压和压榨,永远摸不到的“梅子”,其实都是“耍猴”,也是企业不诚实的表现,员工自然也不会真诚的付出。

任正非已经认识到,未来的战争是“班长作战”“小团队作战”,因此华为需要更多的将军、更多优秀的士兵,而不是此前的“螺丝钉”。

同时,30年来,企业已经发展的很大,面临大企业病,拥有许多无法应对新战争的“老兵”,以及混吃混喝的“虾兵”,必须进行干部队伍的重塑,清理掉这些负担,减少大企业病的危害,华为才能继续前行。

“战略预备队”是一个培养将军、优秀士兵的学校,也是一个淘汰不合格员工的筛子。在人力资源与市场中间加一个加油间、缓冲带、滤网,这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学习。

未来一定是直面市场的战争,一定需要跨界的将士,而这些人则需要千锤百炼,需要培育和筛选。

二、任正非:升官发财请来战略预备队(2016年8月15日)

华为公司想不死,就要新生,要增强组织的血液循环,给优秀干部专家赋予新能量,然后走上战场、承前启后,英勇奋斗。战略预备队是最重要的转换中介。

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我们三十年大限快到了。华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们的组织、结构、人才……所有一切都要变化。如果不变化,肯定不行。

如果我们抛弃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这是断层,历史证明不可能成功,那么只有把有经验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们通过变化,赋予新能量,承前启后,传帮带,使新的东西成长起来。

第一,战略预备队是最重要的转换中介,我们要高度重视战略预备队的建设,我建议成立战略预备队指导委员会。我可以担任指导员,三个轮值CEO作委员,李杰也是委员,和华大一样的作法。工作直接向我汇报。华大是教学交付平台;战略预备队是能力交付平台;HR是任职交付平台,是互相协同的。

战略预备队整个体系不只是市场,也包括研发、财经、管理、供应……等所有体系。要有效运作,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我们要转换,把优秀的干部组织输送出来,进行面向未来的训战结合,建立适应作战方法的能力,把他们再送到一线,要重新参加作战。

第二,未来我们能否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大量网络服务问题。

这是不是改朝换代?即使改朝换代也不能随便抛弃老员工,他们有资历、有资格。如果光有知识,没资历、没经验,能领导得了这个组织吗?领导不了。所以战略预备队就是要在业务转折过程中,“转人磨芯”,磨砺人、转换人、筛选人,经过训战仍跟不上公司发展的人就扬弃了,跟得上的人就升官了。

我们要的是胜利,不是要每个人成功,不是对每个人负无限责任,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进步。要实现未来新的一代改朝换代,要看到预备队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第三,战略预备队聚焦未来公司新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结构改革。

你们上网去看一看华北大学,因为解放战争胜利太快了,为了接管全中国,毛泽东集中了两万营团干部在石家庄建立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是辛亥革命元老,副校长是成仿吾、林伯渠,他们都是后来的国家领导人,很厉害的。这些营团干部完成训练就分配工作,接管全中国。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大的组织结构改革,我们也需要两万营团干部啊,当然希望一万是将军。

战略预备队要让组织换血,加强血液循环流动,这就延缓我们公司垮台的过程。

我们的队伍永远要有新生的血液往前冲,而不能干部流动板结化,干部结构老化,新生血液包括我们这些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点、能保持持续学习能力和意愿的各级高级主官与专家。

战略预备队人员有几个来源:

第一,我们选拔每年排在前25%优秀的人员进战略预备队,就告诉他们这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你们就写“升官发财请来战略预备队”,这样我们就会吸引一批优秀的种子进来;

第二,现在国际风波如此激烈,一旦出现风险国家,我们收缩要有预案。出现风险的国家裁员,不要让地区部再塞到哪个地方分配,可以全部转到战略预备队里。如果还留在那个地方,就是打消耗战,与其这样不如充点电更好。

第三,结构性改革中,我们要关闭一些产品开发组织,这些人也是人才,就进入战略预备队重新找机会和找方向。

我们要在预备队中,通过一轮轮的筛选,选拔出其中最好的人。少将、中校、二等兵,选拔时都作为优秀人员过滤进来,这几个人空投到一线作战,二等兵和上将一起作战,二等兵可能做上将的助手,打完仗后能力就提升了,这就是传帮带,这就是下连当兵,重新认识实践。

我们需要很多这样的二等兵,也需要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将军,到最艰苦的地方作战。没有实践,没有真正的体验,就没有实际的东西。

那些经过历史考验的人,希望他们转型,能像李云龙、丁伟这些人转型成功。这批人政治思想好,不能只做“螺丝钉”,我更希望他们能做“发动机”,那就要看他们的能耐了。历史就是无情的。谁也不能确保我们的胜利,就不能确保每个人的幸运。希望经过思想、意识考验的人,真正在技能上能提升起来。

在变化过程中,可能有批“老红军”接受不了,新军就要进去,“老红军”可以保留奋斗的利益。我们尊重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但不要忽略了“我们要的是胜利,不是要的平衡”。胜利的基础,就是谁能打下“上甘岭”,就优先选择谁。

我们大量干部不断输出到前方,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让前方的干部有危机感,随时有人替代他,他就会努力干;

第二个,给喷涌的新鲜血液一个提升的机会,换血,加强血液循环流动。加速选拔有一线成功实践经验的人,有综合能力的人。

公司这个集体是没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的,华为的血液不断在更新,这就延缓我们公司垮台的过程。战略预备队就是加速血液循环流动的组织。

战略预备队是训战赋能机构,不是干部任用的权力机构,但要对人员鉴定推荐。我们不能确保升官发财,但提供升官发财的机会。

战略预备队没有职位分配的权力,只是人力资源系统的重要人才供给培训的基地。

第一,战略预备队队员就是新军。在其中选拔培养未来的优秀种子,培养后怎么办?培养以后没有办法确保升官发财,但我给你升官发财的机会。上战场,立功去。我们要有很好的组织部门,这个组织部门要给人写档案。要写得具体点、准确点,准确评价他,在分配工作时,推荐到困难项目中去、大项目中去。我们鉴定、推荐是很重要的。战略预备队是训战赋能,不是权力机构。

学员录取要考试。我们不能强调把红军战士一定要培养上”航母”,但是要给红军战士被挑选上航母的机会。这样,进预备系统和不进预备系统的所有人在转型过程中都受到了洗礼。我们抓住典型学员,跟踪这个学员情况,看到机会就空投。

历史赋予努力的人机会,有了这种机会,人们都争着进战略预备队。战略预备队钓鱼要有个钩,钩上放个饵,饵就是升官发财。

第二,战略预备队要有一些灵活预算,一部分的预算是在直接组织参战,胜利后分摊到国家,也分一点利润。战略预备队就有一点钱,挣的钱干啥呢,补到做失败的项目里去。出现危机的国家人员切入预备队,就把薪酬包和差旅费预算资源带回来,原地区部的成本就降下来了。所以战略预备队不用增加庞大的预算。

第三,在队、不在队的都是公司未来的接班人,不要总强调是否在队,边缘要模糊化。自学就不能成才?不是集中起来赋能才叫战略预备队,如果员工自学,我们也承认,给他支持和帮助。

美国是最自由化的国家,美国的思想和商业文明灿烂辉煌、五彩缤纷,像焰火一样,其实灿烂的另一个名词,就是混乱。一定要有一个主心骨、主航道,铁一样的队伍,才能使灿烂变成辉煌。但美国也有铁一样的军队,保障国家坚定的发展方向。

美国名牌大学,凝聚了世界精英、灿烂的思想,若无集中度,也会耗散掉。美国军队是最遵守纪律、最自强不息的组织,大量的优秀军人,后来成为美国总统、企业家,凝聚了这些创新力量。

华为公司要持续开放,也要有铁一样的力量,在岗在职的人要英勇奋斗,这就是我要建设战略预备队的核心。我们也需要一支有铁的纪律、铁的意志的队伍。

战略预备队的机制要覆盖到各个体系,通用的训练模型,不同的训练内容;要天天考试,压力大才能迸发出能量。

第一,战略预备队要从市场扩大到研发、流程管理、财经……各个体系,都是一个训练模型,不同的训练内容。公共训练模式都是一样的,有公共的训练平台,都得遵守,跑步落后了分就低,专业训练模式可以不一样。经过公共的熔炉冶炼后就是合金钢了。纯钢纯铁没有这么强的力量,加一点微量元素,力量就很强,让大家感受一下熔炉的氛围。

第二,在作战的岗位上要以结果为导向,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以学习理解为导向。华为大学就是一个教学、考试的交付平台。我们在前方作战是结果面前人人平等,在培训过程中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压力大才能迸发出能量,轻飘飘怎么能培养战略预备队?

第三,训战结合,教学要结合现实。预备队要引导明天,但是不能跳跃太多,跳太多就不接地气了,树不能长在天上。否则一大堆都是怀抱未来理想,饿着肚子能到共产主义吗?未来都还没有战场,培训未来没必要,但是让大家知道未来是有好处的。

我们越来越需要更有综合能力的人挑起重担,但是综合能力的成长需要有过程,每个人在学习中都要跨过这个边界。我们也要改革,也要有越来越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平台,至少可以用论坛的形式,吸引大家来打擂台,要活跃这个气氛。

研发每年输送2000个高中级干部、专家上前线,先到战略预备队,然后再派到前线作战去。

研发每年输送2000人,不是直接到一线去,因为直接去,他还搞不明白。到战略预备队参加训练、项目作战,感受前方和后方之间的差别,然后再派遣,不能说枪都不会打就上战场嘛。先学会打枪,再上战场。

上了战场几年以后,他们可能回来,也可能不回来;可能走向产品解决方案,也可能走向GTS,这都是重要岗位,说不定将来就当将军了。研发要尽快把优秀的干部派出去。可能前五、六个月他们还不会干活,奖金也不会高。所以先给他们涨一下职级,升一下薪,再上战场,大家就有积极性。

这些优秀人员经过二、三年的战火熏陶和考验,客户需求的理解就深化了。回来做产品线领导,接地气了。研发要大胆地换血,不然新生力量提不起来,老人也没有感受战争的硝烟,感受不到客户需求,感受不到客户体验。研发部分新员工也要先去GTS,理解什么是客户需求再回来工作。

渡过这轮危机,完成这一次改革,华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这次改革应该是很重要的。但是结构改革是缓慢的,大家不要急,改快了最后反而是失败。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能力,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们就会一天比一天好!

三、任总在战略预备队述职会上的讲话(2017年7月11日)

(一)建立战略预备队的目的是什么?

1、为主航道培养有战略洞察、战役管控能力、战斗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职员、专家、主官。

通过战略预备队的赋能训战,实现员工的能力转换,以及战略目标建构能力的提升,为公司大结构转型培养各级专家、职员、主官。我们认为,目前华为公司的能力积累是叠加上去的,没有系统性改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内部组织结构合理化,通过战略预备队、华大的赋能,完成公司大结构性转型,充分激活每个人的能量,让公司能活下来,还能长久地活下去。我们下定决心聚焦主航道,加大对未来的战略投资,在公司人员数量增长不多的情况下,产值、利润增加。所以,将来对战略预备队、华大等部门的考核,首先看华为公司人均贡献、投资收益率是否有提升,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价值。

大家要去认真理解上海战略务虚会的会议精神,我们的目标是世界领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将军”、“将领”、优秀的职员、专家,战略预备队要坚持自己的定位,作战管理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能力转换模型,实现对未来领导者的识别和塑造。所以,我们要聚焦在人的能力培养,不能总抓一些“雕虫小技”的细节去误导员工的发展方向。不只是学员要转身,高层管理人员也要转身。

2、当出现爆炸性机会点时,我们要在行政组织上快速调整,战略预备队快速培养人才,争夺战略机会窗。

如果出现战略机会窗,战略预备队“铁三角”就要快速补进去。比如,部分平安城市业务可能会有爆发性增长,我们有落地服务的优势,要继续把这个优势发挥好:第一,尽快在国内各对口代表处建立行政组织,可以作为一个单列的系统部,业务隶属企业BG,行政隶属代表处;第二,在成熟的运营商业务中挑选一批优秀员工去组成这个系统部,加大战略预备队的入队和作用,只要考核达到标准,不特别要求经验,就可以进入预备队。

如果有些地区因战乱、自然灾害……涉及业务大规模收缩,则采取人员快速撤出机制。我们可以明确一个原则:优秀的中方员工回国优先进入战略预备队,特别优秀并且实际他国业务特别需要的外籍员工,才考虑跨国流动。

3、挑选高潜质人员入队,从散兵训练走向铁三角实战训练。未来的训战模式应从散兵训练逐渐转变为铁三角组成训战。

“铁三角”是一个代名词,不强调标准化;成员也不仅限于技术人员,还包括财务、供应链……。对特别优秀的铁三角,可以针对特定项目,先在预备队模拟作战,空投到同一个项目去参加实战。当然,他们不是主战部队,而是参战部队,与区域人员形成混编团队,以区域为中心。实战结束后,战略预备队给这些学员做出鉴定。对于特别优秀的学员,可以写推荐信到相应岗位,但是具体是否胜任,需要以贡献结果进行评估。当然,我提出的是一个方向,目前可能还做不到,但要不断去牵引。如果总是将散兵空投到各个地区,容易被当地传统经验作业同化。

另外,目前战略预备队承载了大量研发输送一线的转型工作,这批学员参加完训战就上岗。根据他们的自愿,多数“洗完澡”后,可以回到研发。原派出单位的主管,要保持与派出人员沟通,有些不适应转型训练的人,快速把他捞回来。对于已经参加一定时期赋能并且有一线成功实践的人,可以分流成三部分,一部分回到研发去当“将军”,一部分到GTS,一部分到营销。对于分流到GTS的人员,做几年后还可以再回流。

(二)战略预备队总队建立平台,分队建立管理机制。

1、战略预备队总队是一个平台,不能变成部门化运作。

如果平台需要AT,可以管理自己团队和老师,而不是管理学员。建立平台鉴定模型,抓住试点,深入科学的指导分队评价学员。战略预备队没有学员升级的批准权,因为任何人的职级提升都是以贡献为标准。学习成绩好,不代表能升官,一定要上战场去作战。战略预备队对他的学习成绩做出鉴定和推荐给业务部门,让他有机会在实战去做出贡献后,才能升职加薪。

2、学员的管理和使用权在分队,健全分队的组织结构。

战略预备队要建立起品牌,大家都认为去了是有前途的。我们的学员,并不要求以打赢多少战役来证明,在训战过程中能力提升,就达到我们的目的。扔到战场上,几年后他成长起来了,追根寻源,看看出自哪个分队。这也是将来考察、评价每个分队的方法。

当然,我们不会强调一个绝对性指标,要确认相对性指标。各个分队做得好与不好,我都不会评价,因为都在往前走。跑得快一些,多捞一些,是英雄;跑得慢一些的,我也不会认为是“狗熊”。只要创造的贡献大于成本,我都认同。

(三)简化入队流程,加强出队及队员鉴定管理,建立末位淘汰机制。

1、简化入队流程。

对于推荐的学员,流程需要简化。推荐到战略预备队的学员,要求必须是各部门、各层级前25%的优秀人员,基层直接主管在评议中认为他优秀,经过公示基本可以快速入队,不需要再设面试环节。学员入队前可以安排专业沟通或专业辅导,只是为分配队列时提供参考,而不是否决他的入队资格。我们不能用专业面试来设关卡,正因为他不懂这个专业,才需要给他赋能。当然,对于自荐的员工可以在通过必须排在前25%的筛选后安排面试,面试有决定权,所在部门核实后才能入队。

战略预备队应选高潜质人员参加。本部门也应针对自己的高潜质岗位,有意识的定向培养人,因为培训成本很高。这些人也许代表处要求回到原部门去的,就不用把工资关系转出来。对于推荐入队的人员名单,推荐单位要先内部公示和背书,被提名者要获得荣誉感。对于落后员工,各个部门应采取的做法是直接辞退,而不是送到战略预备队来占用资源。在战略预备队淘汰,主官与HR要承担一部分培训成本。

2、建立两种鉴定模式,即学员自我鉴定和组织鉴定。

第一,学员自我鉴定要公示。有人说他只会干活、不善于记录,我充分理解,可以去做职员,何必来作战部队呢?战略预备队培养的是将军,善于总结、学会管理,才能做将军。如果他不想做将军,不要勉强,认真干活,当劳动模范也很光荣。

第二,组织鉴定要互动。组织鉴定是简洁、如实记录学员的历程,而不是要做出他的人生鉴定。即使他今天没能发挥作用,也许“霜叶红于二月花”,后期会发挥出作用。目前的组织鉴定可能不够科学化,不适合全公开,那就加强与学员的互相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也可以再修正,写鉴定的目的是促进他们更好成长。

3、训战要建立末位淘汰机制。

在战略预备队的培训中,应像西点军校一样,有末位淘汰。不是每个班末位淘汰,而是整体拉通来看末位淘汰。公示淘汰名单,发函通报推荐单位。推荐单位要负连带责任,如果他推荐的几个学员都被末位淘汰,代表、HR怎么办。因此,派出单位要经常保持与学员的沟通。

这里的“末位淘汰”,不是贯彻能力末位淘汰制,而是精神末位淘汰。队员入队后,不认真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就要被淘汰。能力鉴定是学员出队时的鉴定环节。因为同一队列也许有“师长”、“旅长”、“连长”、“排长”,因此,不能凭能力淘汰人。但是退队或转岗不算末位淘汰,比如有些学员确实努力学习,但仍跟不上预备队的学习节奏,建议出队上战场当兵去,可以不给鉴定。学员不准牢骚怪话,要聚焦正能量。学员不是自由人,应受一定的纪律管束。

(四)战略预备队以培养“将军”为目标,内生成长和外部引入相结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战略预备队的目的是快速培养出一批“将军”,内生成长为主,外部引入为辅。一方面把我们的员工训战成“将军”,另一方面将外面的“将军”引入我们公司当将军,两者相结合。依靠我们自己的“万里长征”培训过程成长起来,固然很好,但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些短板,完全自给自足,估计还不足够。要欢迎一切优秀的人与我们结合在一起,欢迎一切优秀的模块和公司与我们捆绑在一起,我们要形成一种组合优势。

我们一定要这种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做世界领先。战略预备队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唱唱歌、搞搞联欢,开阔心胸。你们是否看过一部电视剧《高地》,两位最亲密的战友在军队里面斗了一辈子,退休了还在争。我们就要形成这种争先恐后的风气,一种活跃风气,一种精神投入风气,不要怕社会嘲笑我们是疯子。

今天我还是很高兴,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做这件事,短时间内也不容易看出成绩,哪能立竿见影呢?找一个电杆,插上一根火柴,这个火柴灯能煮饭吗?我们要的是照亮世界。你们这次汇报整体挺好,总算走出一步,哪怕存在一些问题,也很好,我们对标后重新定位。虽然我们不知道华为公司最科学化的结构是什么,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一步步往前走,相信公司一天会比一天好,一代更比一代强。

四、任总在战略预备队述职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

(一)明确战略预备队定位,聚焦战略能力的探索和突破,选拔高潜质人才进行实战化赋能,目的是攻下“上甘岭”。

首先我们要清晰认识到战略预备队的价值。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战略预备队应围绕公司业务战略,聚焦能力、机会的探索和突破,选拔有使命感的高潜质人才参加训战,发育业务能力,培养并输出优秀的干部、专家和职员。战略预备队的所有学员和干部都要学裁办电邮30号-《任总在持股员工代表会的讲话》。

1、第一个定位:战略预备队是“预备机制”还是“能力转换机制”?

第一,“预备机制”和“能力转换机制”其实并不矛盾,我们是在预备机制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战略预备队学员选拔必须以责任结果为导向,员工在岗位上先做出贡献,才有资格进行能力转换,能力是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完成转换的;然后通过战略预备队几个环节的考核,合格者再来受训,再进入预备机制;对于通过认证的学员,战略预备队进行新方法赋能,让学员带着基层的模式、新的管理方式、新的产品解决方案、新的作战装备……上战场。所以,这两者是相关联的。

第二,我们培养干部和专家,不是为了培养而培养,而是为了“上战场”、“多产粮食”。战略预备队要有更多的现实主义精神,我们不能脱离现实来培养。

我们不要只强调能力预备或者各种转换机制,要强调实际,实战化使用。我们的干部更要踏踏实实去“产粮食”,不要堆砌一些销售数字。不要盲目说培训了多少人,点击量有多少,做到了“世界领先”。点击率的统计,有可能低俗化、虚假化、夸大化……。什么叫世界领先?华为的工资是领先了,竞争力未必。

2、第二个定位:战略预备队是“中央党校”还是“五七干校”?

第一,本次会议明确,战略预备队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干部、专家和职员,我们一定要有能攻下“上甘岭”的人。既然定位这个机制,就不能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我们先把质量和品牌做起来,让业务部门愿意推荐员工来受训,让大家自愿踊跃报名,多荣耀的事情啊!

黄埔军校就是两条绑腿,抗大就是一条小板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两所最有名的学校?不要把训战搞得多光环。我们毕竟与黄埔军校和抗大还存在差距,有些业务部门想明哲保身,将不愿意裁掉的落后人员都塞给战略预备队,预备队又贪图数量,培养一大批又送不出去,名声不就臭了吗?

中国和平时期,干部管理最好的应该是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干部考核管理非常严格,残酷的管理制度出人才,只把优秀干部按国家需要一批批送出去,一般的留下自我消化,同时又把一大批优秀新干部提起来,形成了一个迭代优化的机制。当时送出的很多干部后来升到了省部级,所以大庆油田这么多年没有困难过。你们可以看看电影《铁人》,讲述两代人的石油开发对比。我们要向大庆油田学习干部管理机制,如果不从难、从严、铁面无私,哪有优秀干部产生啊?

第二,各级“党校”培养各级骨干,没有说只能有“中央党校”。

第三,战略预备队要真正变成“党校”,今年的一个重点是把地区部总裁、代表处在任代表及候任代表、CBG国家业务部部长、SPDT经理等岗位参加战略预备队“转人磨芯”,转变思想观念,从关注短期的KPI到关注中长期,管理更加贴近业务实质,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从一个销售主管真正转型成懂经营的总经理,改善公司的经营质量。

3、第三个定位:战略预备队和内部人才市场的区别?

战略预备队培养机制与内部人才市场完全不一样。战略预备队是选拔高潜质人才参训,业务部门也应针对自己的高潜质岗位,有意识地定向培养,我们要将业务部门和战略预备队的训战、需求打通。

而内部人才市场是开放了一些岗位和任职资格表,给不适合或不胜任当前岗位的员工一个缓冲机会,只要通过了新岗位的考试和面试,他们就能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有些高职级员工也可能自愿降级去上岗。

(二)战略预备队总队是平台,华大提供课程支持;各场景分队是权力机构,要将需求、训战、任用等环节打通。

1、战略预备队的总队是平台,要将总干部部运作和后备干部培养打通。

总队不是权力机构,主要是一个教育组织,负责学员的训练、管理、鉴定、出队等,课程教育由华大完成。目前战略预备队的鉴定做得很好,将来对学员出队情况还要进行持续跟踪。

下一步由彭中阳担任战略预备队的总队长,对战略预备队进行改组,将总干部部的运作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打通,我们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来训练干部、专家和职员。

2、各场景分队是权力机构,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强学员培养和使用的耦合度。

第一,战略预备队的运作重心在各场景分队,我们应给分队更多的自主权,分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一些差异化政策。分队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优秀的人进得来”,战略预备队培养的是精英,后续需要考虑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入队;“进来以后长得大”,核心是考核、培训方法、提升能力,还要解决赋能和激励的问题,比如网络架构转型分队从一阶到三阶的过程非常漫长;“长大以后出得去”,要有承接的组织,让预备队培养出来的人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分队有鉴定权、使用权、识别权,要把需求、训战和任用几个环节打通。各分队可以根据未来业务需要,决定培养什么人、培养多少人、培养的人准备到哪去、如何培养……,培养和使用要有一定的耦合度。分队对学员进行推荐,不是架空AT团队,目前分队长基本都是高层领导,官都比总队长大,可以和业务部门讨论,这样就有一个输送的过程。当然,分队也要承担推荐不当的责任。

第三,分队不是永恒的行政组织,可以考虑日落后关闭。有些分队组织化落地以后(如网络架构转型分队、云服务分队等),具备新的能力、新的人才,应该不需要再以战略预备队的形式运作,可以业务部门自考核、培训。但是分队的种子不要散掉,是将来建立行政组织部门的核心骨干。人力资源考核不要僵化,对于一些新业务,不完全以产粮食为中心,而是以评价体系为中心,这样让新业务在部门里面也能成长起来。

特别是唯一责任主体的分队,业务主官要承担起突破新业务的责任。如果需要预算和政策支持,集团可以给予补贴。我们不要在唯一责任主体之外,另建一套架构体系,这会导致指挥体系混乱。分队在业务部门里,训战是为了自己部门使用,它是逻辑式的分队,不是物理式的。

各分队在2018年先维持当前运营机制,下次汇报时再确定哪些分队关闭或转换。但是过渡时期可以双重,已经转换了的分队,预备队机制也保留。现在我们让公司先滚起来,不断寻找方向,方向大致正确就行,这样公司滚滚向前,只要我们不垮,未来就有可能领先。

(三)战略预备队坚持选拔制,从实战出发对学员进行赋能,形成不同能力阶梯进入公司各个岗位。

1、战略预备队是选拔制,机会提供给责任结果好、有使命感的高潜质人才。

第一,入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责任结果导向,达到岗位模型的认知标准,责任结果好。每位员工都可以参加网上考试,如果责任结果没达标,战略预备队不给予评分。

第二,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并通过网上考试、面试或视频面试,获得入队资格。入队需要有担保,主官承担识别、推荐优秀人员入队的责任。如果训战不合格的学员被退回去,同时要对担保人进行扣分。

第三,至于预备队学员是否应该有奖金的问题,你们根据具体场景去讨论确定。我认为,最重要是提供机会,机会比短期利益重要。升官机会应该留给有使命感、想奋斗的人。

2、战略预备队从实战出发,给学员走上战场赋能新的作战方法,而不是做基础知识的全面灌输。

选好学员以后,战略预备队要有目标地培养。不是灌输ABC基础知识,全方位能力提升是个人的责任。战略预备队通过案例、方法和讨论的赋能,考试、讨论、再考试……,也许是一种习惯。对激发他的能力产生一些作用,走上战场再总结提高,形成真正的实战能力。所以,战略预备队不要向全方面发展,如果总想做大、做宽、做广,反而变成一个“大杂烩”。就做一个突击队,抓住可能做成的事努力去做,先突出一个可能再说。大庆油田不就是石油吗,怎么可能把其他方面也突出来呢?

当然,不是学员在战略预备队“洗过澡”,就算作战略预备队的成绩,不能是互联网追求点击率的评价体系。比如林志玲是天生丽质,怎么是训练出来的呢?但她的其他增值才是你培训出来的。战略预备队从实战出发,给学员赋能新的作战方法,学员在实战中运用这个方法并做出了贡献,这才是战略预备队的成绩。

3、新项目可以战略预备队为主,但是成熟项目要坚持一线“江南游击队”的作战指挥权。

在新项目中,我们要敢于战略投入,把预备队“种子”空投进去,以战略预备队为主,这时地方“江南游击队”可能能力不够,可以做副职。比如视频业务,不一定全部投入视频分队的种子,也可以有其他部门的种子,编成混合联队。成熟业务还是让“江南游击队”担任正职,他们熟悉场景。有人说,把18级员工空投到“县”里,“县”里的15级员工叫苦,这有什么好叫苦的呢?因为18级不是长期进攻这个“县”,他是来磨刀的,磨完刀还有别的用处。如果磨完刀以后,18级的能力还不如15级,那就把两人职级对调。当然,18级和15级的能力应该是不一样的,只是需要有磨刀的时间。

在成熟项目的进攻中,我们仍然强调“江南游击队”的地位,战略预备队不能把“江南游击队”挤掉了。我们最终目的是把落后分子挤掉,但不是一开始就挤掉,当我们的“种子”发酵起来了,落后分子自然就做“肥料”了。

其实战略预备队和“江南游击队”到第三、第四阶段已经混合交叉了,大军向前走,队伍中的优秀人员可以留下当“县长”。

4、战略预备队要形成不同阶梯进入各个岗位,只要能力提升了,都是成绩,不一定非要爬到“喜马拉雅山顶”。

虽然我们的目标是爬“喜马拉雅山”,但不一定人人都能爬到山顶。如果爬到山麓去种地、放牧了;走到半山腰去打猎了;都是英雄,都是价值贡献。比如,网络结构转型分队可以向西点军校学习,训战路径分为三阶:第一阶学习后去战场实践,选拔一部分人再回到二阶来学习,再作战,再选拔少数人进入三阶学习。美国陆军上将李奇微很优秀,每作战一年半回来学习一年,当他学空降兵时,刚好碰上诺曼底登陆,就有了一个战略性的机会。

所以,“喜马拉雅山”这个坡是分阶梯的,每个阶梯要有过滤、选拔,我们要让这些聪明人不断去爬阶,爬不上去也要有满足感,最终爬到哪里取决于队员的意愿和能力。爬不到顶,可以横向流动出去,也是好汉。

5、研发出征进入战略预备队是为了让研发队伍年轻化,以及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洞察力的高级人才,让研发持续有新生力量、新鲜血液,以激发组织的活力。对于确实不适合走向其他领域的人员,尽快安排返回研发岗位。

2016年研发集结了2000名高级干部及专家出征,进入战略预备队接受赋能转型,一是为了让研发队伍年轻化,二是为了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洞察力的高级人才。如果有些队员确实不适合走向其他领域,要尽快安排返回研发岗位,他们在战略预备队“洗过澡”,综合能力多少有所提升。

大家要知道,研发不是只出征2000人,我希望将来可能有20000人走出去,让研发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如果让大家认为进入战略预备队、流动出去就是死路一条,后面的都会缩在“乌龟壳”里不愿意出去,是硬拿鞭子往前赶吗?我们还是要有吸引的方法。如果研发输不出人才,我们每年的招聘速度就要降下来;如果没有新生力量、新鲜血液,研发是会“死”掉的。所以我们尽量在找一些岗位,让员工也能得到机会发挥。研发各级主管不要护着,可能是在耽误他们的前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