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为什么老听不懂(听不清只是小问题)

“我出去买菜啊!”

“你说什么!我没听清!再说一遍!”

类似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常见,谁都有偶尔没听清的经历。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频率很高,那就很可能是听力损失的初期症状了

刚开始听不清,只需要别人简单重复一下即可,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往往会被人们漠视、放任不管。那如果听力继续慢慢下降,3年、5年、7年后,会怎样呢

听力损失不尽早干预,拖得越久,听力下降得越快、损失程度越重!

26-40dBHL 轻度听损:偶尔听不清他人的对话,对细小、较轻的声音难以分辨,有时候还需要别人重复才能听到,嘈杂环境中听较轻的声音就更困难了。

这个阶段是听力损失刚发生时,生活和社交只会受到轻微影响,所以我们通常对自己的听力变化并不在意,会认为是注意力不集中或上火导致的

听力为什么老听不懂(听不清只是小问题)(1)

41-60dBHL 中度听损:日常交流可以听到,但常常会辨别不清说话内容,尤其是嘈杂环境,需要对方重复或者提高讲话的声音。另外,很多细小的声音会逐渐听不到,比如树叶沙沙声、小鸟啾啾声等。

这时候已经出现了交流障碍,并且由于常常听不清或遗漏信息,人会不自觉地变得焦虑、急躁。而且此时言语理解能力也已经出现下降,当别人说话语速稍快时,就会很难听清、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佩戴助听器及时进行听力干预了,且也是听力干预的最佳时机。可惜,大多数人在此阶段通常会采取“拖延法”,认为可能只是短暂的听力不好,期待着听力问题自个儿恢复。

61-80dBHL 重度听损:会明显感到听力的下降,沟通困难,需要结合口型去猜,由于长时间听不清别人在讲什么,患者本身也抗拒去听了,久而久之言语辨析的能力会越来越差。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开始重视听力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去验配助听器进行听力干预。

听力为什么老听不懂(听不清只是小问题)(2)

但长时间的听力损失已经对大脑解析言语信号的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言语识别能力往往都比较差,佩戴助听器是有很大帮助的,但远不如中度听力损失戴助听器的效果,嘈杂环境下能听见,但还是会时不时地听不清。只要在坚持佩戴助听器、坚持进行言语训练后,言语识别能力才能一点一点地提高。

81dBHL以上 极重度听损:日常无法正常沟通,需要大声喊着讲,能听到的声音很少,只对汽车喇叭、鼓声、鞭炮这样大的声音才有反应。因此,老人独自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自身安全都会成问题。

听力为什么老听不懂(听不清只是小问题)(3)

由于长期不能顺畅地和别人沟通,不能通过听觉获得有效的言语信息,部分人已经开始有老年痴呆症的迹象,言语能力严重萎缩,甚至处于自闭的状态。这个时候戴助听器,效果一般都欠佳,需要通过助听器的一些高级功能和坚持言语训练后,辅助提升识别能力

有数据显示,听力损失从发现到寻求干预,平均要经历7年!

大多数人都是在听力损失达到重度左右程度时,也就是听力问题严重影响交流沟通时,才会开始重视,寻求解决办法,这个过程通常要7年左右。

这7年的时间,造成的听力伤害以及大脑识别能力的下降是不可逆的。

人的耳内一般都有两种毛细胞,一种是外毛细胞,共分3排,约12000个;还有一种是内毛细胞,只有一排,约3500个。如果毛细胞受损,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受损的毛细胞是可能逐渐恢复的,但是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毛细胞在受损三个月以后会宣告死亡,而死亡后的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

听力为什么老听不懂(听不清只是小问题)(4)

同时,毛细胞又是人耳内最高级的神经,对言语起着主导的作用,一旦受损、无法恢复,言语识别能力也会永久下降。换言之,即使后面通过助听器能再次听见言语声,也会无法听清、听懂言语声的含义,这种伤害更要紧!所以,一定要赶在言语识别能力开始下降前进行听力干预,这样康复效果最好。

总的来说,当听力一开始出现下降时,就请重视!如果只是轻度听力损失,暂时还不想戴助听器干预的,也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测,监控听力下降的情况。一旦发现听力不如从前,一定尽早干预,保护残余听力和大脑的言语识别能力。

我是听力师张艳艳,在听力康复指导和助听器验配领域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听器知识,哪里有靠谱的听力机构和验配师,都欢迎在留言区或者私信问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