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

在大部分玉种都在争相以和田玉的名义在市场上扩散的时候,有一个玉种却保持着它的独立,而且受到很多玩家的喜爱,那就东北河磨玉,作为籽料里的一种,河磨玉有着它独特的个性。然而对于爱玉的人群来说,对它的了解仍然比较局限,本文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来自东北的美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2)

在辽宁省出产一种叫岫岩玉的玉种,简称“岫玉”,以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在国际市场上又称“新山玉”。其实岫玉品种共分两大系列:一是蛇纹石玉系列,二是透闪玉系列。蛇纹石玉主要产于哈达碑镇瓦沟。河磨玉是因为在岫岩发现的,所以把它归类为岫岩玉的一种。这仅仅是依照地理归类,其实人们印象中常说的岫玉是矿料属于蛇纹石,而河磨玉是透闪石籽料,完全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下岫玉蛇纹石。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3)

蛇纹石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4)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一块蛇纹石玉体,位置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哈达碑镇瓦沟村瓦沟山半山坡,总高度为约25米,最大直径约30米,总重量约6万吨。1960年发现的那个玉石王,重260吨,被鞍山市搬走后雕成著名的世界最大玉佛。而这一玉体则比玉石王还要大40倍。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5)

▲瓦沟玉矿位于县城西北哈达碑镇玉石村境内,距县城40公里,沟成南北走向,长约5公里,宽约0.5公里,现以发现玉石矿体76处,是迄今为止岫岩最大的玉石矿源地,主要出产新玉(蛇纹石岫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6)

▲2002年美国学者来此参观,有幸进入矿洞内一窥。矿内有一条轨道直下到无底深处。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7)

▲这是工人展示一块新玉大料。

现知岫岩玉在辽东半岛分布较广,产量较大。仅以岫岩县而论,其著名的北瓦沟矿区即为资源相当丰富、开采时间较长、年产量甚大的矿区。除此之外,在岫岩县境内还发现有10多处矿床或矿点。其他如宽甸、凤城、丹东等地也有岫岩玉矿床、矿点或矿化线索发现。不过这种蛇纹石玉不能跟透闪石玉相比,玩家们要多留意。

岫岩透闪石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8)

岫岩的透闪石玉又分为两个类型,一是老玉,也叫细玉,是一种山料玉,产于细玉沟原生矿床,是指从细玉沟山顶上原生矿采掘出来的透闪石玉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北老黄玉,黄白老玉,或者叫东北黄口料。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9)

二是河磨玉,也叫“石包玉”,产于细玉沟外白沙河中及其流域的泥沙中。其实,河磨玉也出自细玉沟的老玉。其形成原因是老玉矿裸露地表部分经风化破碎成块,被山洪冲到沟外白沙河里,和河卵石一起滚动,磨成卵石状。大小不一,大的几十吨,小的十几公斤。每块河磨玉都有一层紫褐色的表皮煻、三厘米厚熌诤鲜艳细腻玉质。极个别的没有形成表皮,被当地群众称做“露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0)

▲这就是出产河磨玉的白沙河,附近的村民都能在河水里捡拾到璞石。但没有穿透的眼力无法判定是否内里含着珍宝。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1)

▲这是在河里淘金的工人发现了一块酷似的河磨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2)

在岫岩镇里,有无数销售玉石原料和成品的店铺,新的市场仍在不断建设,有很多也已经被废弃。玉石产业和其他矿业是支撑这个地区发展的支柱,岫岩可以说是辽宁最富的地方,但它藏而不露。

河磨玉的好坏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3)

河磨玉由于河水冲击力较小,多为静止状态,棱角分明,玉转化成皮子状态严重,多为厚皮子,这也河磨玉的主要特点,皮子多为玉肉多年转化。而和田玉为薄沁皮。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4)

什么颜色的才是好的河磨玉呢?就颜色而言,河磨玉有黄白色、墨绿色、青灰色之分,偏岭以黄白色为最佳,孤山以椴树林黄料为最佳,下游析木菠菜绿是雕刻工艺品的最佳玉料。河磨玉则主要有黄绿两种颜色,它们分布在三条不同流向的河水中。岫岩境内有座名山叫弟兄山,围绕弟兄山为界限接壤3个市都有原生玉矿,分别是,岫岩市偏岭镇细玉沟村,海城市孤山镇瓦子沟村,大石桥市建一镇玉龙村。偏岭出上等黄白,孤山出好的绿料,建一出的一般青灰色质地差所以名气不大。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5)

如今析木河磨的超细玉料,被称作绝料、掐尖料,外观水头足,油性重,不仅细腻晶莹、绿意盎然,而且肌如冰雪、肤如凝脂。用手电筒一照,内部玲珑剔透,结构细腻,无论从颜色还是料性上都能与优质和田玉相媲美。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6)

由于在河道的不同地点发现,颜色是略有变化的。常提到的地域名词,孤山料,析木料,段树林料,偏岭料,都是地点,还是那句话不要迷信这些地域符号,眼睛是最真实的导师,料好才是王道。河磨玉的好坏要看玉里面的变化,主要是石性重不重、石花多不多,同和田玉差不多,还要看油性和致密度。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7)

不过河磨玉无论黄、绿都是比较稳重的色调,没有像碧玉那样扎眼的鲜艳绿,河磨更内敛含蓄一些,反倒很有看头。

“无根之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8)

与瓦沟仅一岭之隔的偏岭镇细玉沟,是一条长约五公里的狭长山谷,因出产细玉而得名“细玉沟”。当地人又称其为“老玉”,日本人还称其为“钢玉”。细玉沟村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偏岭镇,与海城市接邻。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19)

“河磨玉”产自细玉沟村,而这个以玉命名的小村庄正是岫岩河磨玉的产地。《岫岩县志》曾记载:北区有村,名细玉沟者,沟心有小河一道,长沟十余里,直通大河,夏令水涨后,村民沿河采玉,玉质外包石皮,内蕴精华,质润而坚,夜能放光,冬暖夏凉,相传可避瘟疫……这段记载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这种品质优良的“细玉”、或称“老玉”、“无根玉”,细玉沟也正由此得名。而当地人们习惯沿河采玉,且矿石是被洪水冲至河谷沉淀而成,这里的玉石也称“河磨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20)

细玉沟玉长久被人们视为“无根之玉”,因此细玉沟向无采场,人们习惯沿河采玉,并称作“采河磨”,采出来外包石皮,内藏美玉的玉称为“河磨玉”,亦即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称的“千年璞”。采河磨玉多在夏季河水暴涨后进行。从20世纪80年代起,细玉沟一带长时期鲜见的河磨玉、石包玉突然增多。1983年,一谢姓农民在自家院内打井,挖至2米深时,发现两块老玉,大者重约4吨,小者500余公斤。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21)

20世纪90年代初在修建海岫铁路偏岭段施工中,也不时有河磨玉和石包玉被掘出。偏岭金矿的采金船在河床中淘金作业,经常捞出大小不等的河磨玉、石包玉,金矿矿部的院子里曾一度河磨玉堆积成山。由此,而在当地掀起了一股采捞河磨玉、石包玉的热潮。有的农民甚至为此挖开庭院、推倒房屋、拆开院墙,进行采玉。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22)

为了寻找这种长期以来被视为“无根之玉”的“根”,民国8年(1919年),营口人吴乐山创立的“大岭矿业公司”在细玉沟严家岗玉石砬子一带挖掘坑口,因未发现矿体而作罢。1935年,侵华日人石光宪一也曾一度沿河寻找矿脉,但也无甚收效而中止。1973年,偏岭乡组织人力沿日伪时期的老坑向纵深挖掘,发现一处古玉坑遗迹,结果在此处找到一处新矿脉,所得尽为良玉,从此细玉沟原生矿床的细玉得到开采。河磨玉、石包玉自古以来就被当地群众随采随卖,其产量无法估算。细玉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原生矿床并进行开采后,年均产量30—50吨,最高时达100余吨。随着河磨玉的身价看涨,近年来,前来细玉沟村寻玉的人也越来越多。

东北河磨玉(无根之玉)(23)

河磨玉面世后,便有人称之为“东北籽玉”,甚至有说法称,是和田玉的惟一替代品。如今在一些大的玉雕奖项中都能看到河磨玉的身影,随着河磨玉被众多人的认可与推广,而且随着其资源的减少,收藏前景也应越来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