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彼得潘的读后感(夜读永远长不大的彼得)

读彼得潘的读后感(夜读永远长不大的彼得)(1)

书籍简介

书名:《彼得·潘》

作者:詹姆斯·巴里[英]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主人翁彼得·潘,有着满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树叶和树浆做的衣服,是一个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因为害怕长大,他在出生的第一天就从家里出逃,常去伦敦的肯辛顿公园游荡,长住在一个海岛上,成为一群被大人丢失的孩子们的队长。在一个夏夜里,彼得·潘飞到伦敦,趁达林太太不在家,诱使她的小女孩温迪带着两个小弟弟跟他飞回永无岛,那里有凶猛的动物,有印第安人、可怕的强盗、温柔的小精灵和美人鱼,孩子们在“永无岛”上过着无忧无虑而又惊险刺激的生活。他们一起做了许多英勇的事,包括与诡计多端的海盗头子胡克决一死战……《彼得·潘》这本充满想象与童趣的童话书,揭开了我们记忆中那难忘的、美妙的童稚世界。

读彼得潘的读后感(夜读永远长不大的彼得)(2)

推荐理由

英国的工业时代,人们偏爱田园生活;成人之后,人们往往喜欢怀念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英国国民童话《彼得·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彼得·潘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具备许多小男孩共有的心思:不想上学、行侠仗义、热衷冒险、天真纯洁、勇敢无畏。因为会飞,也被称为“小飞侠”,现今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迪斯尼动画人物。故事通过彼得·潘,将荒诞幻想、惊险情节,运用性格刻画、心理描写、讽刺和幽默等手段纺织在一个小小的故事里,创造了一个让孩子们十分憧憬的童话世界,带着不想长大的他们在童年停留,暂时忘却成长的烦恼与疲惫,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小仙女说:每个孩子诞生,每笑一次,就会有个小仙女也出现在这个世界;彼得潘说:“其实你以前会飞,是因为你相信你可以飞;而现在不会飞,不是因为你长大了,是因为你相信你飞不起来了。”

作为一本童话书,也含有许多寓意。如彼得·潘谈到自己离家是因为“听到爸爸妈妈在讨论我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永远也不想长成大人,我想一直开心地玩”;彼得·潘想飞回家找妈妈时,却看到她已经生了另一位孩子,最后失望地离开;胡克船长狂妄卑鄙,没有一个孩子希望长成这样的大人……鸡毛蒜皮的成人世界永远比不上儿童世界的纯真与自由,也许每个承担生活重担和社会责任的成人都会对“不能开心玩耍”感同身受。

故事的最后,离开永无岛、回到家中的孩子们渐渐长大,多年后,温迪也成为一个母亲,只有彼得·潘依旧是个孩子,回到永无岛续写那永远青春的童话。作者于此时满怀遗憾和无奈地暗示:童年虽美好,但人终究要长大步入成人世界,而彼得·潘的存在,说明人类有着周而复始、永存不灭的童年和童心。

读彼得潘的读后感(夜读永远长不大的彼得)(3)

诚然,我们都会长大,永远成为不了彼得潘,但却可以在内心深处,永远住着一个彼得·潘。

延伸阅读

1904年,詹姆斯·巴里创作了戏剧《彼得·潘,不肯长大的男孩》,剧本一面世就极受欢迎,不仅孩子喜欢,更让成年人有所触动。许多国家都在圣诞节前后上演该剧,台上台下惊呼和欢笑声一片,观赏该剧成为圣诞节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因为太受欢迎,巴里才将剧本改编成小说。小说《彼得·潘》于1911年首次发行,成为经典之作。


云浮融媒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音频:秦小青|剪辑:潘伟

责编:莫颖琳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