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

玫瑰之名

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完全依靠两口重要的丹田“元气”——文艺复兴和大航海。一个是内功心法、另一个是外家拳谱。

凭着这两点,我们可以说:近代西方文明的站立之处,正是已辉煌了近两千年的东方文明之陷落之地。

当然,这种陷落只是暂时的。

由葡萄牙人开创的大航海,虽然仍依靠着东方文明智慧——指南针,以及罗盘(源自古希腊人的APP系统),但已经迭代升级:定位1.0——地球经纬坐标。

纬线比较好办,以地球的自转轴为中心线,地表上最大的一圈——赤道,为零纬度起始。

零经度却涉及到上帝视角问题,凭人类的智商搞不定。

连接南极到北极,地表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看成为“零度”。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个问题。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1)

哪条经线是起点?地球开始转的时候,人类还不知道在哪儿!

零纬度线,是上帝造物时定的。但零经度线?上帝没说。

不过,上帝倒是留下了规则,即我们中国早先一位老人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拳头硬、谁就说了算。

经线,当时在欧洲被称作为“玫瑰线”。让我们看看欧洲人最早的航海图是怎么画的: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2)

地图左侧的大陆,有座城市叫“雅典”。那是公元前4百年的事儿了。

地图的右侧大陆,有座城市叫“特洛伊”。那是公元前9百年的事儿了。

地图的下方部位,有座岛屿叫“克里特”。那是公元前2千年以上的事儿了。

“克里特”岛还有个别称,叫“欧罗巴”,是欧亚大陆结合部一位腓尼基公主的名字。也就是宙斯化身成“牛八戒”、动手去抢亲的那位。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3)

宙斯把欧罗巴抢到手后,来到克里特岛上两人过起了“幸福生活”(以下省略1万字)——欧洲这个名字,当初就这么来的。

而今天欧洲虽然没有统一的文字,却都统一地使用腓尼基字母。(这么推理的话,欧罗巴小姐应该还是位懂知识的文艺女神吧?)

说句题外话,在西方人的祖上基因里,就不存在什么“礼”不“礼”、“耻”不“耻”的。所以,即便是今天,同西方人打交道,不需要绕太多弯儿。最终他们只信奉“实力”,只听得懂“上帝的语言”。东方人别被他们后来所编写的各种剧本台词(道理),轻易给蒙蔽了。所谓三岁看老,骨子里的东西,永远不会变。

况且,女人是用来讲道理的么?女人永远只看男人的实力,实力就是道理——你有魄力抢、我就有潜力动心。在这点上,西方比东方人开悟早得多!

玫瑰线,就是欧洲人早期在航海图上标注的、经线坐标放射线原型(花瓣造型)。是欧罗巴文化早期的世界探路拐杖。

只是,比起地球“自转轴”、“赤道”这两个显而易见的古希腊“地心说”以及几何概念(西方哲学认知体系的最基础),那时候还没出现“零度”的经线起点定义。

法国人的创举

秦始皇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完成了商鞅的“书同文、车同轨”大举。

不像欧洲,除去客观地理阻扰因素外,文字的不统一,造就了继罗马帝国之后,2千年来再也没有出现更大的凝聚原动力。

欧洲面积几乎与今天的中国相当(1千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亿,包含50个左右的国家(其中若干个“准国家”,如科索沃等)、200多种语言。

不能说,文字的差异是欧洲今天仍未完成统一的主要因素,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鸡看鸭文毕竟也是形成彼此认知分裂的重要因素。

好在,除文字外,计量的共同标准倒是有了——公制,虽然形成得很晚,17世纪后才出现。

目前,公制已在欧洲大陆地区全部被采用,除了英国。

历史上,曾以“英联邦”组群的国家(最初包含殖民地美国),今天大部分仍还采用英制,即:英里、英尺、英亩、英磅、加仑等等。

英制崛起于大英的“日不落”时代,以19世纪初击败拿破仑为起点,直到一战后走向衰败、二战后跌落神坛。期间这1百多年,是大英海洋文明的鼎盛。

相比19世纪才“龙抬头”的英制,17世纪就已开始出现的公制,显然要早得多,虽然远不能与秦始皇相比。

公制的推动人,就是法国。

还记得在前面的《但丁密码》解读中,所提到的“文艺复兴爆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但最大的果实最后结在法国”这个篇章么?(链接:但丁密码(五):疫后,人类究竟会走向何处? )

让我们重温一下之前的那段文字:

虽然中国人都知道19世纪大英帝国的辉煌,但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在大英之前,这样的殊荣曾一度属于由波旁家族太阳王路易十四开创、由拿破仑结尾的法兰西。

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末这两百年,法国不仅仅在欧洲,甚至在全世界都可以算得上是顶峰国家。那个时候,做一名法国人的意义不仅仅是生活在法国的某一片土地上,而要远为深刻得多。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4)

——不得不说,当时这个世界观,胸怀足够博大!

好听归好听,私下还是要提醒一下,东方人不要轻易给西方的剧本台词所蒙蔽。说一套、做一套,玩双重标准,他们更在行。

文化密码的元素

之前在(链接:“二流”法国冒充“一流”对华出招? )一文中,我们提到了法国在近代史阶段所发育完成的几个“一流”实力要素。这其中就包括“标准”的制定——公制。

公制的标准,最早发端于对“长度”的规则制定——“米”。

“米”是法国人在18世纪正式采用、并依靠当时的自身实力,在全欧洲推广的统一计量单位。如今公制也成了地球上大部分国家采用的度量衡体系。如:公里、平方厘米、吨、升等等。

1米的最早定义,取自从赤道至北极点长度的“千万分之一”。(直到光谱定义出现之前)

北极点是上帝决定的,这无可争辩。可同样由上帝定义的赤道,但其一圈有这么长,且还不是“可被平均分割分配”的正圆形,取“哪个点来连接北极”合适呢?

——那就以“经过巴黎、连接北极与赤道”的南北虚拟延长线,为“本初子午线”吧。法国人优雅地秀了秀肌肉——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5)

今天,是地球人都知道,以“经过伦敦老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那条虚拟经线,为零度“本初子午线”。

没错,但那是要快1百年之后才重新决定的事情了。其背后,靠的仍然是肌肉——没办法,谁让大英帝国崛起了呢?

拿破仑当年的“大陆封锁”政策,就是照着英国人“私人定制”配方开的。可惜,老军医在滑铁卢失败了。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6)

毕竟,上帝在完成造人时,意识,是通过亚当的拳头,才被注入到灵魂中的。拳头,就是上帝留下的规则。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7)

末了,那条曾经象征着高卢人骄傲的“玫瑰子午线”,只能在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中,最后完成了一次绝响。

巴黎圣叙尔比斯教堂,是仅次于巴黎圣母院的第二大教堂。教堂内镌刻着法国人当年的荣耀——本初子午线。

这条子午线,其实是教堂内的日晷装置。晷针被设计成在地面上投射出日影,用来测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8)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9)

而随着剧情的转移,按照“本初子午线”历史的发展年轮,丹布朗又把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简称西敏寺),纳入到剧情的展开过程里。

正如法国的名人葬在先贤祠,英国的名人逝后则进入西敏寺。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顿,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10)

牛顿之墓的背景雕塑,是一颗巨大的地球,球上有南北极、赤道、黄道十二宫和相关星座。牛顿斜卧在地球下方,是《达芬奇密码》中解开谜题的重要一环。

随着玫瑰线线索剧情的进一步展开,位于苏格兰爱丁堡地区的罗斯林教堂,出现在了解密路径中。

罗斯林教堂从1446年开始修建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各种神秘传说,圣杯在圣殿骑士团的护卫下被送到此地后从此不见了踪影;耶稣基督的头被制成木乃伊也藏在了这里。

达芬奇密码剧情详细介绍(达芬奇密码4玫瑰线的身世)(11)

有关罗斯林教堂最为扣人心弦的传奇,讲述的是隐匿在那里的某些宝藏。从耶路撒冷圣地带回来的圣物叫“血刑架”,据传是真十字架的一个部分、浸透过耶稣的鲜血。

这座教堂另一个名称——“圣血十字架教堂修道院”,就是遵循这件遗物命名的。

密码本身的密码

《达芬奇密码》是一部反映天主教和异教徒之间纠缠不清关系的作品。或者说,是一个关于“我信仰的到底是什么?”之终极疑问。

从圣叙尔比斯教堂、到西敏寺、再到罗斯林教堂,事实上涉及到对耶稣身世的拷问,这些场景都没有让影片在摄制过程中,获得实地拍摄的许可。(全依靠搭布景还原现场)

先从小说,再到电影的开拍和上映,伴随着与梵蒂冈教廷结下了梁子,想想小说的结局与教会的立场,也很能理解红衣主教们为何对会作者大光其火了。

《达芬奇密码》的结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对天主教的一种“即便算不上污蔑、但至少也算是相当不敬的戏谑”。

如今连对网红说点不适都可能遭到粉丝批斗的时代,何况还那么一本正经地胡说耶稣呢?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单靠戏里主人公那一句“这仅仅是故事"的辩解,底气还是尤为不足的。

近代,法国人在欧洲人里,是走得最快的一个。

法国皇帝第一个说“君权神授”,于是把教皇丢到了一边;他们最早提出政教分离,从而把上帝再丢到了一边;他们最先砍掉了国王的脑袋,最后把皇权也丢到了一边。

上帝已经在西方文化中名存实亡,虽然它曾经是欧洲文明的基础。

哥特式教堂是为了更接近地靠近上帝,古典绘画是为了更具体地描绘上帝,精致雕塑也是为了更虔诚地刻画上帝。还有那些纸卷、彩绘玻璃、一切的一切……

人类真的有坚强成这样吗?真的有坚强到像作品中的主人公那样“跌落到漆黑的井里一天一夜”后仍然不祈祷吗?不忏悔吗?不去希望和懊恼吗?

欧洲人说上帝就是希望。如果是这样的的话,那上帝永远都是存在的,从人类有知的那一刻开始到人类灭绝的那一天为止。虽然凭人类的有限能力,终无法去“理性”证实这一点。

接着凭《达芬奇密码》“胡说中”那部分“一本正经”的真实文献,于是,我们将进入到下一个有关欧洲文化的话题:

被误会的罗曼史

未完待续……

上一篇:达芬奇密码3:想想还是说妓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