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官前干什么(古人为什么称当官的人为)
基督教认为人类的祖先是不穿衣服的,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地生活在伊甸园里,没有清规戒律束缚活得挺自在 。
可是,后来他们受了蛇的引诱,就吃了果子,就开始有了七情六欲,就开始有了羞耻之心,就羞愧愧地把无花果叶子连缀成衣,聊以遮羞;大约人类始祖的衣服,凝聚的是人的一种羞愧的情绪,在当时,衣服还没有遮风挡雨抗御寒冷的功用,也或许伊甸园中压根就没有寒冷。
对于衣服,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先敬罗衣后敬人。”
在德国有一组漫画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和儿子一起去收集马粪,当他们走到一栋豪华的大宅门口时,高傲的门卫拦住了他们,不让他们进去捡马粪。但是,当父亲和儿子都穿上光鲜亮丽的燕尾服,再系上领结出现在门卫面前时,门卫立刻变得十分恭敬了起来。
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服装一直都代表着社会的礼仪和文化,是一个人社会地位、身份、文化素质和修养的体现。
在中国,有一种服装贯穿了几乎整个封建社会,标志着人们的等级高低,仿佛就像是一道鸿沟,不可逾越,那就是“官服”。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官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为,每个皇帝的爱好、厌恶和穿着审美观的不同,所以,官服在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样式。
在隋唐以前,皇帝和文武百官的礼服、官服基本上承袭汉朝的款式和风格。汉朝的官服以长袍为主,颜色偏向于一些看上去比较庄严、沉稳的颜色,例如:黑色和红色。并且,在隋唐以前,官员们的职位和等级的不同,则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官帽上。
真要数起来的话,国家的官员实在太多了,除了一些重臣和早晚相对的大臣之外,皇帝一人根本就没办法记住那么多官员的名字和面容,更别说把臣子们的脸和他们的职位一一对应上了。于是,皇帝便利用服装上的不同来区分官员们的等级。
隋炀帝首先提出用颜色区别官员的品阶和平民,他规定:五品以及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色长袍,六品及其以下的官员只能用红色和绿色,普通小吏用青色,士兵用黄色,平民百姓用白色,屠夫和商人则只能用黑色。这也难怪诗人们说:“往来无白丁”,因为平民只能穿白色衣服。
到了唐朝的时候,武则天开创了绣纹,并通过绣纹来区分文武官员、辨别官员等级。她把绣了鸟儿的袍服赏赐给文官,把绣百兽的官服赐予武官,这就使得官员们的服装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由此,就产生了“衣冠禽兽”一词。不过要注意,在那个时候,“衣冠禽兽”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人们对官服的赞美,该词还一度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
在了明清的时候,因为商品经济的活跃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再加上,受到了唐朝的影响,这一时期,官员们的服装就变得更加丰富了,官员们不仅用貂皮、羊皮等制作官大衣,还在官服上刺上各种图案,花鸟虫兽均有。等到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的官服上既有仙风道骨的鹤又有威风堂堂的麒麟,可以说是真正的“百兽朝圣”,十分威风。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腐败问题十分严重,所以,人们就开始用“衣冠禽兽”一词来责骂贪官,这就使得该词的词性开始发生改变。
看完明清繁杂的官服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宋朝官员的官服真是简洁得不能再简洁了。
从宋太祖时期开始,宋人就产生了节俭的思想观念,人们以简洁朴素为美,因此,宋朝官员的官服上并不像明清的那么繁杂,它只追求配饰上的不同和变化,以及官服颜色的不同,并不是电视剧里包拯穿着花花绿绿的官服那样子的。这明显是不对的,和历史事实相违背。
在宋朝,人们主要以颜色去区分官员的等级,三品及其以上的官员的官服主要用紫色,五品及其以上用朱红色,七品及其以上用绿色,九品及其以上用青色。到了宋神宗统治时期,四品及其以上的官员官服改为用紫色,六品以上的用绯色,九品以上的则用绿色。
另外,宋朝官服还用腰带、鱼袋等配饰区分等级。腰带一般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来钻孔穿针的,另一部分则是标志着人们等级高低的“銙”。銙有方形和圆形两个形式,官员们官位的大小,决定了他们佩戴銙数量的多少。
在穿戴的时候,人们要把銙的一面戴在腰后,然后,双手交叉放置在胸前,因为,当时的服装袖子十分宽大,这样放就不会挡住銙了。这样一来,人们从一个人的背后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了。另外,宋朝的法律还规定:凡是穿着绯紫色官服的官员都必须佩戴鱼袋和戴一种名叫幞头的软巾。
这种头巾又被人们叫做“折上巾”,因为它以青黑色为主,所以,人们就把它叫做“乌纱”。后来,宋朝又在幞头两遍加上了双翅成了一个帽子,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且,按照官阶,这个帽子在材质和式样上是有区别的。
到了明朝以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作出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
【《新唐书》、《宋史》、《宋书·五行志一》、《明史》、《中华古今注·乌纱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