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为什么辞职(为什么他是北大永远的校长)
为你写下一个故事
01
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听到消息的北大学生坐不住了,
他们不顾危险,凭着一腔热血,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他们烧了赵家楼,打了章宗祥,
以此来反抗北洋政府的无能,而一些学生也因此被拘捕。
这个时候段祺瑞的有力助手、陆军次长徐树铮就命令他的部队把大炮架在景山上,炮口对准北大示威。
这一切都被他看在眼里,为此他前后奔波既解救了被囚禁的学生,同时他又主动向政府揽责,说是自己的教育不当。
当学生返校时,他轻率全校师生员工在红楼广场迎接,致词慰勉。
被捕学生之一的许德珩回忆,“先生是那样沉毅而慈祥的,含着眼泪,强作笑容来勉励学生,安慰学生。
在被捕学生释放后的第二天,他“引咎”辞职,次日悄悄离京,南下途经天津时,与一位友人谈话,他解释辞职的原因:
“我之此去,一面保全学生,一面又不令政府为难,如此始可以保全大学。在我可谓心安理得。”
这个人就是蔡元培,他在北大任职的10年里曾7次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
02
1916年夏天,黎元洪的北京政府终于明令恢复了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一大批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纷纷回国。
这个时候正在法国考察的蔡元培也在其中,这五年的游学经历彻底改变了他,他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到教育家的转变。
5年前他因为不满袁世凯称帝,毅然辞去教育部长的职务,随后的五年里他在欧洲游学考察,并在法国创办了华法教育会,同时他也做了很多学术研究。
而这个教育会曾帮助过两个留法的国人,一个叫周恩来,一个叫邓小平。
1916的圣诞节,注定不寻常,或许会是异常的寒冷,但是他明白这个民族已经没有退路了,要么站着生,要么卑微的死。
于是他接受了北大校长的任命。
03
突然有一天,一个年仅23岁的小伙子将自己所写的一本哲学书送给蔡元培,希望换取来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
而蔡元培没有等他张口就主动说:“你的大作《究元决疑论》我拜读过了,有胆识,有立论,见解独到。
我这次到北大当校长,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广罗人才。我想你可以到北大来教授印度哲学。
这个年轻人自然不敢答应,论学历,他只有中学;论学问,近几年他才自学佛学,对印度哲学未有多少见识。
面对如此高深的学问,他产生了巨大的疑虑,但是蔡元培执意相邀,希望他能留下来。
几天后,年轻人应约又来到校长室,再次说出了自己的担心,蔡元培听罢笑着说:“我上次已讲过,你固然不甚懂得印度哲学,但我也没有发现旁的人比你更精通。
我要真正办好北大哲学系,印度哲学这门课又非开不可。你的文章让我认定你是一个搞哲学的人才,你不妨大胆地干吧!
你自己说对印度哲学所知有限,那就不当老师来教人,只当是来研究,来学习,来深造好了!”
蔡元培的一席话打动了这个年轻人,他满载着希望接受了北大哲学系讲师的教职。
3年后他写出20万字的《印度哲学概论》,成为印度哲学方面的知名学者,一代国学大师,他叫梁漱溟。
04
1917年1月4日,已是暮年的蔡元培正式回到了北京大学,开启了他校长的任期,于是就在这短短的10年里,北大发生了巨变。
蔡元培回到北大的第一件事儿先做了一个演讲叫:《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开篇的第一句话: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严几道先生就是严复,是我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写过天演论,而蔡元培所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在告诉学生:
当严复是北大校长的时候,我那会还是教育部长,这个并不是官场上的那一套形式,而为了告诉学生,我的学识也很丰富,也有能力把你们带好。
随后他在后面的演说里,讲出了至今为止,再也无法被超越的大学精神: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何为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何为砥砺德行?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何为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
演讲结束后,蔡元培先从两个方面开始改革,一个是改良讲义,另一个是新建图书馆。思想上提倡精神自由,兼容并包。
原来的北大是世家子弟的镀金之地,他们通过北大的文凭来提升自己的官场筹码,同样也是一些纨绔子弟的栖息之所,早上上课,晚上逛妓院。
蔡元培改革前的北大,充斥太多和学术毫无关联的东西,思想观念的陈旧迂腐,教学师资的极度匮乏,总之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相当严峻。
05
如果说历史选择了他,与其说再多的溢美之词,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他的使命感,责任感,一个致力于教育而奋斗终生的使命。
1917年蔡元培刚刚执掌北大后,总想找个得力的文科学长,将人文学科带起来。他看中了陈独秀。
一是因为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汪洋恣肆、观点独到、才华横溢,使蔡元培觉得此人有真学问;
二是陈独秀写的《今日教育之方针》,让蔡元培感到陈独秀对教育有理解。然而,陈独秀是一介白丁,既没有学位头衔,也从无在大学任教的履历。
为了说服教育部,一向真诚的蔡元培只好做了一回假,为陈独秀编造了“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和“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履历。
陈独秀没有辜负蔡元培的期望,他任文科学长期间,极力实践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使北大人文学科大放异彩。
同年,留美学生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旗帜鲜明地要求“改良文学”。
并提出了终极目标: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蔡元培注意到这篇文章,对胡适非常欣赏,便托陈独秀写信给胡适,邀请其来北大任职或任教,
陈独秀的信中这样说:“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国,即不愿任学长,校中哲学、文学教授俱乏上选,足下来此亦可担任。”
收到陈独秀的信,同是性情中人的胡适放弃了马上就可以进行的论文答辩,来到北大,以至10年后才获取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06
在当年的北大你既能听到新文化领导者陈独秀的声音,也能听到守旧派辜鸿铭先生所讲述的儒家文化,甚至你也能看到两个教授在一起用不同的思想辩驳。
看到这里你是否感慨?100多年蔡先生提的教育理念,100多年后实现了吗?
在今天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博士学位,没有任何留洋背景,就是一个白丁的学者,能够在北大任教?
不用说北大,估计他连教书的资格都没有?放在今天最起码你得是什么长江学者了,最好能够加入国家的万人计划。
而在蔡先生时期的北大,你只要有学问,有德行,什么学历,不学历不是很重要。或者说不是第一要素。
我们总有一个观念就是学历越高,知识就越丰富,抱歉不是这样的,学术性的知识或许符合这样的规律。
但是经验的知识,和你学历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举个例子,你喜欢看书,和你是不是高学历有关系吗?
最简单你去看大学的图书馆看看,除去那些需要参加各种考试的人,还有多少人在那里看书?
你也应该见过看门的大爷,没准儿手拿着一份报纸,所以看不看书,和你是不是高学历没有直接关系,
我见过哪些16,17岁就不念书的人,到今天他们也依然会看《三国》,说起生活来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也见过所谓学历很高的老师,张口闭口的道德伦理,背地里干着和道德没有关系的事儿。
你一定见过一些只会拿着ppt讲课的老师,要不就是上课对着一本书念,书念完了,他的课就讲完了。
至于讲了什么,我估计他也不知道,很有意思的是,他还喜欢用那种不可辩驳的权威来告诉你,我念书比你多,我是什么研究生,或者我是什么博士,我这么讲课是为了照顾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
一口的理直气壮,让你无话可说,要不给你来个大招,你不这么做我就给你挂科了,不让你毕业。
这个时候你怂了吗?怂了,真怂了,可是话说又回来,怂不怂的,和他教的不行,有关系吗?
先不论学术,就单论学生的安全问题,当学生出事儿的时候,有几个老师站出来说话了,难道他们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有了问题立马推卸责任,学校也含糊其辞,最近几年发生这样的案件还少吗?
谁还有蔡先生那样的责任感,不惜辞去校长职务保证学生的安全,很简单,他们就是不敢。
当然你也一定见过白纸黑字写的学生会任命书,搞得好像一个国家机关的部门,不知道的以为又设立了什么新机构呢。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会,学校多么重视学生的成长,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多么好的平台,我们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互相帮助,
在这里你不仅能够学到真实的技能,还能锻炼你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反正是社会里你能用到能力,在这里都能得到锻炼。
可惜,我对这些依然没有兴趣,就像社会什么都教你了,就是没有教给你不要成功。
这种简单幼稚的仿制,良莠不分的嫁接,让荒诞喜剧的既视感扑面而来,各个细节中凸显的职级意识,更是让官僚做派一目了然。
中山大学的创校人——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建校伊始曾告诫学生:
“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这句名言,至今仍刻在中山大学小礼堂前,但眼下这一幕,不知是否会让孙校长心寒。
07
每年你都能看到好多大学老师,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懂了蔡先生所说的东西,我希望他们真的懂了。
我国第一代办大学是旧知识分子,也可以说是洋务派那一批人,他们更注重实用,第二代是新知识分子,是革命派或者说是维新派的那一批人,他们更注重思想。
而第三代就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那一代人,他们注重学术,注重精神,注重价值。而蔡元培就是第二代办大学的代表人物。
我们的大学经历了清末民初三代教育家的探索,不要把这些探索的果实都丢了,如果丢了,那么我们前面的路就白走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在村子里带孩子们时,让我感触很多,当我把这些感悟分享给我爸的时候,他问了我一句:你觉得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说:老师就是把孩子教好就可以了,他说不是这样的,老师应该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学相长,自始如一。
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