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谁害死的(刘伯温机关算尽还是栽了)
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与文学家。
他为大明王朝百定乾坤,立下不世之功。
以刘基的功劳,本该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但其结局却十分悲惨,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位大明军师的人生悲剧呢?
刘基,字伯温,浙江人。他以才华出众而闻名江南,时人比之为诸葛武侯。
刘基因在江南文士中的特殊地位,被朱元璋热情征聘。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军事部署,几乎全都是按照刘基的策略进行,老朱能坐上皇位离不开刘基运筹帷幄的神助攻。
但晚年朱元璋与刘基之间产生信任危机,以至于让胡惟庸有机会毒杀了刘基。
刘基悲剧产生原因有自身的失误,也有朱元璋的推波助澜。
首先刘基书生意气,缺乏同理心。
纵观刘基一生,是书生从政的典型。
但在官场浸淫多年的刘基,却对许多政治问题的处理十分不成熟。
刘基对皇帝很是忠诚,自以为受到了老朱的绝对信任。
所以他在皇帝面前胡乱开炮,任意臧否他人。
例如朱元璋曾就宰相选人问题问计刘基,他对朱元璋提出几个候选人口无遮拦地狠狠批判一番,引得老朱十分不快。
而且朱元璋也未听从刘基的建议,任命李善长推荐的胡惟庸为相。
纵是如此,胡惟庸也对刘基怀恨在心,为将来毒杀刘基埋下种子。
刘基就人事问题的表态上缺乏谨慎,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将每人的优势与劣势全盘托出,再由老朱定夺,而非任意批判得罪众人。
刘基也缺乏自知之明,自保意识薄弱。
朱元璋从起事到一统天下,主要依靠徐达、蓝玉、李善长等淮西老家人。
后来刘基虽然跻身于大明核心政治圈,但在老朱心里始终是远一层的外人。
朱元璋虽封刘基为诚意伯,对他恭敬有加万事谦虚询问,但未成为老朱的绝对心腹。
刘基对此毫不自知,言谈举止无所顾忌。
李善长部下李彬犯罪,李善长本求刘基缓治其罪再寻找机会通融。
但刘基毫不给李善长面子,坚持要上报朱元璋,最终李彬被处决。
刘基四面树敌为同僚所厌,朱元璋开始不断听到朝臣对刘基的非议与责骂。
恰逢那时久旱不雨,百姓怨声载道。
受群臣蛊惑的朱元璋便将此事迁怒于刘基,把他赶出了朝堂。
最终在皇帝、同僚间两面不讨好的刘基,被胡惟庸毒杀。
朱元璋早已对刘基心生猜忌,因此对此事听之任之。
其次,朱元璋也难以容下刘基这样的人才。
在老朱一统天下前,对文人尚有几分客气。
但他礼贤下士的态度全是逢场作戏,只是为了网罗人才的手段,等他坐上皇位后便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朱元璋性格多变、生性多疑,不管何时都对刘基这样的人才放心不下。
正因如此在刘基回乡后,给了胡惟庸挑拨离间的机会,最终要了刘基的命。
以刘基的智慧,本该看透这危机四伏的官场,急流勇退安享晚年才是正途。
但其却在政治泥潭里越陷越深,最终一条道走到黑。
【参考资料:《明史》,《明通鉴》,《论刘基的悲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