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

方言(topolect、dialect),最早出自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Topolect)"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Vernacular)"、"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

华夏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晋方言。同时,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成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南昌话、广州话、长沙话等。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2)

说方言讲一个小笑话,笔者在福建出行时,朋友的孩子小健英语成绩下来了,看上去简单异常一百分的卷子小健才考了60分。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3)

放学后,小健没有向往常一样飞速赶往家中打开他那可爱的电脑。因为他知道父母会知道今天学校会发英语学期考卷,自己考不好,一顿“竹笋炒肉丝”是在所难免的了。

小健只得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脑子里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屁股给力还是扫帚强劲这个问题。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小健的思绪被附近的一个白人一个黑人吸引了,小健长这么大可是第一次同时看见一白人一黑人的。不觉有些好奇,便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把什么“竹笋炒肉丝”的事都抛到脑后了。过了一会,绿灯亮了,只听过马路的白人对准备往另一个方向走的黑人说了句See you。扑哧,小健听到这单词一下子乐了。“See you可是福州方言酱油的意思啊,那美国人一定是说那非洲人黑的像酱油似的,哈哈哈,走,快把这个拿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听,他们要是知道现在美国佬现在都说我们福州的方言了,肯定不会再强求我学好英语了吧”。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4)

想到这,小健便飞也似的朝家的方向奔去。到家后,他便将这个故事添油加醋了一翻讲了出来,未了,他还加了句,现在美国佬都说福州话了,想必我也不用再学英语了吧?我的朋友夫妻两个听后先是一愣。随即便反应了过来,戳了一下小健的脑门骂道:“你个兔崽子,英语不学好,See you是英语再见的意思好不好,那老外只是在向另外一个老外告别而已。”

上面故事虽然是奇葩的笑谈,但是反映出语言多样的神奇妙用。现在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不会说方言是不是意味着对乡土文化的隔膜?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5)

我国地域广阔,人们使用的语言也千差万别,如广东说粤语,福建有闽南话,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我走南闯北几十年,知道一些各地方言,如苏州话的“老里巴早”是“很久以前”的意思,“拎勿清”是说搞不清状况。还如“小鬼”叫做“小赤佬”,把“厉害”说成“结棍”。上海话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方,其实只有七百多年,比苏州话的历史要短得多,很多接近苏州话,因为说得快,有些也是难以听明白。比如“为什么”这句话,上海话说成“为啥事体?”,又如“我们”上海话说成“阿拉”,把“他们”说成“伊拉”,再如“侬晓得伐,吾老想侬哦”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知道不,我老是想你呀”。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6)

一次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女儿和我诉苦,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即便生活在上海,但现在我自己的外孙子说的就是洋泾浜上海话。这说明,不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应试的逼迫,常年泡在课本堆里,已经难以接近处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方言”圈了。倒是常年在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生活圈的关系,由于生存生计的需要,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上海话说得蛮地道了。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7)

想起在河南出行的时候,当地也有方言但不浓,定为普通话还是有些生硬,口音重一些。如河南话把“行啊”说成“中啊”,“昨晚”说成“夜黑”,“晚饭”说成“喝汤”,又如“骗人”叫“诓人”等。那年到江西吉安,那里把“吃饭”说成“掐饭”,“睡觉”说成“瞌告”,“乱说”叫“打猫话”,“丢脸”叫“跌股”,“今天”说成“家比”,“傻瓜”叫“甲子”,“很好”说成“恰噶”,“鸡蛋”叫“鸡婆嘎”等等。当时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来到了国外。而我说的话别人也有时候听不明白。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8)

方言是一种地方特色文化,有它存在的理由。

最近看了上海50后作家金宇澄写的长篇小说《繁花》,夹杂着许多上海方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很有韵味。这部书已经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我又想起杂文家陈鲁民写的一篇文章《方言与文化》,文章开头说:“如今,被人说没文化是很丢人的事。这不,据媒体披露,上海某晚报因发了一篇文章中有“说上海话没文化”的言论,没想到竟掀起轩然大波,众多网民口诛笔伐,形成巨大压力,结果晚报被迫道歉,编辑受到处分。此事的是非曲直姑且不论,至少有一点是令人欣喜的,大家都以有文化为荣,没文化可耻。须知,几十年前还有许多人以“大老粗”为荣,尊奉“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论,所以就这一争论来看,社会进步还是明显的。”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9)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出生在什么地方,从小就说本土方言。如一些伟人地方语音始终伴随他们的一生。在有一些影视剧里,导演让演伟人的演员说普通话,就显得不太真实。乡音难改,乡情难割。每个人都对自己家乡的语言难以丢舍。只要走进火车站,就看到操着南腔北调的旅客,很多话你别想听懂,有时候问路都不好问,因为别人也有可能听不明白你说的话。年轻时我到重庆旅游,在旅游车上,导游小姐告诉我们重庆方言也很多。比如“好的”说成“要得”,把“什么”叫“啥子”,又如“小子”叫“鬼儿”,“姑娘”叫“妹儿”,“很差劲”说成“瞥得很”,还有“笨蛋”叫“哈儿”,“怕老婆”说成是“巴耳朵”等。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0)

事实证明,方言在人们信息交流之间产生的情感粘合力是远胜于普通话的。所以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诗能够唤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所以人们会把“他乡遇故知”看成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回过头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显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方言就是地方文化的最佳载体。这样的文化传承几乎是进入“基因图谱”层面的。假如我们不懂嘉兴话,就很难真正去领略和品味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的意境和情趣。假如听不懂苏州话,就根本谈不上对其评弹和说书的欣赏!甚至可以说,方言自身的特征就是地方文化乃至这个地区中的人群自然秉性的外在流露。试看柔软细腻的嘉兴话的方言特征,不就是随和亲切的嘉兴人的写照?辛弃疾的《清平乐》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真的把江南这一带人的生活情境给写活了!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实语言作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也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衍生出的一种标准的语言发音,在古代是并没有普通话的,而是以各地的官话为通用语。

《周礼》中记载周朝当时的官方语言是洛阳话,但是中原各地也有自己的地域语言。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八大官话(即是: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其中以西南官话为母语者最多。),但是不论哪一种其实都还是属于方言的范畴。有句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指的就是各地方言的变化。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2)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钧世》中说:“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可见因为语言的不相通也会对文化的交流产生一定障碍。有时候,同一种东西在不同地方的说法不同,人们就很难意会到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是同一个字也会因地域差异有不同的读音。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3)

也有例外,一个“街”字,它自产生以来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但任凭朝代更迭它在历史上各地方言中都只有一个读音,直到普通话推广以后人们才接受它的新读法。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呢,估计你的读法也是错的。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4)

这个字就是“街”,如今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它念做“jie”,一般是指城镇中有店铺的地方,可以说是女孩子的最爱了。《说文》中写:“街,四通道也。”也就是说一般是四通八达的,路段才能成为街。不过,根据古籍中的说法,古人在读这个字的时候可并不是我们这样的读法。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5)

在古代,这个字读作“gai ”,古代的城市布局其实和今天有些区别。如果看过以前的城市规划图就会发现,但凡是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其中的街道必定是笔直的,而且都是以东西和南北为走向,而且整个城池为方形。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6)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城中道路都可以称之为街,一般东西走向的大道被叫做街,南北走向的则叫做路,而一些比较窄的小道被称作巷,所以走街串巷这个词是不是很生动呢。那么我们是怎么能确定“街”的读法就是“gai”的?

我们都知道古人说话作诗都讲究韵律,明代钱希言在《晚发向金陵留别所知》中将街与淮、钗和霾一同作为韵脚,可以推断出其韵母很有可能是后三个字中共有的“ai”。而在唐代韵书《唐韵》中解释为“古膎切”,这句话表示其声母应该取自“古”的“g”。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7)

综上可以看出,“街”字在古代流传下来的读音应该是“gai”而不是“jie”,不过即便今天的普通话已经将其读音进行了改变,在很多地方的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古语中的读音,比如两广一带、还有湖南、安徽等地。

其实几千来年,汉字的写法基本上比较固定的,但发音却是不断变化的,发音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又难存储,所以许多字的发音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也出现了许多变化,所以汉语又分为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8)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除方言外,被定为官方语言的语种约有200种以上,但baba、mama这两个发音几乎全世界通用。除了这两个发音以外,几乎很难再找到哪两个字像这两个字这样统一的。

华夏地缘广大,南北语音差异一直较大,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员流动性相对小,而南方多山陵地区,从地形上使人口的流动性进一步缩小,所以就南北方语音发音来讲,南方发音则更偏向于古代发音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19)

明末徐孝、张元善等人编写了一本收集全国各地方言发音的韵书叫做《合并字学篇韵便览》,简称《便览》。这书本着写实的态度,对方言发音有什么记什么,也不管是否出现混乱现象,许多人在编写韵书的时候,都会受到前代韵书或者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不敢有所出入。而《便览》这本书却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了很大的突破,而这本书几乎记录了17世纪初所有官话的发音。

南北方言说话不一样(南北方言趣事)(20)

清朝末期就已经开始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在1909年将北京话正式定为”国语“,而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推广全国学习普通话,而普通话的前身就是北京官话。就如上文所说,于是街的发音便正式以”jie“的形式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但现在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gai“的读法。

《京师得家书》明代-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