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上有自然的三角(雾里看天珠天珠的神奇)

天珠上有自然的三角(雾里看天珠天珠的神奇)(1)

天珠上有自然的三角(雾里看天珠天珠的神奇)(2)

天珠上有自然的三角(雾里看天珠天珠的神奇)(3)

天珠上有自然的三角(雾里看天珠天珠的神奇)(4)

天珠的美妙传说

古玩收藏爱好者们,大凡说道起自己的天珠来,脸上常常就会涌上极其诡秘的神情。

“我这个可是真正的西藏天珠哩,独一无二,常常带在身上,益寿延年。”说着说着,那人便会很是虔诚地从怀里掏出个纺锤状的东西,上面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接着说:“真的是很稀罕的宝贝啰,地摊上就没有见过真正的天珠,我这个,百分之百的真!”

一个人指着自己的天珠作如是说,两个人指捧着自己的天珠作如是说,三五个人指握着自己的天珠亦作如是说……于是你便不知所以了。既然是如此的稀罕,如何竟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呢?又于是,有人去翻典籍了,《辞海》、《字典》、《词源》甚或《康熙字典》等等,竟然都没有天珠的踪影,难道是天上来客?

你还真别说,天珠(图1)与天,真便有那么一点“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西藏民间传颂着一则有趣的故事。据说几千年以前的一个春意浓浓的日子,有个年轻人去山谷里看盛开的桃花。风轻轻,花缤纷,山谷里是一片粉红的世界。他着了迷,只顾径直往桃林深处走去。走着走着,年轻人忽然觉得,自己从未到过这个地方啊,不免有些慌乱,决定先坐下来歇息一会。于是他选了个草墩,正要坐下,忽然发现草墩上有只从未见过、身上长着黑白相间圆圈纹的虫子,身长二寸,缓缓蠕动。年轻人好生奇怪,摘下帽子轻轻将它盖住,想捉回去让大家开开眼界。但是,当他慢慢挪开帽子去捉那虫子时,那奇怪的虫子竟不翼而飞了!年轻人越发的惊奇,赶紧拨开草叶寻找,却只看见一枚有着黑白相间圆圈纹(图2)的石头,同刚才见到过的虫子一模一样。他小心翼翼将石头虫子带回家,有个年岁大些的长者看了看,立即惊得目瞪口呆。他说,他听他的爷爷说过,阿修罗王同帝释天作战时,手中握着的武器,就是这种虫子变化的石头杵!

阿修罗王是天龙八部中的众神之一,据说身长万丈,他手托日月,口吐烈焰,脚踏东海波,身披须弥山。阿修罗王非人、非神、非鬼,却集有人、神、鬼的无比威力,为八部中的丑陋神。帝释天则为佛界护法神,但他未脱尽俗念凡心,竟然喜欢上了阿修罗王之女。阿修罗坚决不允,两人为此打斗起来,直杀得天昏地暗,谁也胜不了谁,不得不坐下讲和。阿修罗王答应将女儿嫁给帝释天,作为回报,帝释天承奉以九天甘露,两人言归于好。

据说,年轻人捉到的石头虫子,便是缩小了的、阿修罗王大战帝释天时使用的武器。

天珠的神奇诞生,并非仅此一说。有则民间传说认为,他是两千多年前西藏瘟疫流行时,一个修行者求长胜天降下的神丹,将它在水里磨一磨,那水便可治百病……还有的说天珠是天神佩戴的饰物、是文殊菩萨撒落的宝珠、是诸神菩萨愿力所化的神物、是波斯王宝库中失落的宝石、是大鹏金翅鸟口吐的仙珠等等。理所当然,天珠在西藏人民中被奉为神器,西藏人民认为他法力无边,不惧鬼蜮,能降妖魔,医得百病,辟邪除灾。有天珠护身,便百无禁忌。

天珠这样的神妙奇诡,这样的高深莫测,自然便成了人人追求的绝好宝贝了!

天珠的神奇功效

我的一位朋友赴青海旅游,带回来一枚天珠,黑地白纹,图形很规正,是黑白鱼太极图,为四眼天珠(图3)。

“两个太极图,四个圆圈,是菩萨的四只眼哩!”他亮了亮胸前的吊坠,果然便是枚太极天珠,他点着头一笑,又说:“当地的西藏人说,太极天珠代表法力无边,带在身上,好处多着呢。”

平心而论,我对天珠研究得的确不多,只知道西藏的民间传说中,如三眼天珠吧,它代表天时、地利、人和,是可以帮助主人聚积财富的。传说认为,天珠的眼越多越好,四眼代表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菩萨,五眼代表佛门五部,八眼表示八吉祥等等。而超过15眼的则称千眼天珠,表示功德“广大圆满”,拥有它,就是沾了仙佛之印了。

天珠的无边法力从何而来?采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发现天珠竟然具有强烈的宇宙磁场能量,其中镱元素的磁场特别强大,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宝玉石都望尘莫及。具有这种强烈磁场的天珠,佩戴在身上,对改善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对预防中风具有奇特功效,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促进作用。这种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便是西藏天珠有别于其他任何地方珠宝玉石的个性特征。而且,专家学者们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认为,古老的正宗天珠,确凿只出现在喜马拉雅山和不丹周边地区。而且肯定地说,它是一种真正无脉无源、无归无宿的天地间的精灵,是一种表现为独石形的天然宝玉石,绝无可能出现第二枚相近相似天珠的现象。正因为如此,西藏人民现在都称古老的真品天珠为天降之石。又鉴于天珠的矿物成分中含有玛瑙和软玉,学术界则称其为九眼石页岩。

西藏得天独厚,孕育了独一无二的西藏天珠,是无可置疑的。

“假天珠还是真天珠?”我从事古玩文物鉴定工作日久,凡古老名贵的物件,先打上个问号,几乎成了职业病了。但我仍然很随意地说:“能让我欣赏欣赏吗?”

天珠既然产地窄小,又来自天然,当然便是不可再生的。但它的珍稀宝贵性一经流传,鱼目混珠也便随即发生,时至今日,真天珠行踪难觅,仿制天珠倒是遍天下都有,树脂的、塑料的、玉石的、玻璃的,应有尽有。千千万万人胸前挂着的,手上把着的,便是这些杂七杂八的仿制天珠……

我的这位朋友摘下胸前的天珠递给我,说:“当然,当然。”接着他嘿嘿的笑了起来,加上一句:“说真的,我还真不知道有没有上当,一个牧民从身上取下来卖给我,花了2800元!”

天珠四眼,太极图黑白分明,但不莹润,没有晕散浸润现象,找不到龟裂纹,眼孔圆而且直,就手边枱面玻璃试试,硬度约为摩氏6度以上。强光照射,稍稍透亮。

“老朋友,你这个天珠买贵了些,应该是个最近一二十年仿造的东西。”我不善于隐瞒己见,如实说了。

“我的天,他说是从喜马拉雅山拣来的……老实巴交的样子!”他扬起了双眉,提高了嗓门。

我却只笑,上这种当的天珠收藏者实在太多了。比如有一回,地摊上一下子冒出来好几枚构图极为繁复的天珠(图4),几位姑娘竟然一人买下一枚。她们说:“他说(指地摊主人)挖出来一窝,肯定是清代埋在地下的……”

我的扁平天珠

任何古旧物品的鉴定依据,最起码的要求要符合逻辑。

天珠硬度在摩氏8度左右,是与红绿宝石比较而言,珠宝玉石界称其为半宝石。天珠是真正无脉无源的天地间的精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气候条件下蛰伏千百万年而后破土而出,自然免不得会产生龟裂纹。因此,在鉴定远古时期的天珠时,鉴定师都会依据有否龟裂纹作出判断。既然是远古,当指2000年以上的岁月,那年月工艺原始,孔眼自然便钻得不直亦不圆。但是,发现的2000年以上的纯玛瑙却极少发生龟裂,玉亦不至如此。那就是说,真正的天珠,产生的年代确凿是要比纯玛瑙、宝玉石之被人类发现早许多许多年。

在20年前的周末夜市地摊上,我获得的一枚与众不同的天珠(图5),为椭圆形扁平状,长5厘米、宽3厘米、厚一厘米,白体黑眼,在世上所见天珠中极其罕见。这枚天珠除正面、背面正中各一眼呈椭圆形外 其余皆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共27眼。天珠呈蜡状光泽,通体有龟裂纹,白体已浸染成土黄色。西藏典籍记载,这种椭圆形扁平状天珠,公元前3000多年前,也就是说,距今五六千年吧,就在西藏、巴基斯坦以及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中受到追捧,人们称其为“乌贾”。“乌贾”流入印度,印度人称其为羊眼天珠,认为它不单可以驱除邪恶妖魔,而且可以帮助主人得到财富。因此,有幸获得羊眼天珠者,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人。我的这枚羊眼天珠通体的龟裂,便是无言的宣告:我驮负着至少五六千年前的辉煌和喧嚣!

令人困惑的,是现代有人承认存在“真品天珠”,但又提到“真品天珠”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珠子白化,成为“至纯天珠”,然后再在白化的珠体上镶蚀深色部分。因此,“真品天珠”是指那种通体白色,深色部分反而浮在白体上的天珠,这种天珠眼洞中的周边也应该是白色的。疑惑就在这里,既承认存在“真品天珠”,又断然肯定人工制造的“至纯天珠”便是真品天珠,那便等于宣告,世上天珠没有天然的,只有古老或不古老的区分。那也就等于是说,那种黑体白纹的纺锤状天珠,更挨不上“至纯天珠”的边了。与白体黑纹“至纯天珠”相比,它只算得上是仿制天珠中的后来者了。

那便不妨问上一问,既然白体黑纹“至纯天珠”真品天珠也为人工制造,只不过早在几千年前,那么,它模仿的对象又来自哪里?因为明明白白的是,西藏天珠决非臆造物!

我的通体龟裂的椭圆形扁平状天珠(羊眼天珠“乌贾”)呢?它的苍迈古气是毋庸置疑的,硬度为摩氏8度左右的体质,既未火烤又未油炸,要自然龟裂成这付模样,没有几千度寒暑的磨难是办不到的。难道是7500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它,然后钻了线眼佩戴过的?是否便是传说中的天降之石加工而成的“真品天珠”啦?

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由于天珠的奇妙和独特,更由于它的稀罕和神圣,自古便出现了仿天然天珠,或者说仿7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天珠的天珠。而且越仿越离谱,除传统的三至九眼天珠以外,甚而至于出现了纺锤状太极天珠、观音天珠、弥勒天珠、千眼天珠等等人造天珠,这才有了“明代老天珠”、“清代老天珠”等等称谓。至于说,要分清哪一枚是“明代老天珠”、“清代老天珠”甚或汉代、商周老天珠,则要看清、看准、想仔细了……

理由倒也简单,因为,“天龙八部”、“天时地利人和”、“观音”、“太极八卦”等等的称谓和说法,在西藏,不要说五千年前,就是三千年前也还没有。

至于“八吉祥”这种吉祥寓意的说法,则出现在大清时期,距今三百多年!

来源:投资收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