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讲)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讲)(1)

接着讲。

先说“饱饫烹宰”。“饱”,就是吃饱。“饫”,是厌恶、讨厌的意思。是说人吃饱了,就会讨厌“烹宰”。“烹宰”,就是上次讲的“膳”——肉食,也就是“好吃的”。在古代,一般人吃不上肉,“吃肉”是贵族的生活,穷人一年能吃一次就不错。

“饥厌糟糠”的“厌”,是满足的意思。“糟”,就是酒糟,酿酒用的,一般没人吃。现在超市里有卖醪糟的,那不是酒糟,是黄酒的初级品。“糠”,就是碾完米剩下的糠皮,农村用它喂猪、喂鸡。

这两句话意思其实挺简单,大鱼大肉是好吃,但是每天吃,也有吃腻的时候。现在什么好吃?有人说,生猛海鲜!可能因为平时吃得比较少。但是说心里话,海参、鲍鱼天天让你吃,吃不了一个月,也就腻了,闻到味儿就恶心,这就是“饱饫烹宰”。“饥厌糟糠”,就更不用说了,人饿了之后,吃什么都香。相声里有《珍珠翡翠白玉汤》,是讲朱元璋小时候,当过和尚、要过饭,饿得实在不行了,人家给的剩饭、烂菜叶、馊豆腐放到一起煮一煮,吃着也香着呢!朱元璋甚至觉着这是一辈子最好吃的一顿饭。当了皇帝,“饱饫烹宰”,山珍海味吃腻了,再找人照原样做,其实没法吃。

这个事多讲点,拐个弯。为什么?因为涉及到一个挺大的问题。人的一个特性,就是无论在一个好的环境里还是一个坏的环境里,都有一种适应性,时间长了都会适应。举个例子:最近王健林可能挺难混的,曾经是中国首富、亚洲首富,现在身价一下子跌了一半。有人可能会想:没什么,跌了一半,也还有那么多!这是我们的想法,不是王健林的想法!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发了家,处在一种不愁吃、不愁喝、高高在上的位置,突然之间又返回没发家之前的状态,能返回去吗?或者说,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还像以前那样过日子,能做到吗?不能,反差太大了,肯定非常痛苦!很多破产的人就是这样,特别是刚开始。不过,过两、三年,你再去看他们,可能会发现没有那么痛苦了。为什么?因为对这种反差、对新环境慢慢又适应了,就像当初适应好的环境一样。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残疾人对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打分,结果他们打的分比人们想象的高多了。因为他们对残疾以后的环境慢慢有了一个新的适应。也就是说,人无论对好的环境还是对坏的环境都会有一个适应。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讲)(2)

这就有意思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无论以前是什么状态,人对于这种状态总会有一个适应。这种状态下,如果境况变好了,刚开始我们可能很兴奋,但是早晚会有适应的时候。换个说法,人就是这么一种“喜新厌旧”的动物,总有厌倦当下环境的时候。比方说:我们没房的时候,会想能有个五、六十平米的房子就会非常高兴!等到真住上五、六十平米的房子,又会说,什么时候能住上一百二十平的房子!等住上一百二十平的房子,又会说,什么时候弄个两百平的房子住一住!住上两百平的房子,又说,什么时候能住上别墅!住上别墅,又会说,这别墅没有游泳池!人就是这样,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步一步没有满足的时候。开车也是同样的道理:骑自行车的时候,总想有个车就行!就像郭德纲说的“有个罩子、能避风遮雨就行”!有了之后,会说,得弄个像样的车!有了夏利,就会想着桑塔纳,有了桑塔纳,就会想弄个奥迪、奔驰开开!这就是人心!跟“饱饫烹宰,饥厌糟糠”是一个道理。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东西是水涨船高的,永远没有尽头。也就是说,我们对物质的追求没有止境,所以需要在一个点上打住。当然,在什么地方打住,每个人都不一样。无论这个点在什么地方,都需要有这样一个点。有这个点之后,人会体验到更多幸福。没有它,就会疯狂追求物质,甚至成瘾。这种情况下,人很难体会到幸福。现在的社会,很多人是向前(钱)看(既是前后的“前”,又是金钱的“钱”),拼命挣钱。确实,收入可能高了,但是幸福感却没有高,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内心设一个点,到这个点之后,就不要再刻意追求这些了。那追求什么?追求那些不受这种规律支配的东西,也就是精神方面的追求!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讲)(3)

心理学家讲过一个词儿,叫“快乐水车”,跟刚才讲的意思很接近:没有房子的时候,认为有五十平米或者六十平米的房子是快乐的;真正有了,会快乐一阵子;过一段时间,又感觉不快乐……就这么从快乐到不快乐,水涨船高,永远没有满足。如果把快乐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水车”会越抬越高。但是,如果把快乐建立在精神追求之上,就不会有这种弊端。当然,精神追求不仅仅是说要看书,很多东西属精神方面的追求。比如:亲情。当然,这需要处理好,处理不好会带来痛苦。爱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座的可能有人信教,宗教追求、宗教体验是不是?!传统文化里讲的圣贤之道是不是?!也就是说,我们内心追求的不能仅仅是那点物质,因为物质追求有很大缺陷!眼睛紧紧盯着物质、盯着钱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总是痛苦的。所以我们的追求不能仅仅是一面,应该是多层次的,这样才能体会到更多幸福。

这个弯拐得有点远,要拐回来!

下面是“亲戚故旧,老少异粮”。这两句没有什么更多解释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对亲戚、朋友非常看重,亲戚、朋友来了,要尽力热情招待。

这里面有个小问题:什么叫“老少异粮”?老年人跟小孩子吃东西的特点不一样,老年人不能吃硬的、不能吃太软的、不能吃太甜的,小孩子不一样,专门爱吃硬的、凉的、甜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适合吃的食物不一样。我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要过年了,一个老太太说,没吃过炸元宵,想吃炸元宵。儿子就到街上买回来,给老太太吃。我们知道,元宵是又软又甜又粘。结果,老太太吃完心脏病犯了,人不行了。老年人不能吃这些东西。这就是“老少异粮”。古时候有句话,叫“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就是说七十岁的人不能留在家里吃饭,八十岁的人不能留在家里住宿,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讲)(4)

下面是“妾御绩纺,侍巾帷房”。古代有妻妾,普通家庭通常是一妻一妾,或者一妻两妾,有钱人就不一样了,当然也有光棍。“妾”在家里干什么?有人说,“小老婆”受宠,什么都不干!那是有钱人家,普通人家不是这样!这里说“妾御”,“御”就是管理,其实就是干活。中国古代没有棉花(棉花是后传进来的),人们穿的衣服有两种:一种是现在的丝绸(古代叫帛),另一种是麻。那时候的麻跟现在的不一样,是粗麻,要织成布,也就是“绩”。“纺”,就是把蚕丝纺成线。妾在家里就是管这些事。当然,还要“侍巾帷房”。“侍”,就是侍奉。古代男人出门要戴头巾,需要扎起来,自己不好扎,妾就负责扎头巾。“帷房”,就是古代的床,能挂蚊帐的那种(现在卖红木家具的偶尔还有那种床)。妾其实就是干这类杂活。

再下面是“纨扇圆洁”。“纨”,就是刚才说的丝绸。有一个词叫纨绔子弟,说的就是穿丝绸裤子的富家子弟。“纨扇”,是那种用丝绸做的小圆扇。看戏的时候,戏台上的仕女经常拿这种干净、漂亮的小圆扇。这就是“纨扇圆洁”。

“银烛炜煌”,是说那时候没有电,点上很多烛火,屋里辉煌灿烂。有人解释说,“烛”是蜡烛。其实不对!“烛”这个字早就有,但不是蜡烛,蜂蜡还有其它各种蜡质的东西都是唐朝以后才有的。《千字文》是南北朝时候写的,所以当时的“烛”是火把——不怎么冒烟的火把。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昼”,就是白天。白天怎么还睡觉?午休!“眠”是和衣而卧,相当于现在说的午睡。“寐”,是睡觉、正式睡觉。“笋”,是刚出土的嫩竹子。把嫩竹皮儿染成青色,就叫“蓝笋”。“象床”,是说用象牙装饰的床。

下面是“弦歌酒宴,接杯举觞”。这两句前面不用解释,说一下“殇”字。“殇”,是一种酒杯。现在用的酒杯有玻璃的、瓷的,古代酒杯大多数是木头的。带耳的木头酒杯,就叫“觞”。“曲水流觞”嘛!——只有木头酒杯才能在水上漂来漂去,玻璃酒杯或者瓷酒杯很难做到。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讲)(5)

下一句“矫手顿足,悦豫且康”。“矫”,是举的意思。喝酒的时候,觥筹交错、猜拳行令,都要把手举起来。当然,“弦歌酒宴”更是免不了手舞足蹈。大家欢欢喜喜,愉快安乐。

这一段是讲南朝贵族、上层人的生活。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讲)(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