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救援队的初心使命(经费紧张装备匮乏)

接到救援电话,他们立刻换上蓝色队服,从不同方向赶赴现场展开救援。社区消杀、驴友被困、老人走失……蓝天救援队总是竭尽所能地拯救生命于危难,成为应急救援力量的有益补充。然而,蓝天救援队也面临着经费紧张、装备匮乏、培训不足等现实困境。

蓝天救援队的初心使命(经费紧张装备匮乏)(1)

自掏腰包承担救援经费

2021年12月23日,房山蓝天救援队接到了一个寻找走失老人的求助电话,20多名队员紧急出动。在零下10摄氏度的寒夜里,队员们走街串巷,不放过任何一个老人可能去的地方。他们顾不得寒冷和疲惫,更担心的是走失老人的安危。

队员们兵分多路,从房山找到丰台,最后一直找到河北境内。直到12月25日下午,好消息传来——走失老人被好心人送到了救助站,3名队员赶忙驱车将老人接了回来。焦急万分的家属见到走失3天3夜的老人时,哭着向队员们表达了感谢。队员们婉拒了家属拿出的酬金:“我们救人从不收一分钱,这是纪律。”

从2013年成立以来,这支救援队共执行了597次救援任务,成功救助了1517人,却连被救者和家属的一瓶水、一根烟都没要过,救援产生的花销都靠队员们自掏腰包。当记者询问每次救援的成本是多少时,队员们犯了难:“每一次救援,几十名队员开着自己的车从四面八方奔赴现场,往返的路费该怎么算?救援过程中使用的救援装备,还有保险费、食宿费算多少?还有的队员为了参与救援耽误了工作,有的把自己的店关了几天不营业,又怎么算?”

“蓝天救援队参与救援不是为了名利,尽自己所能,多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就够了。”队长陈海军说。

“人道、博爱、团结、奉献”是蓝天救援队弘扬的精神,他们奉行独立和去商业化运作模式,资金以队员自筹为主,还有一部分来源于为大型赛事提供保障服务或是承接单位培训等,但这些收入根本难以负担救援队的装备采购维护和日常救援、活动费用。

疫情期间,蓝天救援队主动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队员们凑钱购买弥雾机、汽油和消毒液等物资,免费为社区、单位进行地毯式消杀。“我们最远一次跑了半个房山城,消杀了十多个检查站,一天最多给37个小区做了消杀。但消杀用的机器加油是最费钱的,这也挺让我们犯愁的。”陈海军无奈地说。在队部会议室的铁皮柜上,两张借款欠条格外显眼,除了欠队员买设备的28万元,队里还欠着油库1.69万元的油费。

“房山蓝天救援队现有志愿者900余人,预备队员400多人,正式队员151人。但从建队一直坚持至今的仅有50多人。他们都有着全职工作,入队没有工资和补助,还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能坚持下来确实很难。”陈海军说。

蓝天救援队的初心使命(经费紧张装备匮乏)(2)

高昂培训费让人望而却步

“在救援中,我们经常能用到‘双8字结’。先将绳子对折后,主绳绕副绳一圈,绳头挂在树上,树桩有多粗,绳圈就留多大……”在房山蓝天救援队的队部里,入队8年多的老队员萍萍正为新入队的志愿者讲解各种绳结的打法和用途。

萍萍说,从志愿者成长为正式队员,需要经过培训、拉练、技能和体能考试等多项程序,即使是成为预备队员后,还要根据出勤率、队列和纪律、参加保障活动及救援行动的次数来积分,直到积满600分才能转正,这一过程至少要两年时间。“两年是个坎儿,很多人来报名时心气很足,最终却过不了这一关。”

“面对危险的救援任务,队员仅仅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掌握过硬的救援技术,这是保障安全的基础。”昌平蓝天救援队队长田力说,成为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至少要具备急救资格证书、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应急救援员证;从事水域救援的队员,还必须掌握潜水技能,考取潜水救援证和船艇驾驶证,这无疑将产生一笔不小的培训费。

田力算了一笔账:考取应急救援员证培训需要2000多元;考取无线电操作证要100多元,买一部手台要几百元到上万元;考取初级潜水员证的学费要两三千元,而潜水救援员的学费则要1万多元;拿下船艇驾驶证更贵,要花费2万多元学费。“为了练就这身救人的本领,队员们都是自费参加培训。很多志愿者都想提升自己的技能,但高昂的学费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现实中,一些队员自费考取了教练员证或讲师证后,会承担起义务为其他队员培训的任务。每周,各救援队都会在队部开展一至两次培训,也会不定期组织野外拉练和救援演练,使队员都能掌握利用绳索救援、医疗救护、无线电、野外穿越和地图知识等救援技能。

蓝天救援队的初心使命(经费紧张装备匮乏)(3)

高科技装备难更新

2021年12月16日,昌平蓝天救援队接到昌平警方的求援信息:一女子在温榆河边落水遇难,请求支援。下午2时许,田力带领20多名队员赶赴现场,他们根据岸边的脚印、衣物查找疑似落水点,然后出动冲锋舟在落水点周边开始搜寻打捞。

由于救援设备有限,队员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用水下探杆和排钩大范围排查。直到晚上6时,大家在河中持续搜寻了几个小时仍无结果。此时天色渐黑,水流湍急,已经不具备打捞条件,救援被迫终止。第二天,队员们再次展开搜寻打捞行动,终于将遇难者的遗体打捞上岸。

“河水浑浊,即使有潜水设备,潜水员也无法摸清水下情况。这时如果有水下机器人、声呐探测仪等设备,就能大大缩短救援时间,减小救援难度。”田力说,救援队最渴望拥有的救援设备就是无人机、热成像仪、水下机器人等,这样在救援时就能快速锁定被困者的位置,减少救援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但这些高科技设备价格动辄几十万元,救援队根本无力负担。

昌平蓝天救援队行动中所用的大量装备,大部分是由队员集资购买的,只有少量较昂贵的设备来自热心人士或企业捐赠。就连队部的办公场地,都是田力自掏腰包租下来的,用于队员开会、培训和存放救援装备。

这样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房山蓝天救援队。过去,队部设在良乡西门一间小办公室里,队员连培训和休息的地方都没有。2021年9月,在房山区和阎村镇政府的帮扶下,救援队在阎村工业区有了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且可以无偿使用。新队部里设有会议室、装备库和宿舍,24小时有人值班,当救援请求传来,值班队员能够快速响应、迅速集结,尽快抵达现场。

期待更多社会力量支持

如今,蓝天救援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有499支品牌授权队伍,已发展成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救援组织。一些救援队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获得了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无偿捐赠,但大部分还是靠自己掏钱维持。

“蓝天救援队在救援方面不会收任何费用。但目前仅有的赛事保障等任务的收入,与装备的投入和队员的付出相比也只是杯水车薪。蓝天救援队属于社会应急救援组织,还是需要政府、企业、基金会的更多扶持。”昌平蓝天救援队队员张杰说,近几年,浙江、河南开封及广东广州、深圳都颁布实施了有关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相关政策。有了政府对社会应急力量在装备器材、场地、培训、演练、资源、应急救援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社会救援组织的力量肯定会更加强大。

一名资深公益人士认为,民间救援力量灵活机动、渗透性强,在某些特殊救援上甚至更具专业优势,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协调平台和机制,将民间力量纳入到政府应急体制中,统筹协调救援力量,同时可统筹各方资源,进一步提升民间救援组织经济实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相应专项资金、发动爱心企业或人士捐赠等途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制度,帮助民间救援组织缓解购买设备、人员补贴和交通等方面的资金压力。

(原标题:经费紧张 装备匮乏 培训不足 蓝天救援队急需“救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褚英硕 文并摄

流程编辑:u0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