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享受生活有的人在拼命活着(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是享受的)

刚看见一篇文章,题目是《妈妈越全能,孩子越无能》,看完内容我只记得一点:温尼科特的good—enough mother。

内容和题目不太匹配,却符合我今天的心情。

今天和老公回去给他妹妹过生日,饭后妹夫收拾鞋柜,妹妹在旁边说:“你可看好啊,以后穿鞋找你,找不见穿的鞋我就再买。”

我惊呼:“天呐!你和你哥说地话一模一样!”

我就看我老公,他说:“怎么了?我妈啥也管,需要啥找她就行。本来就是这样。”理直气壮!

我说:“我们生来就是准备好伺候你们的吗?”#春日茶话会#

有的享受生活有的人在拼命活着(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是享受的)(1)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婆婆和公公了。家里三个孩子,从小到大,孩子们只要学习就行,其它什么都不用管。

孩子们饭不用做,衣服不用洗,家务不用干,家里事不用操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了。现在3个孩子2个985硕士。

老两口做手术都不告诉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硬生生地自己扛。我公婆说:“告他们干啥,回不来干着急,不如不告!”

我老公曾经讲过他和爸爸之间的一次对话,是他去北京上大学时候,爸爸在火车上说的:“咱也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资源,以后的路得你自己走了。”

我忘记是哪个公众人物(男性)了,他讲自己的成长的时候,也讲了相似的经历。我觉得我那小学没毕业的公公太智慧了。

对婚姻的影响

父母的全能,导致孩子的无能。那孩子在寻觅另一半的时候会在潜意识里寻找与妈妈爸爸相似的人。

那是不是一家人都会很相似?

对!一家人都是大方脸,全家福相似度极高,生下的孩子都如亲姐弟一般。

我婆婆管家,公公话少,我们也都如同我公婆的关系一样,女性都强势,男性都看起来比较好说话。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老人的话都是经典传承。以前是知其然,现在学习心理学,知其所以然。

有的享受生活有的人在拼命活着(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是享受的)(2)

另一方面,孩子的排序不同,对父母的认知不同,老大老二老三心中的父母有较大差异,在择偶上也会有差异。#心理咨询师说#

老大性子刚烈,小时候调皮总挨打,他下面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他的结婚对象就是如妈妈一样强势,但需要被人照顾的人。

老二看老大总挨打,自己就乖了很多,沉默寡言,他的结婚对象是如妈妈一样强势,但又能照顾好他照顾好家的人。

老三最小又是女孩受宠,自己强势,选择的结婚对象是可以照顾自己、喜欢孩子、脾气极好的人,家里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姑父,看见姑父比爸爸都亲。

荣格说:不被意识到的就是你的命运。

你可以观察下自己和周边熟悉的人的婚姻,有没有这样的逻辑在。

所以,结婚时候,一定要看对方家庭的相处模式。能逃出潜意识的人不多。#婚姻与家庭#

对家庭的影响

我认同我公公婆婆的为人处世,但是孩子们十指不沾阳春水,真的好吗?

我常常吐槽我老公的事:

某年清明时节,去北京朋友家别墅区溜达,看到一棵开花的树,我老公说“这是梨树”,我说“不错嘛,总算认识一种树了。”他说:“不认识,树上挂着名牌呢!”[捂脸]

事实上,他家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十几年了,春夏秋冬的陪伴,即便不认识邻居家的枣树,自己家的梨树总该熟悉吧?NO,完全不认识。

今天早晨我吃沃柑给我老公留一半,他说“这里面是这样呀?我以为是橙子呢!”我说这是沃柑。他说:“在我眼里,只分桔子和橙子。”我说:“可见你的世界有多么狭小!”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把各种植物分那么清楚,一看就知道,桃树、杏树、苹果树、梨树、枣树、石榴树,豆角、茄子、西红柿、黄瓜、西瓜、苦瓜等的秧苗……对于我而言,这完全不需要花时间去分辨和记忆。

所以儿子现在问啥也是找妈妈,问爸爸的答案只有一个:“爸爸不知道,你去问妈妈吧!”

因为公婆对老公很严,这不让那不让,我老公对孩子也一样,孩子释放天性的时候,就会触发他的边界,想控制孩子。他的内在是压抑的,他想释放又不敢释放,这样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他选择我也是因为我自由叛逆的部分在吸引她。吸引力法则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但我不是全能的,以后数理化交给爸爸,引经据典的事交给爸爸。我感性强,他理性强。

破潜意识

我现在在破潜意识的路上,不好走!

夫妻当初是因为相似的味道吸引,恋爱可以,恋爱过后婚姻要落地到油盐酱醋,矛盾就出现了。

他在寻找理想妈妈,我在寻找理想爸爸,理想不能实现,不能满足期待,就会发生矛盾。

斗争摩擦5年,学习心理学,开始觉察后才慢慢改变。觉察是个巨大容器。

如果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可以做自己,他内心没有匮乏感,以后关注自己的感受,靠内在驱动力成长,就不会寻找理想爸爸或妈妈了。

能做到这样的爸爸妈妈不多,现在的努力都是在修改孩子的环境,我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就可以更好地做自己。

想要彻底改变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作者简介:

阡陌上花开,85年宝妈,野生的心理学爱好者,喜欢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希望花开遍地!欢迎关注[来看我]多多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