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诗词(读宋江反诗与林冲言志诗)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豹子头林冲也是会写诗的——这可能是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舞刀弄枪的厮杀汉,也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

笔者是不懂诗词的,所以一直看不出“浅浅体”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诗人和作家追捧,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吾无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笔者实在看不出尸字头有什么雅意,更看不出那种写法居然是主流的。

“浅浅诗”不好评价,因为在笔者这样的“诗盲”看来,那些印在正规大牌刊物上的“现代诗”,还不如梁山好汉在墙壁上的信笔涂鸦。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宋江刺配江州之后,在浔阳楼题反诗;豹子头林冲被高俅害得走投无路,在上梁山前也写过一首诗,读者诸君能否从这两首诗中看出忠奸?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诗词(读宋江反诗与林冲言志诗)(1)

宋江在浔阳楼上题的反诗,读者诸君基本都会背——不会背的也不会对本文感兴趣。既然大家都会背,笔者再抄录过来,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了。

宋江的反诗,就像某人的日记一样,脑后反骨翘起三寸高,里面充满了对社会刻骨铭心而又毫无来由的仇恨:宋江勾结梁山贼寇,又为了销毁证据,杀掉了知情人阎婆惜。

宋江坐楼杀惜绝不是误杀,而是心狠手辣的残杀:“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人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诗词(读宋江反诗与林冲言志诗)(2)

宋江按律当斩,最后打通关节只判了个刺配江州,那地方是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与其说宋江是服刑,还不如说是两袖金风去度假。

读者诸君都知道,宋江坐楼杀惜后畏罪潜逃期间,还在青州城外做下惊天血案:“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如果两罪并罚,宋江就该千刀万剐。本该千刀万剐的宋江被判处“旅游之刑”,却还是满肚皮委屈:“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诗词(读宋江反诗与林冲言志诗)(3)

把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翻烂了,也只能似是而非地找出可能对不起他宋江的两个“仇人”,也就是张文远和阎婆惜,但是阎婆惜已经被杀掉了,张文远也该缩头时就缩头,肯定不是宋江“血染浔阳江口”的目标,所以后面那首《西江月》道出了他的本心:“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原来宋江仇恨的,是整个大宋朝廷,他要像黄巢打残唐朝一样,把宋朝搅个底儿朝天。

纵观宋江一生,总是他辜负别人。他对阎婆惜,也是始乱终弃:“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却是为何?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

如果“不十分要紧”,一开始为何“夜夜一处歇卧”?说白了,就是新鲜劲儿过去,宋江厌倦了,这一点,再怎么洗,也洗不白。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诗词(读宋江反诗与林冲言志诗)(4)

总是对不起别人,却又总觉得别人对不起他,宋江这类人,后来有一个新名字,叫做“公知”。

宋江仇恨一切,是因为他丢掉了郓城县押司之位,再也不能勾结强盗大把收金银再挥金如土——押司的补贴(押司不是官,没有俸禄,公开收入是县衙的补贴)可以忽略不计,他要不收黑钱,又怎能给阎婆惜买楼,并将她“打扮得满头珠翠,遍体金玉”?

跟黑白通吃的污吏宋江不同,百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可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诗词(读宋江反诗与林冲言志诗)(5)

被奸臣陷害得没了出路,林冲只好雪夜上梁山。在上梁山前,林冲在朱贵酒店里喝了几杯,心中愤懑无处发泄,就在白粉壁上写下了八句五言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像后来的宋江一样,身处逆境的林冲也想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但他的志向,也只是“威镇泰山东”,说白了,还是想为朝廷建功立业——武松在上二龙山前,也有类似的想法,他曾对宋江说过:“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诗词(读宋江反诗与林冲言志诗)(6)

流落江湖的林冲和武松这两位武人,都有一颗忠义之心——我们不能说那就是愚忠,因为在那个年代,忠于宋朝是绝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尽管宋徽宗时期君昏臣奸,但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叛国投敌的念头。

一个要血染浔阳江口、敢笑黄巢不丈夫,一个要为朝廷建功立业、威镇泰山东。宋江和林冲的志向一目了然,至于这两人的人品孰优孰劣,读者诸君心中自然有杆秤。

读了宋江的反诗和林冲的言志诗,笔者忽然想到了两句老话,第一句是“棍棒出孝子,恩爱忤逆儿”;第二句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诗词(读宋江反诗与林冲言志诗)(7)

宋江不忠不孝(不管真假,郓城县衙有宋太公状告宋江忤逆的文书存档,说明在宋江眼里,孝子之名远不如押司职位实惠),但却成了梁山之主,最后还用梁山好汉的鲜血,换来了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乌纱帽,那也是个地厅或省部级高帽,而林冲却在六和寺半身不遂,只有一个生活难以自理的武松“看视”,半年后郁郁而终。

读了宋江和林冲的两首诗,再看看这两人的结局,笔者一时间五味杂陈,以至于找不是恰当的词语来评判,所以这个棘手任务只能交给读者诸君:对宋江的反诗和林冲的言志诗,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如果换做是您生在宣和年间,是想当宋江,还是愿意做林冲?

宋江猥琐暗黑,林冲憋屈冤枉,这两个人或许都不值得效仿,那么我们能不能当半个武松,或者四分之一鲁智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