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可以学点啥(二年级上)

二 年 级

语文

为了让小朋友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主要放在拼音与认字上。毋庸置疑,谁能尽快掌握好这两样终极武器,谁就能更快获得学习主动权。依靠拼音可以尽快学习到更多文字,而充分的识字量则是后续语言学习的基础。

识字量的重要性不必再赘述了吧?!拼音、字、词、句、段、文环环相扣,识字量不够无异于徒手攀登珠穆朗玛峰,对后续语言学习影响极大。

进入二年级后,语文书目录上还是八个单元的文章,看似没有多大差别,但所涵盖的知识点已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都跃上了一个大台阶。

学习要点:

1、字:①多音字、②形声字、③同音字、④“的\地\得”的区别

2、词:①动词及动词连用、②量词、③固定搭配、④成语、⑤形容词、⑥拟声词;

3、句:①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一边……一边……、②比喻句、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句子排序;

4、段:①口头复述文章大意、②结合生活实际,就文章内容进行思考与探讨;

5、文:学习拟人化描写

6、其他:①标点符号的使用(,\ 。\ ?\ !\ :“”)、②部首查字法、③留言条(格式)

学习难点:

1、哪怕是成年人,也常常会栽倒在“字”这个部分,错字别字频频发生,原因多是由于未曾注意过字形与字义上的区别,形成习惯后又难以改正,不如将错就错。因此,我建议家长们可以做以下3点来夯实他们的文字基础:

①多听写,尽量选择课外词汇,主动增加难度;

②监督他们多查字典,能讲出字义间的区别;

③寻找错别字文段让他们修改,训练他们的辨字能力。

本册书共有23个多音字,识字表中为蓝色字体,要着重训练多音字的使用;同音字分别在园地三、五出现,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在字典中寻找同音字。低年级应该有意识地多训练多音字与同音字。

“的\地\得”的用法(简易的判断方式):

“的”后加名词——清新的空气;

“地”后加动词——飞快地奔跑;

“得”后加形容词(状态)——笑得合不拢嘴。

2、动词及动词连用的学习适合用在“人物描写”的文本中,用于刻画人物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文章例句: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朱德的扁担》\\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八角楼上》)

成语高频出现在本书后四单元,学生应主动多积累多使用。成语本身代表了一个故事,表示一定的含义,恰当的使用不仅能丰富文段的多样性,还能降低理解成本,不必依赖冗长的句子来传达作者的想法。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是学习成语的第一步,网上可以搜索到不少漫画式的短视频,适合不喜欢看书的学生。

3、比喻句和拟人句是写作中最常用也最适合初级写手的两种修辞手法。比喻句相当考验写作者的类比与联想能力。好的比喻句可以降低读者对本体的理解难度,以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来说明本体。怎么才能提升这种能力呢?多看优秀作品,向优秀作家学习;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素材库。(《黄山奇石》)

句子排序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意在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抓住句子与句子间的内在逻辑。这些被打乱的句子有可能依据时间顺序排序、有可能依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序等,难度不算高。如果这类题型总出错,建议多阅读,以提升内在的逻辑能力。

4、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大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步丰富文章细节。这项训练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千万不要忽视这项口头练习,它对学生写文章的帮助很大!

家长引导可参考记叙文六要素进行:人物(谁)、时间(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事情的起因(为什么发生),经过(发生了什么),结果(最后怎么样)。

本册必背:第二单元所有韵律歌、所有古诗(包括园地)、日积月累

之前的文章中反复强调韵律歌与古诗词的重要性,总之,有时间就多背,好处多多!

数学

二年级数学的学习方向依然是继续搭建基础框架,乘法口诀必须深深烙印在每个学生脑海里。

基础知识意味着难度不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掌握,但有些学习要点却容易被忽略,当知识难度有所提升时,就容易错误百出。

学习要点:

1、长度单位(测量操作、单位换算、线段的定义)

初中二年级可以学点啥(二年级上)(1)

2、进退位加减法

3、乘法

4、认识角(了解钝角、直角、锐角的定义)

初中二年级可以学点啥(二年级上)(2)

学习难点:

1、一年级下学习人民币“元角分”的换算,本学期则要学习长度单位“米、厘米”的换算,后期还会学习时间换算、面积单位换算等等。

换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学习难点:有些学生容易混淆不同类别的单位;有些学生根本搞不清进制,到底该用10进制还是60进制;有些学生总会漏掉其中一两个单位,有人甚至会犯1米=10厘米这种错误……

总之,换算非常重要!学习单位换算时,最好有意识地将不同类型的单位整理在同一张纸上,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逐个厘清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

不要教学生/孩子超纲的学习内容,先把书本上该学的知识点学清楚、把基础打牢,否则只会徒增儿童的认知负担。(有学生在学长度单位时,家长还教了“微米、纳米”,最后该学生完全迷失在长度单位中……)

2、进退位压根算不上难点,可却是那些自以为是娃娃们的做题重灾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自己的口算能力盲目自信。“数位要对齐,进位要标号,退位头上点”,老师一定在课堂上三令五申过,可惜很多学生嫌麻烦,不愿意做这种“浪费时间”的工作。

进退位加减法除了出现在竖式计算、口算这种简单题中,也常被设计成解决问题题:“比多/少(重/轻、贵/便宜...)”、“超市打折/促销”、“原来、现在”、“还差多少”等。与其说这些题型考察的是计算,不如说考的是文字理解,只有真的把字眼理解对的学生才能做好这些题。

还有一类难题“在框里填上合适的数”是许多学生的心病,其实这类题只是考察了加减法的灵活运用,按照正常的思路做即可,但要注意进退位。

初中二年级可以学点啥(二年级上)(3)

3、在乘法学习中,乘法的定义是学生们首先要掌握的: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题中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数”,可能是数字,也可能是图形,重要的是每一份都必须一模一样。吃透乘法的概念对除法的学习有极大帮助。

学习了乘法后,考题也由单纯的加减法逐步加入乘法元素。

初中二年级可以学点啥(二年级上)(4)

这类题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加减法与乘除法表达上的不同,为后续更为复杂的表达奠定基础。

刚开始学乘法的学生比较不容易犯错,学了一阵以后学生的错误率反倒更高。这主要是由于初学时,题目难度低,应用题考察的都是乘法计算,学生只需无脑计算。但当各种知识、题目杂糅在一起,学生需要判断要用加减法还是乘法计算时,这才是真正考验学生是否学会的时候。

无论如何,学生们都应该尝试多用画图的方式来辅助理解。前期多费点功夫可以大大节约后期的思考时间,不至于陷入在混合运算的泥潭中。学期开始还未学习乘法部分,家长可以先让学生熟读乘法口诀,方便学习时更快理解、记忆。

4、时间和人民币,都是学生务必掌握的生活技能。电子产品的便利程度越高,儿童对时间和人民币就越不熟悉。技能类的培养别无他法,只需靠他们在生活中多多使用。

纯粹辨认整点时间还难不倒小学生,但随着分针、秒针的加入,至少半数学生学得云里雾里。搞不清三根针之间的区别、进制算成10、弄不懂时间跨度及准确时间...问题层出不穷。奇怪吗?不奇怪,因为他们确实没什么机会使用,自然也做不对题。

初中二年级可以学点啥(二年级上)(5)

题海战术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速度、增强题感,但对于真实的理解还有一万八千里,我并不建议小学生们采用这种方式学习。能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知识点对多数人来说都很简单,也最有帮助,多多使用才是正确的选择。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画图(或使用道具)的重要性?这其实是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的。这个年纪的他们暂时还无法解决过于抽象的问题,画图/道具能够直观地提供视觉上的帮助,以辅助理解。

End


@种一棵云杉

微信\头条\微博\知乎

欢迎来聊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