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谶语(从巫术到谶纬之学)

导语:两汉以后,谶语虽然仍然流行,但是流行程度已大大不如两汉时期,官方认为谶语盛行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对谶语采取了严禁的态度。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谶语

魏晋南北朝承接两汉,谶语在社会上的影响仍然非常大。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已经对地方失去控制,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割据淮南的袁术军事力量较强,有称帝的野心,便授意手下编造谶言,社会上有谶文称:“代汉者,当塗高也”。术在古代有道路的意思,如袁术,字公路(古人的字一般用来解释名)。袁术认为此条谶文就是预言自己将要当皇帝。但是袁术称帝遭到各地军阀的讨伐,很快就失败身亡。

谶语不仅有文字和图记的形式,还有托梦的形式。曹操曾在梦中梦到三马同食一槽,非常厌恶,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后人认为这个谶语中的“三马”是指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槽就是指代曹氏,预示着司马家族将要夺取曹家的天下。此后虽然曹魏宗室一直防备司马家族,但是最终曹魏被司马氏取代。

古代的谶语(从巫术到谶纬之学)(1)

魏武帝曹操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防止社会上有人用谶言等同样的方式来推翻晋朝,便下令“禁星气谶纬之学”。前秦苻坚掌权后,也严禁图谶之学,尚书郎王佩因读谶而被苻坚下令处死。慕容氏在长安曾读到谶文:“帝王五将久长得”。他误以为出逃到五将山可保帝位长久,但是当他逃到五将山后,就被姚苌所抓获,这个“长”被认为是姚苌。西晋末年,全国盛行“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的谶言,果不其然,晋宗室司马睿在西晋灭亡后,在金陵定都建立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历代皇帝都严禁图谶之学,北魏对涉及到图谶经纬之学的人,一旦抓获,就以大辟论处。

古代的谶语(从巫术到谶纬之学)(2)

晋武帝司马炎

2.隋唐时期的谶语

进入隋唐时期,官方仍然延续了前代对图谶之学的态度,隋文帝和隋炀帝都严禁图谶,隋炀帝甚至派人到各处搜集与图谶相关的书籍,全部予以烧毁,并牵连了不少人。但是隋炀帝得位不正,在位期间又实施暴政,因此民间有很多流传的谶语,禁而不绝,如“桃李子,得天下”,“李氏当为天子”,这些谶言都预示着李氏将要取代杨氏政权。后来唐朝的建立也应验了这个预言。关于李世民的谶言也开始流传,如“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古代的谶语(从巫术到谶纬之学)(3)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建立后,谶言也并未消失。唐太宗时期流行这样一个谶言,说“女主昌”,“唐三代之后,武氏代有天下”。唐太宗听说以后,非常担心,就问李淳风该如何应对。李淳风则答道,这个征兆已经形成,再过四十年,这个人将称王,并把唐宗室子孙杀尽。唐太宗说我把这个人找到并杀掉怎么样,李淳风答道:“天之所命,不可杀也·····虽受终易姓,而不能绝唐。若杀之,复生壮者,多镣而逞,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唐太宗采纳了李淳风的建议,并没有在全国大肆搜捕武姓之人,但他终究是不放心,因此下令将出生在洛州武安,被封为武连郡公,小名又叫五娘子的武将李君羡以谋反罪处死。

古代的谶语(从巫术到谶纬之学)(4)

武瞾

殊不知这个武氏是指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唐朝在经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之后,果然被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所取代,但所幸的是武则天死后,将政权又交还给了李唐宗室,从而恢复了唐朝。唐朝末年,社会上流行着以往改朝换代的谶言,“木星入斗,帝王之兆也。木在斗中‘硃’字也”,“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这些预言都预示着朱温将要取唐朝而代之的态势。

3 .宋朝以后的谶言

赵匡胤在篡夺后周政权时也采取了谶言的方式,当时盛传“点检为天子”,这是赵匡胤为取代后周政权而造出的言论。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李淳风所作的《推背图》里的谶言发动农民起义。宋人张端义在所著的《贵耳集》中也将宋朝皇帝的年号,寿命与图谶联系起来。元末农民起义,农民军起义领袖韩山童也利用图谶发动起义,著名的起义口号“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就这样应运而生。

明清时期谶言已经很少出现,但是谶言现象仍未完全禁绝。明永乐帝朱棣起兵时,也通过大造谶言来营造舆论,如“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京畿。”这里的“燕”就是指燕王朱棣。

古代的谶语(从巫术到谶纬之学)(5)

明成祖朱棣

清朝入关之初,统治不稳定,因此也大造言论,如关于清世祖福临的预言,“此统一天下之主也”。清末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死后,三岁的溥仪继承皇位,举行登基典礼时,因害怕而大哭不止。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为了安慰溥仪,哄着他说:“快完了,快完了。”

当时的众多大臣都认为是不吉利的话,因为这暗示着大清朝快完了。在当时民间也盛传着“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果然在宣统三年,发生武昌起义,全国各省云起响应,清朝统治很快结束,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前,革命党人也用预言的方式鼓动起义,如“八月十五杀鞑子”。清朝的灭亡也应证了清朝以摄政王始,以摄政王终的预言。

古代的谶语(从巫术到谶纬之学)(6)

辛亥革命

4 蓑翁说

中国古代的谶语在笃信天命论的古代社会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威力。谶语往往与政治相结合,信仰谶言的人通常具有“双重性”,在觊觎帝位时,往往利用它加强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成功后又担心历史重演,立刻加以禁绝。东汉以后的统治者对谶言都采取严厉禁绝的态度,因为这些谶言会威胁到自身的统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天命论的思想也渐渐消失,谶言也随着这种思想的消失而失去了生存空间。(全文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 胡学斌:《话说谶语》

2. 杜天麟:《古代谶纬的机缘巧合及在钱币中之妙用》

3. 姜远凯:《浅议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谶言》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网易号:江南蓑翁

古代的谶语(从巫术到谶纬之学)(7)

合作与转载,请2697383062@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