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

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1)

又到霜叶烂漫时,枫叶流丹,层林如染。你想到的会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还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为传世名篇,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和杜牧的这首《山行》描述的皆为霜降时节的秋景,江枫渔火,白云深处,满山云锦,霜枫如血,如烁彩霞。

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中国北方到了霜降时节,夜里散热很快,温度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于是圆润的露水改凝成六角形的霜花,形成入冬前的初霜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就把初霜时的节气取名“霜降”。俗语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因此人们相信,如果霜降这天有霜,来年就会有个好收成。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也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与节气白露的"露"不同,"霜"反映出空气中水份越来越少,是气候干燥的表现。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大部分地区秋收已进入扫尾阶段,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至于江南,农谚说得好:“寒露没青稻,霜降一齐倒”,就是说到了霜降节气,水稻进入全面成熟可以收割了。虽是霜降时节,但气候温和,阳光明媚,鲜见凋零之殆危,正是欣赏枫叶的好时机。这里仍然草木繁茂,田畴葱茏,而芦花轻扬,橙黄橘绿,秋菊竞放,乌桕映红,更是把江南大地打扮得艳丽多彩,平添了几分梦幻般的诗情画意。

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2)

江西庐山 如琴湖

秋天的庐山,

霜染叶红,

碧翠流金,

满山的斑斓,

美到无法言说。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是说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祭,陈列),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二候时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三候时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就像修行的道人进入沉思或者入定,万物皆无我的境界中。由此可见,霜降时节,此时的物候节气也是要求人们不要去“搅得周天寒彻”,是要沉静下来,在一年的忙碌之后,这个时候可以更多的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3)关注自身的修行和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文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告诉世人求道的方法,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中国古代哲学向来以静作为底色,所以它关于身体处置的最基本的方式,不是生命在于运动,而是生命在于静止。人茕茕孑立、亭亭静植,或者玉树临风是美的,人“致虚极,守静笃”是有境界的。

要说怎样才能比较直观可操作的达到这种求道得道的境界,莫过于退居深山,“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隐居,历来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个梦。“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论语中这些格言,犹如一粒粒的种子,深埋在他们的心底。能够超脱红尘的羁绊,忘怀得失,淡看花开花落,笑对云卷云舒,的确需要心灵的清修。但是,隐居也是有前提的,隐士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贩夫走卒,渔夫樵夫躬耕于深山是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没有别的选择;而隐士不同,隐士首先得是士,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他不是没有机会做官,他是不屑或是不愿,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而这些隐士也往往被人赞誉为真正的隐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

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4)

湖北武当

余生漫漫,

我们来日方长。

要历数史上盛名久负隐士名人,首推许由。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传说帝尧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拒绝,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被奉为隐士鼻祖。许由之外,还有十大隐士之说,包括“竹林七贤”、陶渊明、陶弘景、“竹溪六逸”、严光、“商山四皓”、颜回、鬼谷子、伯夷、叔齐、巢父等数人。在古人看来,唯有胸怀天下又虚怀若谷的人,他们才是隐者中的顶尖人物。

如果说仕进是为了求功名利禄,那么,退隐则可说只为求清名令誉。本来,隐居应该是很低调的一件事,应该如北宋林林逋一样,梅妻鹤子,从此不再踏入仕途半步。不过,汉唐以后,也出现了退隐作为一种手段,以退为进,以隐求仕的怪现状,就是靠“隐”来博出位,走“终南捷径式”的升官发财路线。当然,我们如今看来,种种厚黑学,营销学,传播学,眼球经济等名字,我们对如此种种早已见怪不怪了,但求结果,成功便是最大的理由。不过当时的文人对这种阴阳之事却是态度鲜明,陆游就有诗对此提出了尖锐质疑:“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鲁迅晚年也写了《隐士》一文对中国隐士极尽嘲讽,说:“隐士,历来算是一个美名,但是有时也是一个笑柄”,就这一句来看,他说的并非无道理,但纵览全文,你就发现鲁迅其实是将僻野深山的农夫当做了真正的隐士,更是混淆了隐士作为“士”和农夫作为“民”的阶层分别,也抹杀了真正有志于问道求志的儒生隐士们的精神品味和道德追求了。

伯夷,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饿死于首阳山。

这是真的隐士。

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5)

湖北武当山

每次遇到好的风景,

都会单纯的想起你,

听人说,

把一个人藏在心里,

藏久了,

就会跟在身边一样了。

七月十八,

我在武当。

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6)

新疆白哈巴村

一个图瓦族牧民骑马进入秋色里。

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7)

内蒙古 大兴安岭林区

秋雾笼罩下的林区

几若世外之地

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8)

贵州凯里

在那些山野里,

今人罕至的地方,

往往会有真正古典意义上的中国

百年现代化大潮荡涤之后

也就这些的短暂安宁的角落

一些文明的碎片手可拾遗

能去发现并领悟

其实是一种荣幸。

End

山水之间 记录中国的美

(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编辑推荐:

作为知名人文地理摄影师,陈帆从多年的中国人文地理摄影作品中精选的最具东方意蕴的作品,完美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让读者充分感知中国人文与风景的博大与温情。大学哲学专业的知识积累,作者亦以优美哲思的文字为你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在享受美的同时给你以思想启迪和文化传承。

今日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人间时节I今日霜降)(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