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巧学物理10分钟-3.4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

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如樟脑球过段时间会变小,就是典型的升华现象。

初二上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巧学物理10分钟-3.4升华和凝华)(1)

图1

2、升华与凝华的关系: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

3、升华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4、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1)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2)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3)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4)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

二、凝华

1、凝华的定义: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初二上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巧学物理10分钟-3.4升华和凝华)(2)

图2

2、凝华与升华的关系:升华是凝华的逆过程。

3、凝华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4、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

(1)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2)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3)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

初二上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巧学物理10分钟-3.4升华和凝华)(3)

图3

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关系图

初二上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巧学物理10分钟-3.4升华和凝华)(4)

图4

四、水循环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五、活学活用

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亮相,与节气相配的古诗词,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传达给了全世界。下列诗词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醉看墨花月白,恍凝雪满前村”,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解析】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答案】C

2、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大型舞台表演,常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干冰发生的变化和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升华和汽化

B.升华和液化

C.液化和升华

D.升华和凝华

【解析】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先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答案】B

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_______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直接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

【答案】汽化; 液化;凝华; 熔化。

4、北方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一层霜,霜会出现在窗户的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这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物态变化现象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解析】北方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一层霜,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凝华是放热过程。

【答案】内侧;凝华;放热。

5、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_______(选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初二上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巧学物理10分钟-3.4升华和凝华)(5)

图5

【解析】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升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甲更好,因为甲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水温达不到碘的熔点113.7℃,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而乙方法加热,火焰温度超过碘的熔点,碘会发生熔化现象。

【答案】升华;甲;熔化。

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海浩与海雾

2021年1月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青岛市区和沿海地区最低气温-15℃左右。受冷空气影响,岛城前海云雾升腾,宛若仙境。大海突然“开了锅”,一时间青岛出现“海浩”的视频便在全国微信圈传开。网查,所谓“海浩”现象是在极寒天气中才会出现的一种奇观。当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呈现出“白茫茫云雾”的现象,形成了“浩气”。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认为,此次出现的大气现象应当是海面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此次现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

初二上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巧学物理10分钟-3.4升华和凝华)(6)

图6

(1)文章中描述的真正的“海浩”现象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__现象,“平流蒸发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意思是: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开。一般常见的雾实际上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雾气消失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要________热量。

(3)如图7所示,物理课上老师曾带领同学们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有颜色的水自制温度计。2021年1月7日小明想要用这个自制温度计粗略测量一下室外的温度,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没有成功。请你说一下他测量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失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上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巧学物理10分钟-3.4升华和凝华)(7)

图7

【解析】(1)真正的“海浩”现象时水蒸气凝结为冰晶,是凝华现象;此次平流蒸发雾是海面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是液化现象。(2)一般常见的雾实际上是小水珠;雾气消失的过程是小水珠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吸收热量。(3)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当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内的工作液体(水)的凝固点时,液体凝固,温度计不能工作了。故失败的原因是水的凝固点高于当时的气温,水会凝固成冰。改进建议是选择凝固点低于-15℃的液体(如煤油)制作温度计。

【答案】(1)凝华;液化;(2)小水珠;汽化;吸收;(3)水的凝固点高于当时的气温,水会凝固成冰;选择凝固点低于-15℃的液体(如煤油)制作温度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