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白领精英的工作(启动95后职场新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职场的风向从集体吐槽老板,变成集体吐槽95后新职场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职场白领精英的工作?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职场白领精英的工作(启动95后职场新人)

职场白领精英的工作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职场的风向从集体吐槽老板,变成集体吐槽95后新职场人。

昨天在读书社群里,被一个微信对话截图炸场了

看完截图有没有被笑喷,看来,老板们的头发又有新的劲敌了。

在这之前,也听过95后离职的理由居然是“老板不听话”

知乎上搜了“95后职场管理”蹦出来好几页关于95后员工的文章,

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吐槽,一类是提供解决方案。

槽点非常集中“95后盲目自信”“玻璃心不能批评”“动不动就提离职”

这个聊天内容来自于知乎,过程是这样的:

全部门都在加班。95后小哥哥在家睡了一天,领导批评几句,不乐意了。开启油盐不进模式~~

唉,领导的饼再也俘获不了95后的心。

领英于近期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

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800多万的95后毕业生向职场袭来,很多用人单位招架不住了。

专家们也把马斯洛需求原来拿出来研究,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层层分析,到底用啥才能拢住95后的心。

为此,一些大型国际企业居然设立了“代际管理师”这个岗位。

在我看来95后不是难管,而是不应该被管。他们个性纯粹,了解自己,并且敢于大胆舍弃和追求。

如果仍然按照“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的老牌国产领导逻辑,肯定行不通。

因为人在渐渐释放奴性,更何况95后是接触互利网的时间几乎和很多85后是同一时间,不要欺他们年少,他们的见识可不比85后少。

奶茶届的“优衣库”

SEVENBUS门店

难道95后一无是处吗?并不是

他们创意十足,有探索精神,好奇心重,有冲劲,思考问题独特,有玩转新媒体的能力。

他们身上具有公司的未来特色,这些能力是85后、70后的职场人想破脑袋,用几十年的经验也不可能具备的。

最近在混沌大学的一期课程,SEVENBUS的90后创始人甘天天分享自己的奶茶品牌和管理团队的方式,非常值得借鉴。

首先简单介绍下SEVENBUS品牌,创始人甘天天,2018年第一家店在厦门嘉年华,到目前为止已经开了400多家门店。

SEVENBUS不只是一杯奶茶,产品理念是“快乐如此简单”。奶茶届的”优衣库“,

为什么是“优衣库”呢?

首先在研发和上新的速度上很快,产品品类多。

能想象吗?一个奶茶店居然有40款产品,不仅如此,每月至少还要更新一款产品。

为了给消费者带来快乐,SEVENBUS还做了周边:

SEVENBUS周边

奶茶品牌林立,SEVENBUS作为新品牌怎么占领市场呢?

除了创始人甘天天能够抓住短视频媒体的流量红利和对营销的敏感度。

最关键的一点,是建立了品牌护城河。因为奶茶品类成本低,模仿非常容易。

刚刚说了,市场上大体量的的奶茶店应有尽有,比如:喜茶、奈雪、COCO奶等等。

SEVENBUS产品护城河

SEVENBUS豆乳奶茶

怎么让避免让强大的竞争对手抄袭?

奶茶品类的另外一个痛点是,容易口味疲惫,

70%的顾客,进入SEVENBUS后,买的都是豆乳奶茶。于是,SEVENBUS在豆乳奶茶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延伸了很多种口味。

怎么能无限延伸产品呢?

SEVENBUS居然还有了自己的产品模型:奶茶三部分,第一次是茶体,第二是小料,最后是奶盖。

一共有4种茶底,8种奶盖。它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创造出很多不同口味的产品。

我们之前在:《人生算法》送给创业者的三个破局锦囊

这篇文章的时候讲过,一个品牌的护城河是找到品牌最小内核。最小内核具备两个特征:①不容易被抄袭;②可复制性强;

最具最小内核明显特征的品牌是海底捞,产品可复制性强,但企业文化不容易被抄袭。所以海底捞可以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

SEVENBUS做到了。

从产品和营销的角度透视这位90后创始人对市场足够的敏感、对营销把控度非常好。

整个营销策略是借势和顺应,这是一个品牌在初期需要具备的。

SEVENBUS管理护城河

我们前面说了95后团队,SEVENBUS品牌做得是有情怀的“潮牌”目标客户是95后年轻人群。

所以,团队必须由95后把控产品视觉、媒体、场景、购买习惯。

甘天天的管理模式,激发了95后的创造力。我觉得这点才是SEVENBUS的真正核心竞争力。

员工才是一个企业的种子用户,把员工的工作需求和产品需求搞明白,才有扩散市场的可能性。

甘天天就能找到95后人群的工作需求:能够去做成一件事情,能够快速地累积人生第一笔财富。

洞察到这个需求之后,调整内部机构

①部门独立化

②构建收益交割闭环

③部门利润70%分红,30%上交

④部门间自主协商定价

⑤可对外承接业务

⑥任命权归属总部

部门独立化,让各个负责人独立带队,成立一个部门。取得的收益,内部交割。

比如:设计团队的设计,交割给那个部门,那个部门需要付费。

利润70%给团队,30%上交公司。

各部门之间自主协商定价,这个环环相扣的机制,倒逼部门员工把工作做到极致。

这样做的做的好处就是激发团队创造力,文章开头我们说了95后一身诟病,但他们身上的创造力千金难买。

部门独立运营的方式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让员工觉得为自己打工,不是为公司打工。

他们的收益是自己造就的,不是由老板决定的,创始人管理起来也很轻松,只把控大方向就好了,创造的平台和机制已经搭建好。

“借势”和“顺势”是永远的杀手锏

最后来个总结:

这个案例中我看到的底层逻辑关键词是“顺势”,无论是管理还是品牌营销、产品设计,都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雷军告诉猎豹创始人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有多强,而在于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品牌传播,顺应自媒体时代,用短视频创业拍摄,朋友圈私域流量裂变,带动一个品牌出圈。

产品设计:“火锅产品模型”形成多样化商品组合,快速、即时,不需要任何研发费用,碾压同行出新品的频率。不光如此,还增加了用户的产品互动、共建的环节。

团队管理:顺应95后人群特性,创造适合他们人群调性的管理体制。

从创始人甘天天身上我看到了“懒”和“敢”两个特性。

懒是创新的底层动力,无论是自行车的起源还是汽车的迭代,都是人们为了满足省力,所做的创造。

甘天天也一样,产品设计上做了一个“火锅产品模型”交给消费者去创造好了,品牌建设上,做一个管理模型和一个品牌规划框架,放心大胆交给员工就好了。

这些都是基于“懒”,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创新。

当项目做起来既花钱又费心的时候,这件事肯定是哪里有问题的,要不就是没形成闭环,要不就是还没有找到闭环。

参与过很多知名企业的品牌规划会,这种会议有个通病,就是“太冗长”“太瞻前顾后”“太思虑过渡”,精力白白浪费在纸上谈兵。

甘天天说过一句话:对于团队架构,现在这个模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未来团队大了之后可能会出现问题。

也就是这个决策并不严谨,但他就敢这么做,敢于以变化应对变化。

问题伴随着答案而来,在做营销决策的时候,太多的决策者太过于关心问题,让很多人好的想法流产。

除了破局的勇气,甘天天身上还有不加包装,实事求是,敢于说“我很差”,也敢于做争霸市场的战略布局。

这也是年轻人身上才具有的果敢,年轻输得起,敢于试错,敢于梦想。

最后,媒体去中心化,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传播成本变低,可以大胆试错。新的考验是迭代速度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这也为什么奶茶这个小小的品类会成为明星营销品类,搅动市场,这个品类具有成本低、产品产出速度快、传播性强、迎合年轻市场的特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