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高光时刻(老父亲的高光岁月)

父亲的高光时刻(老父亲的高光岁月)(1)

(速新闻记者 徐其崇 通讯员 陈平)在沭阳县悦来镇大方村陈庄村,有一位老人名叫陈亚东,今年83岁了,他是一位退休教师。在他的家里,有一个包了好几层的包裹,里面珍藏着他的父亲陈怀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宝贵资料原件。其中,有任职通知书、委任状、学习手稿、回忆录、书信等。在陈亚东老人看来,包裹里装的,是他老父亲最精彩的人生。

父亲的高光时刻(老父亲的高光岁月)(2)

陈亚东老人说,这些资料是他父亲去世后自己继承并珍藏的遗产。2002年3月15日,当送别老父亲的最后一程含泪回到家,兄妹几人就老父亲的遗产如何分配问题坐下来商谈。“老父亲留下一个樟木箱子,我说钱财一分都不要,自己只要这些资料,这是老父亲生前值得珍惜的履历,是后代锐意进取的一面面旗帜,是金钱买不到的。”陈亚东老人说,后来看了老父亲的回忆录,才知道他生前还获得过几枚铜质奖章。

父亲的高光时刻(老父亲的高光岁月)(3)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的一层层包皮。只见里面有好多已经泛黄的资料原件,有的已经破边了。其中一份是,苏北淮阴行政区专员公署委令:编号民干字第四六七号,签发日期为1949年10月10日,盖有“苏北淮阴行政区专员公署印”,内容是:“令 陈怀信 兹委任该员为宿迁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此令 专员 陈亚昌 副专员 刘锡九”; 一份是: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任命通知书,任字第一六七号。“兹任命陈怀信为宿迁县人民法院院长 右通知陈怀信同志 公元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 主任 惠浴宇。”盖有“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印”;一份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 苏人字第938号。“兹任命陈怀信为宿迁县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特此通知 主席 谭震林 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五日”。盖有“江苏省人民政府印”;还有一份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淮阴区专员公署任命通知书,淮人字第560号。“兹任命陈怀信为宿迁县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 特此通知 专员秦奇均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盖有“江苏省人民政府淮阴区专员公署印”;还有一封盖有“机密”印章的信封,寄往华东政法学校,信封上写着“陈怀信同志收”字样,此信是由中共宿迁县委员会发出的……

父亲的高光时刻(老父亲的高光岁月)(4)

说起自己的老父亲,陈亚东老人敬佩不已。据老人家讲,他的父亲1917年出生,1942年3月参加革命,6月17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说着,老人家又拿出一张16开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的父亲从1942年3月到1948年3月先后从事的工作:双墩乡青救会会长、地下工作者、双墩乡副乡长、镇北乡乡长、悦来乡指导员、枣林乡指导员、中共悦来区委组织委员、悦来区委副书记、代理区委书记、悦来区委副书记兼组委、中共泰山区委副书记兼组委、中共宿迁县委秘书、宿迁后勤支队部副总支书、中共泰山区委副书记兼组委等。

陈亚东老人介绍,他的老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担任宿迁县司法科长等职,到华东政法学校学习后,调任江苏省检察院淮阴分院任职。他的父亲怀着一颗对党对毛主席的忠诚之心,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在国家最困难、农村缺少劳动力的时候,他主动要求下放基层,支援农村,做一个朴实的农民。

一张粉红色的《批准书》上载明:“陈怀信同志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伟大号召,志愿到农村去安家落户干革命,荣获批准。希望你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搞好思想革命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新功。”这份《批准书》系江苏省洪泽县革命委员会颁发,颁发时间为1969年12月1日。

据陈亚东老人回忆,父亲下放到洪泽林材场的时候,看到有工人吃不饱饭,他就把自己的饭票送给别人,而自己却只喝稀饭。稀饭不够喝,父亲就往稀饭碗里加点白开水再喝。包裹里珍藏的一些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父亲因公出差的车票,证明当时都没有报销。“老父亲曾对我说过,自己能负担的就不要给国家增加困难,为工作自己贴钱也是应该的,因为我是党员,应该有这个思想觉悟。”

父亲的高光时刻(老父亲的高光岁月)(5)

陈亚东老人不会忘记,解放前,他家有土地40多亩,能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由于父亲一次次救济有困难的村民,后来只剩下22亩土地了,一家人也就有吃不饱的时候。家中原有房屋10间,因无钱修复,倒塌了6间。那时候一家7口人,就挤在仅有的4间房子里。父亲参加革命后,为了支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父母经常发动群众捐款捐物,并且带头将自己家中能换钱的东西全部捐出去,为战争取得胜利贡献了力量。

“老父亲一生为革命为党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从来都是有困难冲在第一线。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带头下乡支农,申请下放到农村种田。上世纪七十年代,骆马湖泄洪,洪水把河堤冲了个缺口,眼看着缺口越来越大,正在村民一筹莫展时,当时下放种田的老父亲跳下去在缺口处蹲下去堵水,这时,村民们赶紧找来各种工具把缺口堵住,保住了村民们的财产。”陈亚东老人说,事后,村民们交口称赞他的父亲,说如果不是老人家,后果将不堪设想。

父亲的高光时刻(老父亲的高光岁月)(6)

在他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亚东当时在化工学院读书,学校动员学生支援农业第一线,他积极主动报名回到家乡支农一年,1963年,在乡村各级领导要求下,他到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以后,他就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直到1980年才转成公办教师。

陈亚东老人在基层学校一干几十年,从最初每月8元微薄的工资,一直到干到退休。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从没有叫过一声苦,没喊过一声累,任劳任怨一辈子,把平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他牢记父亲对他说的话,先人后己,有困难自己能克服决不向国家伸手。他说,要把父亲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下去。

“我也正是这样教育子女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拼着性命打下来的江山。如今,我的孙子辈已经有党员4名,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说到这里,陈亚东老人认真地说:“老父亲的人生履历告诉后代,人生是拼搏出来的,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就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道路,这样,才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