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中的人生智慧(读呆若木鸡的寓言)
《傅佩荣〈庄子〉心得》这本书中讲到了“呆若木鸡”的典故。庄子笔下,呆若木鸡,是不为外物所牵制,对外界变化,心中没有丝毫波澜,有极高境界的斗鸡,这样的斗鸡是战无不胜的。
原文出自《庄子·外篇·达生》,如下:
纪渻子[〔渻〕音ng。]子为王[〔王〕指齐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鸡已乎〕意思是斗鸡养好了吗?]曰:“未也,方虚而恃气。”[〔虚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犹应向景〕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向,通“响”。景,通“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异鸡(别的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这个故事不简单,庄子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读《庄子》,总是琢磨不透,那些总是琢磨不透的寓言中,其实蕴含了庄子所悟得的大道。读《庄子》要跟着庄子的思想,逍遥游,而不是感慨庄子的想象力丰富。
百度词条对“呆若木鸡”的解释是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出自《庄子·达生》。
这个解释跟庄子所表达的原意完全不一样,虽然都出自《庄子》,但却失去了它原有的丰富内涵。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简单也不失生动形象。如果一直不知道这个成语来自这样一则有意思的故事,也就没有什么想法了,也不会写这篇文章。但是自从知道了这个故事,就觉得我们现在太low了,有知识没文化。庄子是有大智慧的人,通晓天地之间的大道,他讲故事是为了说明这个“道”——沟通天地人三者之间的联系;而他的思想天马行空,纵横驰骋,也需要一个无比广阔的空间才能承载 !
词语的意思在使用的过程中词意慢慢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我们发现了同一个词的古今用法迥异时,总该问个为什么吧!总也得思考一下,哪种用法更好。很多词语的意思,从古至今并没有发生变化。“庖丁解牛”就还是原来的意思,历经千年的传承,词意并没有变化。但是也有不少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好还是不好呢?是词语的寓意更加丰富了,还是简单的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断章取义,失去了其原有的丰富内涵。
因为最近在看国学方面的书,越看越觉得国学博大精深。虽说是博大精深,但还是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代在变,精华和糟粕也在变!我们学国学要把握住这个原则,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不禁在心中感慨,我们是不是对国学有什么误解了,我们学国学,到底该学什么?学国学是学习先贤的智慧,而不是把国学当成知识!对很多经典都断章取义的理解,使人们对国学产生了很多误解,导致国学衰微。
而且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我们的文明是那么的早熟,为什么到后来逐渐没落了呢?是我们的传承偏离了圣人指引的方向,还是起点太高,而后辈又太愚钝,不能领会先贤的智慧,在那条天人大道上迷失了方向。亦或是一个更加残酷的真相,就是这种高等级的智慧,本就只能由少数人精英掌握,普通人限于资质,根本无法习得!
所以庄子虽然拥有大智慧,但是庄子认为自己在世人眼中显得“呆若木鸡”。
表面看来呆若木鸡,而内在的智慧却深不可测!这就是庄子带给我的惊喜!
人微言轻,听南怀瑾先生讲《庄子》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