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与风筝教学方案(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及课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

纸船与风筝教学方案(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及课文)(1)

纸船与风筝教学方案(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及课文)(2)

纸船与风筝教学方案(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及课文)(3)

教材解读: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它们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表达了重归于好的心情。它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学会谅解是打开人与人之间隔阂的一把金钥匙,故事凸显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本文是刘保法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华丽转身,在童诗、散文和童话创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说:“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应该真心实意地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从孩子的角度仰视世界。一旦变成了一个孩子,你就完全进入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说出来的话,完全是孩子自己的话,你就会获得天然的童真童趣!我时时渴望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或者说变成一个可大可小的人:一会儿变成孩子,像孩子那样稚气有趣;一会儿变回大人,认认真真从艺术的层面为孩子们写故事……”《纸船和风筝》就是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的一篇。

一是故事曲折有趣。这篇童话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写,发生了3次变化:第1次是第1至6自然段,写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上和山下,中间有一条小溪连着,松鼠用纸船给小熊送祝福,而小熊则通过放风筝给松鼠送祝福。第2次是第7至9自然段,写松鼠和小熊吵架了,两人赌气不理对方,但心里都很难过。小熊只能把风筝挂在树枝上,松鼠只能把纸船放在屋顶上,彼此都想念对方。第3次是第10至11自然段,写松鼠用纸船向小熊传递和好的想法,得到了小熊的回应,它们俩又和好如初。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也发生了三次变化,从“乐坏了”到“很难过”,再到“高兴得哭了”。故事情节是一波三折,生动有趣。

二是人物个性鲜明。这篇童话故事塑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松鼠,一个是小熊,这两个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漂到小熊家门口,里面放着松果,还写了一张“祝你快乐”的纸条。松鼠为了表达自己的友好,自己动手折纸船,摘松果,写祝福,真是“礼轻情意重”。小熊扎了一只风筝,上面挂着一个草莓,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让风筝飘到松鼠家门口。小熊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也颇费心思,情感真挚。当它们为了一点小事吵架以后,它们再也看不到对方的祝福了,两人都很难过,但每天还是折一只纸船、扎一只风筝,表达彼此想念之情。“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把松鼠渴望和好、重获友情的情感表达得情真意切。

三是语言生动如画。这篇童话故事的语言朴实自然,生动如画,“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读了这一段,画面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感觉纸船和风筝漂(飘)的时间有点长,读起来富有画面感。故事中松鼠和小熊的表现都是一一对应的,句式相似,情感相仿。如第2自然段中“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与第4自然段中“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第3自然段中“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与第5自然段中“风筝行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第8自然段中“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与第9自然段中“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

四是插图画面温馨。课文配有一幅跨页的大插图,画面色彩鲜艳,温暖明朗,形象地描绘了松鼠住在山顶用小溪送纸船,小熊住在山脚拉着线放风筝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两个小伙伴用纸船和风筝传递友情的美好场景。

本文是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一年级猜字的学习方法,再结合本学期学会的部首查字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这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阅读。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识字,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折、纸”等8个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情。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变化,能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4.体会语言的生动如画,能仿写句子;能替小熊写一张卡片,表达和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变化,能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初读故事,把握大意

活动1:自主朗读课文

1.联系生活:(板书“纸船”“风筝”)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小溪里漂着的是什么?小熊放飞的是什么?同学们折过纸船、放过风筝吗?说说你折纸船、放风筝时的心情。

2.激发期待:(板书“和”)是啊,折纸船、放风筝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它们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而且还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桥梁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

3.自主朗读: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先标出自然段,然后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看插图,看看字形,看看前后内容,想想自己的生活,猜猜这些字的读音,猜不出来还可以查字典。

活动2:读准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说说你圈了哪些不认识的字,是怎么猜读的。

2.全班汇报:同学们圈了一些字,通过自己的努力猜出这些字的读音,多棒啊!说说你猜对了哪些字?是怎么猜的?

先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然后出示课后第2题的词语,说说这些加点的字会读吗?是怎么猜读的?

风筝、松鼠、抓住、幸福、愿意、哭。

“风筝”的“筝”、“松鼠”的“鼠”可以通过看图猜读,“鼠”还可以借助汉字演变过程图猜读。

“抓住”的“抓”可以借助形声字猜读,声旁“爪”就是“抓”的读音,用手抓。提手旁的字还有“折”“扎”,做做动作理解字义。

“幸福”的“幸”可以结合语境或生活经验猜读,“祝你幸福”,是愿意的话;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幸福美满”这样的词语。

“愿意”的“愿”可以借助形声字猜读,声旁“原”,加上心字底,与心情有关。

“哭”可以结合语境或汉字演变过程图猜读。“高兴得哭了”,高兴的时候有时候会笑,有时候会哭。“哭”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犬的哀号。

相机学习“取”字,“取”是会意字,本义是攻取,甲骨文右边是“手”,左边斧刀的形状,中间的一条竖线,表示耳朵,合起来就表示用手去割取一个人的耳朵。古时候,战胜者用武器将俘虏的耳朵割下,取得领赏的证据。

“漂”和“飘”,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看看两个字的偏旁,你有什么发现?(“漂”是三点水旁,是在水里漂浮;“飘”的偏旁是“风”,是在空中飘荡)

活动3:把握故事大意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1)我们怎样默读课文呢?说一说。(集中注意力,用眼睛看,在心里读,不要发出声音;一边默读,一边思考问题)

(2)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照样子,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下面两行。

自然段

松鼠

小熊

关系

1—6

折了一只纸船漂到小熊家门口

扎了一只风筝飘到松鼠家门口

成了好朋友

7—9

每天折一只纸船放在屋顶上

每天扎一只风筝挂在树枝上

吵了一架

10—11

在一只纸船上写了一句话放进了小溪

把扎好的一只风筝也飘了起来

和好了

2.理清顺序,把握大意。

(1)读读第7自然段中“可是有一天”和第10自然段中“过了几天”,你有什么发现?(故事按时间的顺序写的,也把松鼠和小熊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写出来了。)

(2)注意这两个表示时间的句子,结合表格的内容,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在模块一的教学设计中,安排了3个活动,第1个活动主要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课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2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进行自主识字,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主动识字,如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猜字,借助语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字,借助汉字演变过程进行猜字等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第3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里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通过表格与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模块二:再读课文,体会友情

活动1:默读课文,体会友情

1.默读课文,画一画: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松鼠和小熊的家住在哪儿?它们之间用什么连在一起了?师生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画。

2.默读课文,找一找: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中有写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的句子,找一找。

(1)出示句子: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2)“乐坏了”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高兴、快乐)照样子说一说: 坏了。(急坏了、饿坏了)

3.默读课文,想一想:小熊和松鼠为什么乐坏了呢?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1)体会小熊的快乐:小熊的快乐是因为他收到了松鼠一只纸船,里面放着一个小松果,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2)体会松鼠的快乐:松鼠的快乐是因为他收到了小熊的一只风筝,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体会。

(4)指导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松鼠住在山顶上,小熊住在山脚下,都非常的寂寞和孤独,是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他们多么快乐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课文1—6自然段。

活动2:朗读课文,体会表达

1.读一读,想一想: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课文中有写纸船和风筝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1组: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第2组: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漂,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第1句直接写了结果,第2句感觉纸船漂的过程,时间有点长,里面还放着松果和祝福的纸条,带着松鼠的友情和心意,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把“漂哇漂”读得慢一点,长一点。第2组同上)

2.写一写,读一读: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句子,你也能照样子写一写吗?

(1)气球飞到了高高的树上。

(2)小鱼游到了大海深处。

【思考:在模块二的教学设计中,着力达成三项教学目标,一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一方面要学生知道如何默读课文,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默读课文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默读课文中学会默读。在默读课文指导中重点让学生做到不出声,根据问题或任务提取有关信息,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画的好习惯。二是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情,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去体会与感受,围绕小熊和松鼠的心情去提取信息,联系生活,感受体会。三是体会语言的表达,通过比较句子、仿写句子、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效果。

模块三:分类指导,写好生字

活动1:认读生字,积字累词

1.读一读:折、纸、张、祝、扎、抓、但、哭。

2.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找朋友:给生字组词。

活动2:分类观察,学会比较

1.指导观察:

(1)仔细观察:折、扎、抓,你有什么发现?

结构相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书写指导:

折:注意起笔的位置,“斤”略低于“扌”,第5笔竖撇写在竖中线上。

扎:左边长,右边短,竖弯钩沿着竖中线的右侧书写,要舒展。

抓:“爪”略低于“扌”,“爪”的竖撇在竖中线的左侧。

(2)观察:哭,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哭:上短下长,两个“口”左低右高;“犬”的第一笔横略短,收笔在横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2.范写书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活动3:书写生字,评价提升

1.练一练:在书上描红一个,写一个。

2.评一评:关注要点,学生互评,后继练习,对比提升。

【思考:在这个模块中,采用分类指导、整体观察的方法,不仅教给学生认字、写字的方法,更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读帖,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在练习、评价环节,关注每个字书写的要点,注重练字的质量,而不在数量。

第二课时

模块一:品读课文,体会难过

活动1:品读课文,体会难过

1.情境导入,引出话题。

(1)回顾故事:(教师简笔画或课件呈现图片,背景音乐)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 ),小熊住在( )。松鼠折了一只( ),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里面放着一个( ),上面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小熊扎了一只( ),飘到了松鼠家门口,上面挂着一个( ),翅膀上写着( )。( )和( )让他们俩成了( )。

(2)引出话题: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接下来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读读这个故事。

2.品读课文,体会难过。

(1)默读课文,找一找: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小熊和松鼠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

(1)出示句子:

小熊很难过。

松鼠也很难过。

(2)“难过”是什么意思?(难过就是很难受、很伤心的意思)说说你有难过的事情吗?

3.默读课文,想一想:小熊和松鼠为什么由“快乐”变成“难过”呢?默读课文7—9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1)体会小熊的难过: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没有了松鼠的礼物和祝愿,感觉很难受;每天都扎一只风筝,但不好意思放起来。(教师追问:每当这时,小熊心里会怎么想呢?)

(2)体会松鼠的难过: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没有了小熊的心意和祝福,感觉很伤心;每天都折一只纸船,但不好意思放进小溪。(教师追问:每当这时,松鼠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3)有感情朗读课文: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课文。

【思考:在这个模块中,仍然抓住松鼠和小熊的心情进行切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取信息,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里,学生不仅学会了默读课文,而且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模块二:品读课文,体会高兴

活动1:品读课文,体会高兴

1.默读课文,找一找:同学们想的,也是松鼠想的。这不,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默读课文10—11自然段,松鼠是怎么做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松鼠是怎么做的:松鼠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松鼠看不到小熊的风筝,很难过,他再也受不了了,他想和小熊和好)

(2)心情的变化:松鼠看到一只美丽的风筝,高兴得哭了。高兴怎么会哭呢?如果说前面松鼠“乐坏了”,而现在是“高兴得哭了”,你有什么发现吗?(“高兴得哭了”比“乐坏了”还要高兴,还要快乐,因为他们又和好如初了,而且他们知道了要珍惜友情)

活动2:想象写话,表达友情

1.想象写话:小熊看到了松鼠在纸船上写的话,他也有很多心里话想跟松鼠说,于是他就写了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请你替他写一写吧。

2.学生写话。

3.交流汇报。

“我非常愿意和好,你马上就能看到我放飞的风筝!”

“我们和好吧,风筝代表我的心!”

“谢谢你愿意继续做我的好朋友,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我们永远做好朋友!”

【思考:在这个模块中,继续抓住人物的心情切入,体会松鼠和小熊重新和好的高兴之情,通过比较前后心情的变化,感悟友情的珍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让学生想象写话,不仅表达了学生对友情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模块三:拓展阅读,感受友情

活动1:拓展阅读,感受友情

1.读读下面的故事,说说你的体会。

尖嘴巴和短尾巴

田鼠妈妈有两个调皮的娃娃,一个叫尖嘴巴,一个叫短尾巴,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叽里哇啦”吵个没完。

田鼠妈妈实在没办法,就让他们各自出去安家。

他们走到一棵大树下面决定分手,一个向东走,一个向西走。

后来,尖嘴巴在大树的西面挖了一个大大的地洞,短尾巴在大树的东面也挖了一个大大的地洞。

住在自己家里,再也没人抢豆豆,再也没人斗嘴打架了。可时间一长,最爱说话的田鼠找不到说话的伙伴,有多难受啊!

在一个不太冷的日子,尖嘴巴和短尾巴都爬出了洞洞,两只田鼠又碰到了一起,他们又叽里呱啦地打开了话匣子。

尖嘴巴说:“我的洞洞又宽又大,好气派!”

短尾巴说:“我的洞洞又弯又长,真好玩!”

尖嘴巴抹抹嘴说:“告诉你,本来我的洞洞还要挖得更大,可挖着挖着挖到一个大土豆。喏,这么大!我就把它当作墙了。土豆墙,你有吗?”

短尾巴理理胡子说:“本来我的洞洞还要挖得更长,可挖着挖着也挖到了一个大土豆。喏,这么大!我也有土豆墙,我还尝了一口,又脆又嫩,可好吃啦!”

这一天,两只田鼠说得眉开眼笑,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地分了手。

天气越来越冷,一连几天都下着大雪,他们只能躲在自己洞里,没有办法出门,也没有伙伴可以一起说话,哎,要是住在一起该多好啊!

没办法,还是吃土豆吧!

吃着吃着,大土豆被吃出了一个大洞洞;吃着吃着,尖嘴巴碰到了另一个尖嘴巴。

他们抬头一看,都惊喜地叫了起来:“呀!是你?原来我们住得那么近,就隔了一个大土豆啊!”

他俩“咔嚓咔嚓”就把土豆吃了个精光。

“哈哈哈——”

“嘻嘻嘻——”

瞧!两个小淘气又滚在了一起,变成一家人了。

【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个主题相同的童话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对友情有进一步的体会与感受,另一方面让学生多读故事,多讲故事,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模块四:分类指导,写好生字

活动1:分类观察,写好生字

1.指导观察:纸、张、祝、但,你有什么发现?

(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2)书写注意点:

纸:注意起笔的位置,“氏”的第1笔平撇收笔于竖中线,第2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斜钩要舒展。

张:“弓”略低于“长”,注意起笔的位置,“长”的横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竖提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祝:左边长,右边短,注意起笔的位置,“兄”的第1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口”略扁,下面“儿”的撇注意与“礻”穿插。

但:左边长,右边短,注意起笔的位置;“旦”的第1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稍长,托住上面的“日”。

(3)范写书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活动3:书写生字,评价提升

1.练一练:在书上描红一个,写一个。

2.评一评:关注要点,学生互评,后继练习,对比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