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将迎来大动作(楼市又要启动了)

楼市将迎来大动作(楼市又要启动了)(1)

原创作者:柯谈

来源:柯谈地产观

我知道现在看空的人很多,但是,我还是要说:楼市,即将启动!你可能会不舒服,不愿意接受,但要知道,你的个人意志不能左右整个社会的走向。别再自欺欺人了,勇敢面对,才是智者。

1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不再提动态清零,要求明年的重点工作是经济增长。12月7日,在防疫二十条的基础上,发布新十条。防疫政策已经彻底转向,经济增长将压倒一切。近期,支持房企融资的三支箭、金融16条、降准释放5000亿长期资金,保函置换预售资金、央行信贷座谈会、金融街论坛上行长主席的讲话都在力挺楼市。截止到12月5日,已经超80家房企获得了银行意向性的融资支持,授信总额达3万亿。12月中旬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一定会再次掀起一波救市大潮,力度和尺度都将是空前的。没有救不起的楼市,只有还没出的政策。我们国家,没有一次救市是失败的。

2

我之前反复提及接下来就是大尺度的需求端刺激。需求端的刺激,将会导致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需求大增,成交量和房价会明显上涨。2023年的楼市行情,将是前低后高,刚需和改善最迟明年上半年一定要入手了,最好是一季度。

3

12月8日,央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会等开会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客观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融资合理增长,保持开发贷款稳定投放,支持房企到期债务合理展期;着力保障刚需和改善性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协助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这是上海第一次兴师动众召集各方开会要求:“着力保障刚需和改善性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接下来,上海二套房首付比例一定会下调,三价就低一定会大幅放松,按揭利率加点数一定会降低。最早年前,最迟年后。

4

目前,北京房价最为平稳。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稳定,房价松动。这次率先领涨的应该是上海和北京。深圳去年下跌15%,今年再跌15%,超跌严重,元气大伤,投资氛围大伤,已经跌至指导价附近的优质地段优质盘可以入手,不需要再等。广州2020-2021年这波涨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需要调整,接下来涨幅不会很高。

5

政策放松,是从三线、二线、一线逐步放开;房价上涨,是从一线、二线、三线依次开始。二十年从未改变,未来也不可能改变,因为这是城市价值和人性决定的。所以,等一线城市开始放松刺激的时候,就是楼市全面启动的标志。

6

11月开始,强二线已经实质性松绑,杭州放松认房认贷降首付,成都限购范围调整,西安限购政策放松。12月,南京二套首付比例降至3-4成,武汉二环外限购取消,厦门岛外限购取消。我上半年就说过,这波救市,二线城市的限购限贷会彻底全部废除。现在强二线仅剩的底裤,很快也会脱掉。强二线入手的时机就是限购限贷彻底取消的那一刻。

7

2022年11月,苏州二手住宅成交5160套,环比上涨43.57%,同比上涨19.61%。2022年11月,深圳二手住宅全市过户为2168套,对比上个月1733套的过户量,11月有明显的反弹,环比上升25.1%。接下来的12月和1月份,很多城市会年底翘尾。新房,尤其是二手房成交量会明显放大,主要是因为政策利好,还有一波先知先觉的高手已经开始入场。

8

12月20日,央行可能会降低5年期LPR。但也许央行会耍个心眼,推迟到明年1月再降,因为12月降息,存量房贷明年1月就可以享受了,但是明年1月再降,存量房贷要到2024年1月才能享受,这样银行可以多吃一年利息。总之,12月或者1月一定会有一次5年期LPR降息。

9

三道红线、两道红线、供地两集中,这三大房地产大杀器,已经名存实亡了。一切都是周期而已,没有什么是值得永远坚守的。这三大杀器存在两年的后果就是死掉一批民营房企,这叫风险出清。这两年活下来的房企,将会在未来获得爆发的机遇,因为他们可以瓜分掉倒闭民企手中剩余的蛋糕。只要活着,就会迎来高光时刻。

10

《风吹半夏》里,许半夏是如何从一个收废品的屌丝逆袭的,就是她懂得给自己加杠杆。在自己手里资金严重短缺但又发现商机的时候,敢于借钱上马。我经历了整整二十年房地产周期,我见过太多屌丝逆袭。逆袭没有捷径,只有一条:在正确的道路上,给自己加杠杆!所有行业都是如此!

11

这个冬天,疫情会大范围传播扩散。这个冬天,楼市将会到达最底部筑底。熬过这个冬天,疫情会大幅缓解,楼市会大幅回暖。

12

最后,还是摆出我说了一万遍的判断:一、2022年,是大救市之年,2023年,是大回暖之年。二、2023年,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的成交量和房价都会明显上涨。你可以不听,但我必须要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