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生遭遇的刺杀与叛变 一个强盗追随李世民

李世民一生遭遇的刺杀与叛变 一个强盗追随李世民(1)

唐初名将张士贵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只是一个强盗。

隋末,隋炀帝滥用民力,加之三征辽东,天下一片哗然,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割据一方,或称王或称霸。张士贵就是其中之一。

张家世代为将,张士贵自然功夫了得。他善于骑射,且臂力过人,这在冷兵器时代毫无疑问是加分项。所以他追随李世民之后,能够和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名将一起冲锋陷阵,决胜沙场。

不过,尉迟恭等三人后来都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张士贵却没有。

这对张士贵而言有点儿不公平,可是张士贵心胸宽广,没有争论,也没有闹情绪,仍然默默地尽职尽责。这境界就超过了尉迟恭。尉迟恭在朝宴上曾因为座次排列之事大动肝火,质问坐在他前面的人“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的前面”,旁边的一位宗室名将见了,好心劝架,尉迟恭反而一拳过去,险些将宗室名将的眼睛打瞎。一场宴会就这样被尉迟恭搅散了。

在讨伐甘肃一个割据军阀时,张士贵第一次成为秦王李世民的部下。此后,张士贵凭借自己的卓越战功正式成为秦王府的骁将和李世民的心腹,跟着李世民南征北讨,几乎参加了唐朝统一过程中的所有战斗。

当关系到李世民生死存亡的玄武门之变到来时,张士贵更是亲身参与——当时参与此事的只有16个人,全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张士贵就是其中之一。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太子,不久登基。他以玄武门兵变夺权,自然深知玄武门的重要性,因此几乎在登基的同时,就决定让自己的亲信执掌玄武门。而这个人就是张士贵。显然,李世民是将身家性命以及国本都交到了张士贵的手中。

而此时,尉迟恭只是当了个右武侯大将军。可见,尉迟恭的官阶尽管可能高于张士贵,但张士贵受到的信任程度无疑要高于尉迟恭。

李世民对张士贵的信任也是始终如一的。贞观七年(633年),有獠人(壮族的先民)敲响战鼓,反叛朝廷。李世民选了半天,最后选中张士贵带兵去征讨叛乱。张士贵率军一路烽火硝烟地奔向战场,再次拿出当年在战场上的神威,亲自提着大刀在一线冲锋陷阵。他如此凶悍,将士们自然也勇不可当,一战大败敌人,平定了叛乱。

张士贵安抚好地方之后带队凯旋,李世民亲自出城迎接,拉着张士贵的手亲切地说道:“你身先士卒,风采堪比古代的名将!朕听说以身报国的人往往会不顾自己的性命,但从来没真正见过这样的人,看到你,朕才相信这样的话。”这堪称对张士贵的最高褒奖。

张士贵回到长安的第二天,盔甲刚刚脱下,李世民就再次将镇守玄武门的任务交到了他手里。这种信任在整个贞观年间几乎没有第二人可以和张士贵并肩。

李世民一生遭遇的刺杀与叛变 一个强盗追随李世民(2)

常言道:“慈不掌兵。”张士贵恰好相反,他带兵要求严格,同时又细致入微地关怀体恤部下,有时甚至为了士兵不惜触怒李世民。

一次,李世民来玄武门巡视,认为军队操练不够整齐划一,生气地说这是中郎、郎将等人的责任,要求张士贵杖责他们。张士贵躬身接受了命令,大吼一声,抓住其中一个人就拽了出去,拿起木棍咬牙切齿地打起来。

李世民在营房内坐着,听到外面张士贵的怒喝声以及木棍敲打的声音,觉得打得比较狠,处罚得可以了,就走出去看看,这一看气得他鼻尖都冒汗了。原来,张士贵竟然玩虚的,木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响声虽然大,被打的那个部下身上连一点儿伤痕也没有。这在古代已经属于欺君罔上,是死罪。

实力派演员张士贵没想到李世民会亲自出来查看,顿时傻眼了,拿着木棍不知怎么办好。那个部下也手足无措,用求助的目光一直望着张士贵。

李世民指着张士贵,怒斥他不该这样骗自己,准备将他交给狱吏治罪。好在当时魏征恰好跟着,忙劝谏说这不怪张将军。

李世民问什么原因,魏征解释道:“张士贵是将军,职责是带兵、作战,不是执法者,让他执行杖责有违规章制度。再说,将军爱护自己的部下没有什么错误,更不能因此而被治罪。”李世民此时也冷静下来,知道张士贵做的才是对的,便点点头,不再追究了。

正因平日里紧抓训练加之体恤士卒,张士贵带兵作战的时候,士兵们都愿意出死力,他每次出征也总是一路凯歌。

张士贵对士兵的关爱还表现在对士兵才能的发掘上。薛仁贵就是张士贵发现和提拔的。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武功超群的农民薛仁贵听说后便扔下锄头,直奔辽东战场,求见张士贵,从此成为张士贵麾下的一员。

虽然坊间传说,薛仁贵到了之后,张士贵任命他为伙夫,后来更是试图迫害薛仁贵。但这纯属子虚乌有。薛仁贵参军后,张士贵当然不会知道其功夫了得,开始时只让他当了帐下一卒。随着战争的深入,薛仁贵一步步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张士贵也以自己的惜才之心积极发现并提拔着薛仁贵。

张士贵带着大军去救助被围困的郎将,由于高句丽军的战斗力强悍,唐军用尽全力也难以破围,张士贵便安排薛仁贵跃马而出,薛仁贵冲锋陷阵、斩将搴旗,慑服了敌人,也让自己的英姿给全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薛仁贵勇敢、有才,张士贵识才、重才。在随后的唐军和高句丽的主力决战,即安市(今属辽宁鞍山)大战中,一身白袍的薛仁贵冲在最前面,“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李世民见了大加赞叹,询问那位白袍壮士是谁。身边的张士贵忙推荐道:这就是薛仁贵。

薛仁贵就此被李世民记住,并被赞为“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当日,李世民下发圣旨,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让他掌管长安北门安全,和张士贵的官职不相上下。

可以说,没有张士贵的慧眼识才,就没有薛仁贵的崛起。对此,张士贵的感觉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军中后继有人”的欣慰。

李世民一生遭遇的刺杀与叛变 一个强盗追随李世民(3)

少年子弟江湖老,高句丽之役后,一批老将退出了历史舞台,尉迟恭宅在家里炼丹,李靖悠游林下,而早在数年前,秦琼已经病故。

征讨归来的张士贵也已年过花甲。可是他没能像其他开国将军那样辞掉官职、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而是被李世民授予右屯卫大将军之职,驻守在玄武门。这位老将依然是“天可汗”的一柄利剑,在最显眼的地方熠熠生辉,起着震慑作用。

四年后,曾带领着张士贵征战沙场、创造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瞑目长逝。张士贵心中的悲伤可想而知。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一个个曾和自己一起驰骋沙场的战友都挥别了岁月,成为竹简汗青里的一道风景……又过了几年,71岁的张士贵也于公元657年离世。第二年,他的战友尉迟恭也去世了。两人都被葬在昭陵,陪伴在李世民的山陵旁,千年不变。

民间把尉迟恭和秦琼看作门神,其实真正的门神应当是张士贵:他活着时守护着玄武门,是贞观盛世的门神;他死后守护在李世民的身边,是唐初蓬勃向上的创业精神的门神。

有趣,有料,有深度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

作者|余显斌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前太子正睡觉,被强拉出来当皇帝,他赶紧去找真皇帝:救我!

丈夫和父亲必须杀一人,你杀谁?国相之女给出了答案,被唾弃至今

将军被围剿,混账儿子立马出兵支援,将军很欣慰,再一看欲哭无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