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民谣歌词大全(沙漠里的胡杨民谣歌词的文学属性)
你会不会为一首歌而驻足倾听?你有没有因为一首歌而想起一个人、一段往事、一份曾经的美好?你会不会被几句歌词戳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私以为每个作词人或许都可以被称之为是一位诗人,他们的情绪湿漉漉的,却清新的像唐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里的柳色,让人流连忘返,辗转反侧,不是旋律带着歌词在走,而是听歌的人被歌词勾走了魂。
而歌词中最美的莫过于民谣了吧,民谣的美,不仅美在它的韵律,更美在它独有的文学属性。民谣最初是指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民谣,亚洲的、欧洲的,都表现的是其民族的相关特性,一言以概之,刚开始的民谣是民族的,反映的是一时的社会风尚、舆论趋向及时代属性。
说到民谣不得不提到校园民谣,校园民谣,顾名思义,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80年代,台湾校园民谣带着浓浓的书卷气、书生气和人文气息开始兴起,自然,自在,自行其是,率性又文雅的风格令无数青年男女为之倾倒,代表歌曲有《外婆的澎湖湾》、《橄榄树》等等。人们流连于有着夕阳沙滩、仙人掌和老船长的澎湖湾、向往梦里他乡,流浪于远方的橄榄树。
暂抛却歌手的个人演绎情感不论,按歌词载体来划分的话,民谣是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结合,为了更好地表达地传达一首歌想要表达的情感,歌词中会有出现非常口语化的东西,如陈鸿宇《理想三旬》中“就老去吧,孤独别醒来,你渴望的离开只是无处停摆”,马潇的《不愿哭泣的你》 中“回过头找找昨夜的酒,想要喝醉就醉吧,反正醒着也不过看透人间狼藉”。当一句很口语化的语言经过歌手略带沙哑、充满磁性和沧桑的演唱后,整体的感觉就有了,听歌的人可以根据歌词和歌声双重勾画的情景,让心灵自由的驰骋,这是口语化的歌词的魅力所在;
民谣歌词书面文学的体现相对而言文艺性就更高一点,比如去年红极一时的,马頔的《南山南》中“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风喃,北海北,北海有墓碑”,陈粒的《历历万乡》中“城市慷慨亮整夜光,如同少年不惧岁月长”。其中“喃”和“墓碑”对应,都表达了一种秋悲的感伤之情;慷慨对应不惧,整夜光对应岁月长,一种新式的比喻手法,对仗工整的同时,也最大限度渲染了整首歌的感情色彩,让听的人不得不产生共鸣。
从作词风格的区域性来看,北方的民谣较之于南方歌词更加粗犷、直白,如西北一带(青海宁夏甘肃一派、内蒙一派),另黄河、草原也是民谣的孕育之地,当人们置身于广阔的、浩瀚的、壮观的自然景象之中时,人类最原始的对于美的歌颂就成了一种有感而发的举动,那么最传统的歌颂方式就是唱歌。南方民谣多宋词式的婉约和安然,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孕育的儿女情长之殇要多于北方。
如果说民谣的表现载体和区域划分有一定的对比性可言的话, 那么民谣受众的高度统一性就是其艺术价值体现的基础。民谣的受众从年龄上来看,多为在校生、毕业生,及绝大多数青年团体,他们有着对音乐独特的敏感性,他们有着民谣青年独有的文艺气息,他们热爱自由,他们向往远方,他们喜欢深夜一个人独处的时刻,当然,所有的所有都不能称之为一个标签,因为率性和自行其是才是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义。
在唐代,他们是诗人,在宋代,他们是词人,而现在,他们是民谣歌者。你所看见的颓废、你所听到的恣意妄为,统统都是假象,他们不过是将喉咙拴在沙漠里的一棵胡杨上,有风吹过时,发出遥远的呐喊声罢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