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读后感50字(论语读后感述而---5)

论语述而篇读后感50字(论语读后感述而---5)(1)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之所以谨慎对待的事:斋祭,战争,疾病

孔子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应该慎重对待这三件事。祭祀文化由来已久,是对上天,鬼神,祖先的崇拜,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很重视,不得不慎重。战争更是大事,稍有不慎,祸国殃民,搞不好,君王大臣的小命都保不住。古代医疗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最害怕流行疾病,一旦传开,就不好控制了。黑死病可在欧洲大陆上死了上千万人哦。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了《韶》这种音乐,三个月都吃不出肉的香味,说:没想到为了音乐而达到了这个地步。

这段话说明了孔子非常喜欢音乐,音乐的造诣也很高。不过三个月不知肉味是太夸张了点,要知道孔子可是非常喜欢吃肉的哦。他的这种迷恋程度比古代人丧失挚爱,现代人失恋后果还严重。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对子贡说:“孔夫子会支持卫国君主(卫出公)吗?”子贡说:“好吧。我去问一下”。子贡入室后对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哪一类人呢?”孔子说:“

古时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支持卫君”

公元前492年,卫灵公卒,卫出公即位。孔子身在卫国,面临去或留的问题。子贡用伯夷、叔齐的故事试探孔子的打算。因为此二人是古代最有名的不合作主义者。孔子赞赏伯夷叔齐的不合作和不后悔,曲折地表明了自己要离去。

师徒二人都是聪明人,一问一答之间尽显高手过招,外看其形内识其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疏的食物,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睡,乐在其中啊。用不义的行为获得财富,那些财富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则不取之。XX如浮云这句话有段时间在现代社会还特别的火爆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再多给我几年寿命,五十岁开始学易经,就可以做到没有大的过错了。

这是普遍的译法。孔子说这话的时候应该已经不止五十岁了,他从五十四岁开始周游列国,在这期间应该没时间研究易经,况且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言性与天道,应该是不怎么相信易经的,而且那时候有没有现在这个社会的易经版本也是很大的疑问,那时候的所谓易经估计就是几个八卦符合及巫术占卜之类的。这句话的“易”有可能不是指《易经》,而是另外的意思。加我数年,是多少年呢,可能是后面五十分开读,加五年或者十年,孔子是好学的代表,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再学个一段时间,就可以轻松做到无大过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