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

欢迎大家补充,后面会出一篇补充篇!!

隋唐绝对是名将辈出的年代,本文归纳的是隋初到唐末的著名将领,包括起义军将领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1)

高颎(541年—607年8月27日),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高颎出身渤海高氏,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杨坚为周静帝大丞相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知兵事,多计谋,任命他为相府司录。相州总官尉迟迥起兵反叛,高颎请将兵平叛,自愿前往监军,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大破尉迟迥军。以功封柱国,升相府司马。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旋拜左卫大将军。隋文帝有统一南北之志,高颎推荐贺若弼、韩擒虎二将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作灭陈准备。隋开皇元年(581)九月,节度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两路隋军攻陈。二年春,陈宣帝卒,陈遣使请和,遂班师。三年,率军与诸将分道击突厥。五年,任左领军大将军。七年,隋灭后梁,奉命赴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安集其遗民,甚得人和。不久,向文帝献取陈方略。 [1] 开皇八年(588年)隋朝以晋王杨广为元帅伐南陈,任元帅长史,指挥全军一举平南陈。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隋炀帝时,被起用为太常卿。

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功绩卓著。 大业三年(607年),见炀帝奢靡,甚为忧虑,有所议论,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害,享年六十六岁。诸子遭到流放。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2)

刘黑闼[tà](?-623年),贝州漳南县(今河北故城东北)人 ,隋末唐初割据势力。少时与窦建德为知己好友。隋末从郝孝德参加瓦岗军,李密败后,为王世充俘虏。后逃回河北,依附窦建德,封汉东郡公,以骁勇多谋著称。窦建德死后,刘黑闼召集窦建德旧部起兵,后自称汉东王,建元天造,都于洺州。与唐朝多次交战,先败于秦王李世民之讨,后死于太子李建成之征。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3)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4)

网络配图

高侃(生卒年不详),一作高偘,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唐朝名将。

高侃出身于渤海高氏,他“俭素自处,忠果有谋”。永徽中,为北庭安抚使、陇右道大总管,生擒突厥车鼻可汗,以功升为安东都护、辽东道大总管,镇抚高丽,入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封平原郡公。高侃屡破突厥、高丽,为一代名将,为大唐边疆的安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高侃逝世后,获赠检校左仆射、渤海郡王、左武卫大将军,谥号“威”。其后陪葬乾陵。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5)

网络配图

王晙(653年-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名将。

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

开元二年(714年),王晙率二千兵马袭破入侵的吐蕃军,因功加为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赐爵清源县男。四年(716年),王晙平定突厥降户叛乱,升任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加封御史大夫。九年(721年),王晙镇压胡人康待宾叛乱,进爵清源县公,但不久因胡人再叛,被贬为梓州刺史。后起复为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

此后,王晙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6)

网络配图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代名将。

高崇文出身渤海高氏,早年曾在平卢军从军。唐德宗时,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贞元五年(789年),于佛堂原大破进犯的吐蕃,封渤海郡王。贞元十四年(798年),平定军士哗变,获授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后更代掌夏、绥、银、宥四州行营节度留务。元和元年(806年),经宰相杜黄裳举荐,高崇文奉命入蜀,讨伐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经数月激战,于同年八月收复成都,擒获刘辟。他入成都后,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军府事务一遵韦皋时旧例。以功拜检校司空、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改封南平郡王。高崇文不通文书,又厌烦蜀中的政务繁忙,屡求效力边塞,遂于元和二年(807年)以使相职出镇邠州。他在邠州三年,广修战备。

元和四年(809年),高崇文去世,年六十四。追赠司徒,谥号“威武”。会昌六年(846年),配享宪宗庭庙。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7)

网络配图

程名振(?―662年),洺州平恩人,唐朝将领。早年在窦建德麾下,后投李渊,经略河北。程名振曾带兵袭击邺县,俘获百姓一千多人,当他看到妇女中有给婴儿哺乳的,便下令放她们回去,因此邺县人都非常感谢他的恩德。武德五年(622年),跟随秦王李世民攻打刘黑闼。武德六年(623年),跟随太子李建成打败刘黑闼,升任营州都督府长史,封东平郡公,后改任洺州刺史。贞观十八年(644年)以后,多次率军攻打高丽。龙朔二年(662年),程名振去世,追赠右卫大将军,谥号烈。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8)

网络配图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本贯太原阳曲,唐朝名将、宰相。

郭元振出身进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又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在担任凉州都督期间,郭元振加强边防,拓展疆域,大兴屯田,使凉州地区得以安定、发展,更兼任安西大都护。后来,郭元振因反对朝廷引吐蕃兵攻打娑葛,得罪宰相宗楚客,被诬“有异图”,险遭陷害。

唐睿宗继位后,郭元振入朝,历任太仆卿、吏部尚书,又加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爵馆陶县男。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郭元振再次拜相,并辅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兼任御史大夫,进封代国公。不久,唐玄宗在骊山讲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抑郁病逝。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9)

网络配图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 ),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晚唐诗人、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历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并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封渤海郡王。后因大将张璘阵亡不敢出战,严备自保,致使黄巢顺利渡江、两京失守,自身兵权被削。黄巢平定后,高骈后悔当初未立功业,日渐消沉。晚年嗜好装神弄鬼,几近痴癫。他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致使上下离心,终于光启三年(887年)为部将毕师铎所囚杀。

赵颐贞 (无配图)(生卒不详)定州鼓城人(今河北晋州)。赵冬曦弟。兄弟七人皆登进士。玄宗开元中,历邓州司马、太常少卿等职。十九年,为安西副大都护,击吐蕃,败之于曲子城。二十年,官衡州司马。二十六年,官衢州刺史。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10)

网络配图

路嗣恭(约710—780),字懿范。唐朝大臣。京兆郡三原县(治今三原县东北三十里)人。初名剑客,起家为邺县(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尉。因其有贤能的名声,不久升任为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令,其后累官至姑臧县(治今甘肃省武威县)令,政绩考核为天下第一。玄宗认为他可以嗣汉代良吏鲁恭,因赐名“嗣恭”。

史思明(703年—761年),出身地河北省涿州市,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安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周王,年号应天。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11)

网络配图

田承嗣(705年-779年),字承嗣,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军阀。

田承嗣行伍出身,原为安禄山部将,累功至武卫将军,随其反唐,并攻陷洛阳。安史之乱失败后在莫州降唐,并依靠仆固怀恩,被封为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在魏博,不听朝廷诏令,俨若独立,朝廷为了笼络他,加封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爵雁门郡王,他却愈发骄纵。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占据相卫四州,使得朝廷征发诸镇征讨。田承嗣起初屡遭挫败,后暗中勾结李正己,离间李宝臣与朱滔,又上表请罪,最终得到朝廷赦免。次年,田承嗣又援助李灵曜叛乱,并在其失败后再次上表请罪。

田承嗣占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拥兵五万,朝廷难以调动,藩镇割据日渐严重。大历十四年(779年),田承嗣病死,并将节度使之位传于侄子田悦,开藩镇世袭之先例。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12)

网络配图

吴元济,(783年-817年)唐代宪宗时叛藩的首领。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吴元济之父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唐代宗、德宗以来,淮西镇勾结河北诸镇,成为唐廷心腹大患。

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吴少阳死,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少阳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朝廷不许。元济于是遣兵焚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叶县(今河南叶县南),攻掠鲁山(今属河南)、襄城(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宪宗发兵讨伐。时河北藩镇中,成德(今河北正定)的王承宗、淄青(今山东益都)的李师道都暗中与吴元济勾结,出面为之请赦。因朝廷不许,李师道便遣人伪装盗贼,焚烧河阴(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粮食,企图破坏唐军的军需供应;又派刺客入京刺杀武元衡,砍伤裴度(时李吉甫已死),企图打击主战派。但宪宗不为动摇,以裴度继武元衡为宰相,主持讨伐事宜。两方相持数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邓节度使李愬在降将李祐导引下,于雪夜奇袭蔡州成功,破城俘元济。十一月,吴元济被斩于长安。至此,唐朝统一的局面暂时有所加强。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13)

网络配图

刘仁恭(?―914年),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卢龙节度使。本为原卢龙节度使李可举旗下将领,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在卢龙攻易州的一场战役中,以挖地道进城的方法攻陷城池,因此军中号曰“刘窟头”。后遭其子刘守光所废。刘守光败于后唐李存勖,仁恭亦被擒处死。

隋唐武将有哪些(隋唐河北名将一览)(14)

网络配图

李茂贞(856年-924年5月17日),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岐王。

李茂贞初入镇州博野军,以军功升任队长,之后所属军队击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李茂贞以军功迁神策军指挥使,光启二年(886年),李茂贞以护唐僖宗之功拜武定节度使,并改名李茂贞。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由凤翔返回长安,遭遇藩镇李昌符拦截,僖宗命李茂贞追击,李茂贞不负僖宗所托将李昌符击败斩杀。李茂贞晋升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大顺元年(890年)封陇西郡王。之后南征北战发展了大片地盘,并开始对朝政指手画脚。使得嗣位的唐昭宗十分不满。景福年间(893年)朝廷与李茂贞发生多次冲突,先后数次出兵讨伐,结果连连战败。宰相杜让能、李溪、韦昭度先后被其所杀,唐昭宗被打得损兵折将。李茂贞不但未获罪反被晋封为岐王。唐朝灭亡后,李茂贞未向后梁称臣,沿用唐哀帝的天佑年号,并准备联合王建、李克用出兵讨伐朱温,但因各怀心事而不了了之。

后唐建立后,李茂贞心怀不安,上表给庄宗李存勖,向后唐称臣,李存勖因其是旧朝老臣,不加怪罪,改封其为秦王。改封后不久,李茂贞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病死,时年六十九岁。谥曰忠敬。

欢迎补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