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50卦鼎卦(易经第四十一卦损卦)
损卦卦辞及彖传: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i4)可用享,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易经第50卦鼎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易经第50卦鼎卦
损卦卦辞及彖传: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i4)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 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道德经》:“高者抑之,下着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道尚公,无过无不及。老子的天道损益,在于求平、求中(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损高补下,在诚与信。以诚信来做损益之事,当然元吉,无咎(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那如何做到“诚于中形于外”(曷之用?)。二簋(gui4)可用享。
“簋”,是古时重要的礼器,祭祀宴享时,用于盛饭食的器皿。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卦辞“二簋(gui4)可用享”,说明只要心诚,祭物虽轻薄,也没关系。
《论语.八俏》:“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在诚不在物,说的不就是二簋可用享。
孔子时代的儒家,其实还是比较灵活的,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一生都在恢复周礼,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孔子也能灵活运用周礼,必要时“二簋”也能接受,反映了孔子的时变和权变(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
孔子被称为圣之时者。说明孔子能与时偕行,应时而变。
时,当其可之谓时。“时”易经的核心密码之一,贯穿了易经的始终,时变、权变,与时偕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易经.系辞传》:“易之为书也,变动不居,周流注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曲要,唯变所适。”
刚柔损益、盈虚损益都在于识时、知时,唯变所适而趋于中(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大象传有言:艮上兑下,山下有泽之象。山高泽深,泽损其深以增山高,损己利人之象。君子修身在于损己利人,损己即止欲修行、惩忿窒欲。
《大学》:“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不满则忿。惩忿在正其心,平不满。
《论语》:“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惑即嗜欲,嗜欲深者天机浅。窒欲在止欲,嗜欲浅者天机深也。
孔子一生修身四绝:“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孔子的关于君子的自我修养。
“意”,是指主观臆断、凭空猜测,想当然。“毋意”,不想当然。一切以事实为依据。
“必”,是指必然、绝对肯定。“毋必”,不认为什么都是必然的。所谓事无绝对,一分为二,才是正确的。对事情不要求一定达到什么的结果。天下事半由人力半由天意,尽人事听天命,如果一味地追求某种结果,只能是自己平添烦恼痛苦。
“固”,是指固执己见。“毋固”,不能固执己见。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而事物和事件具有多面性和发展性,如果一味拘泥固执,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
“我”,是指自我、自以为是。“毋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所谓兼听则明,怎样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至关重要。
孔子一生都在绝意、绝必、绝固、绝我。四绝就是窒欲、克己复礼。
《道德经.二十三篇》:“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老子的四不,同样是窒欲、无为无争。
《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
佛教讲:人有“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贪、痴是欲,嗔是忿,是分别心。佛教讲戒三毒,就是惩忿窒欲。
《华严经》:“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大智度论》:“诸烦恼中,嗔为最重,诸心病中第一难治。”
《大智度论》:“佛曰:杀嗔心安隐,杀嗔心不悔,嗔之毒之根,嗔灭一切善,杀嗔诸佛赞,杀嗔则无忧。”
说到“嗔”毒,我佛慈悲都化为金刚怒目,杀气腾腾。
儒道释三教是修身养性、明心见性,说到底都是克己止欲,与易经的惩忿窒欲的损卦是一以贯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