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怕紧箍咒为什么不杀死唐僧(孙悟空为啥扛不住唐僧紧箍咒)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在取经路上,有两样东西是孙悟空形影不离的,一个是在龙宫抢夺来的金箍棒,另一个就是戴在他头上的紧箍。
不过这两个东西却也不是一样的,毕竟金箍棒是他自己想要用来打架的,而紧箍咒却是为了方便唐僧对他的管教而被迫戴上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从小看西游记的时候就好奇:唐僧念的咒语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西游记》中说,唐僧只要一念那个紧箍咒,孙悟空的脑袋就会被勒成一个葫芦,他有时候都疼的用脑袋去撞山。
那么,神通广大的猴哥为何扛不住紧箍咒呢?
我们先来看看如来定下的规矩,要想佩戴紧箍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点:神通广大。“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第二点:拥有自己的意愿不听从吩咐。“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就这两个条件一看,这不就是为猴哥量身定制的吗?
言归正传,唐僧念的紧箍咒到底是什么咒语呢?
其实就是当年如来在镇压孙悟空时,贴在五行山上的“六字真言”。也就是观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
这其实是一句佛家咒语,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意宝啊!莲花哟!
继续翻译呢,就是心如莲花般纯净,出淤泥而不染。
既然当初悟空被这些字压在山下500年都没有出现过头疼,那为什么他跟唐僧取经的时候,又重新受制于这些字了呢?
有3个原因:
一、孙悟空大闹天空,吃了太上老君无数灵丹妙药,如来将他压在山下也是为了让他能消耗掉体内的丹药,不过更多的是希望能磨炼他的心性,进行自我反省。
在山下的时光里,悟空只有一个人,也没什么能讲话的人,所以慢慢的变得安静了,所以六字真言也就渐渐失效了。
二、唐僧性格是愚痴的,这与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根本和不到一块去,刚开始的时候孙悟空对他当自己的师傅充满了叛逆心理。
而且唐僧每次念紧箍咒的时候,都是因为他认为孙悟空杀了不该杀的人,他心不像在山下时候那样静,所以就被6字真言察觉到了。
三、在西游记中有个说法是,孙悟空是“心猿”,而这“六字真言”,专克“心猿意马”,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悟空取经路上的不诚。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到了灵山之后,紧箍自己消失了。
先用六字真言镇压猴哥,而后又用量身定制的紧箍咒继续让唐僧管教猴哥,然后收为己用,不得不说,如来真是太“狡猾”了!
距离最早的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如今已经过去了34年,虽然只有25集,但整个剧组却足足拍摄了6年!
这呕心沥血的结果就是当时每当电视机里面响起那熟悉的片头曲的时候,孙悟空腾空一跃的那一刹那,大街小巷那是万人空巷。
可以说,在那个电视资源极其缺乏的年代,《西游记》成了无数孩子的童年,给了无数人遐想的空间,直至今天,看起来仍旧是回味无穷。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书的开头说:“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说你要想想知道这世间(众生万物)是怎么成功的,需要看西游释厄传,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
许多人认为,《西游记》不适合放在四大名著中,还有人认为,《西游记》就是哄孩子的东西。
但我个人认为,《西游记》可担四大名著之首,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喜欢看《西游记》,都会对看《西游记》有一番自己的理解,而像是《红楼梦》那种,就做不到这点。
它要求读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孩子看不懂,没文化的也看不懂,许多人更是看不下去。
大道至简!
《西游记》表面上看起来是四大名著中最没有内涵的那一个,实际上却是恰恰相反。
唐僧师徒一路上降妖伏魔,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战胜自己的心魔,而师徒五人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人,比如说孙悟空是我们的心——年轻躁动,唐僧是肢体,而猪八戒是我们的欲望,沙和尚是本性,白龙马是意志力。
有读者说,根本看不清《西游记》是正是邪,而我想说,你首先要明白,正邪到底是如何区分的。
想知道答案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原著出发,电视剧中的台词和场景并不能直接表现出原著中文字的大胆和天马行空,而原著更以当时难以接受的手法打破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正”的概念。
不少人都将《西游记》的价值低估了,许多人更是光看了电视剧便对它妄加评论,如果在书中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自己当初的理解是何等浅薄!
书中文字原汁原味,注解有理有据,比起电视剧的限制,文字更具有生动的表现力,朋友们可以在茶余饭后捧起这本无删减的《西游记》,打开科幻的大门,充实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这本无删减正版《西游记》,仅需28元,不过是一顿午餐的价格,却可以让你见到中华真正的文化底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