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海兴隆三章-1(李俊海兴隆三章-1)

来源: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

以下文章来源于乡愁地理 ,作者李俊海

乡愁地理

守得住历史记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情乡愁

枣酒万果红杯

“乡愁里的河北”主题散文大赛启事

乡愁地理版 || 省文研会版

(点击上面蓝字可见详情)

李俊海兴隆三章-1(李俊海兴隆三章-1)(1)

枣酒万果红杯“乡愁里的河北”散文大赛

参赛作品展示|承德篇

兴 隆 三 章

文/李俊海

沙坡峪岭话长城

早就听人说,长城脚下的沙坡峪不同凡响。清明刚过,我们就赴约去采风。

沙坡峪,因山地土壤尽是洁白漂亮易渗的细砂土而闻名。沙坡峪的山并不高,但地理位置险要,紧邻罗文峪关口,是兵家必争要地。相传,隋朝在罗文峪始建关寨,曾由一位叫罗文的武将镇守,遂命名为罗文峪关。据明代刘效祖撰《四镇三关志》记载,此段长城大部分在明洪武间(1368年至1398年)建成。我们沿着漫坡密匝的栗树林拾阶而上寻找拍摄点。开始,由于地势较低,找不到长城那雄伟的感觉,越是攀爬,越觉得有了一些意境。沙坡峪长城主体为石长城,墙体用大块石料垒砌而成。烽燧敌楼、战台、关隘等功能完备,烽火台瞭望孔是用规则的拱砖砌成,墙缝中的“千年灰”异常坚硬。那一块块五颜六色的长城石,明显不是本地的石料,想必是远处运来,巨大的石块上面纷纷附着了厚厚的苔藓野草,尽露沧桑亘古痕迹。踏上长城,人与山洪荒同框,站在先人的旷世作品之上,不禁为为古人们的艰辛和伟大沉痛喝彩。万里长城,每一段都有一个泣血的故事,无数逝去的灵魂在诉说。而修建者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阻隔另一个族群的迁徙进入。

沙坡峪长城是名副其实的野长城。城墙两侧都是近年来开垦的茫茫林地,坡上栽满密密麻麻的栗树,一些地方栽着梨树和山楂树。长城根上的杏花和桃花竞相开放,地被类野花野草已经繁花似锦了,大部分乔木和灌木正在吐绿,再现生机。沿着野长城的脊梁向上攀爬,迎接我们的是同长城一样庄重的松树和柞木。松枝苍翠欲滴,柞木叶子虽枯未落,红褐色的叶片迎风作响,像是在喧哗这里曾经的烽火轶事。偶尔,会被城墙上面碗口粗的荆条树或酸枣树拽住衣袖。坐下来与之对语,才发现它们也是在洪荒世界里经年累月修炼成的一尊尊寂寥王者,其实,他们根本不是树,是灌木。

爬到第六座烽火台时,鸟瞰到了沙坡峪的全境,关里关外的风物一览无余。蜿蜒起伏的长城将这个塞外村落反复拥抱了好几回,也因此衍生了山谷中一个个自然村落。放眼望去,远山如黛,青色氤氲,村庄周围被杨柳围合,一片片雪白的梨园依次与山谷接壤。黄褐色的沙山中,小村红瓦白墙以及一树树梨花格外地耀眼,炊烟袅袅,松鸦喜鹊结队从空中掠过,一幅绝美生动的塞上风景画卷。回望那一座座敌楼,巍峨耸立,飞云之下宛若丰碑。跨越时空,似乎又见那狼烟接踵与战马嘶鸣的壮丽场景。此时,摄影师们分别找到了自己的视角,诗人们干脆坐望城野,悉心倾听远古袭来的呼号声音,让过往的山风点燃胸中诗意。

登高远望,才发现低估了沙坡峪,这原是一片风云叱咤的山谷。

沙坡峪有两个关口连接关里关外,纵深较大,能攻能防,战略位置突出。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是冀东地区抗战的主战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孙永勤和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将军,都曾在这一带与日寇进行过浴血奋战。据向导林大哥介绍,1933年3月,中国守军(国民军)二十九军二师、二十六军四十四师,独立第四旅和东北骑兵第五旅先后在罗文峪、山楂峪、沙坡峪、孤山子、三岔口和兴隆县城等地进行过激战(称为长城抗战)。但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守军将士们被迫含泪向南撤退。沙坡峪村在1938年起就成为抗日革命根据地,地下党员陆续发展到20多名。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里,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积极参加抗日,成立青年报国队,有的为部队筹集军饷,有的报名参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38年,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率领的第二支队官兵,在沙坡峪长城一带与敌人周旋。1939年4月,包森率领的一个游击小组在遵化县孟家院活捉了日本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后被处死),使得日军闻风胆寒。包森将军在长城沿线先后创建了7个联合政府,发动抗日民众达200多万人。他们依靠群众,灵活机动,协同作战,以少胜多,经常出其不意地重创敌人,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巩固了冀东西部的根据地,消灭和牵制了敌人有生力量。当时的蓟遵兴联合政府下设12个区政府,沙坡峪、天高、地厚为第6区,区政府就秘密设在沙坡峪。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在长城罗文峪口以西野瓠山一带与日伪军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将军牺牲后,沙坡峪村的党组织会同邻村的党组织和报国队密切配合,冒着生命危险,几经周折,将包司令员的尸体抢运到沙坡峪,秘密地掩埋起来。当时敌人出重金悬赏包司令员的人头,情况十分危急,日伪军几次进山疯狂搜捕均未得逞。抗战中,日伪军为隔绝根据地间军民联系,将沙坡峪划为无人区,强行修建“部落”和“人圈”,对人民群众进行惨无人道的封锁管制。但村民们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筹物资、送情报、藏伤员,并掩护部队,参加战斗,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据统计,沙坡峪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60多人被杀害,加上在日寇“坚壁清野”中疾病冻饿折磨死的有上百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抗联人员和游击队员14名;先后有100多位八路军和游击队指战员,没有留下姓名和家乡地址,长眠于长城脚下。

巍巍长城作证,这里的人民与抗日军政指战员一道,用铮铮血肉之躯凝聚成一道抵御外辱的钢铁长城,书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

清明时节,是祭奠英灵的时候,长城脚下每一座英雄的坟墓,都有互不相识的人们祭扫。山野那一簇簇梨树繁花赛雪,宛如一个个硕大的花环,静静地依偎在烈士身旁。

穿过梨园,一个叫白石峪的山坳里,便是包森将军的墓地。苍松翠柏中,将军汉白玉雕像更显庄严肃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这位为民族壮烈牺牲的勇士鲜花、默哀,村民在雕像前向我们缓缓讲述着将军过去的故事。此时的空气已经凝固,乌鸦长叫哀鸣,人心比山沉重。静默中,我们极力地想象着这位以人民为父母,为人民而战斗的人民保护神,当年在保卫长城中的浴血奋战中是何等的威武和壮烈!英雄在天之灵是否想到过,在他曾经洒过热血的沙坡峪,如今到处山清水秀,万亩果园花果飘香,2400村民安居乐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人们丰衣足食,尽情地享受着美丽乡村的小康新生活!

山河无恙,长城依旧,英灵安息,壮怀激烈。英雄们的鲜血不能白流,也不可能白流!

我们发现,就在山谷深处那青山绿水间凸起一片灰瓦白墙的新民宿,据说到满山披绿的时候就能接待几百号山外的游客。民宿的周围,有长城守望,高山映日,碧水长流,花团锦簇,与秀美村庄近在咫尺,鸡犬相闻。这,正是山里山外的人们今后都想要的生活和意境… …

我们憧憬着沙坡峪那更加美好的明天。

致敬长城!

祝福沙坡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