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傅雷家书(傅雷家书赤子孤独了)

1

曾经看到一句话:一想到不用考试就可以当父母,简直太可怕了。我似乎是看到这句话,才惊觉应试教育的好处,人在对于未知的东西通过教育、通过考试来评判合格与否,过程中可能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正确,但起码制定了相对正确的轨道,那事情总不会太坏。

我在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以后,对其中的父母憎恶极了。我一直觉得是他们断了孩子自救的路,是他们亲自把自己的孩子一步一步推下了深渊。看到如此失败的父母,我只好寻求另一本书来平和我的心情,所以我翻开了《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在选编上更重视傅雷家书的思想性和丰富性,对傅家父子之间关于音乐、文学等艺术,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以及对文学艺术名家的品评等都尽量忠实收录。但是在每一封的家书中,纵观全书,更重要的是体现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与教育。看父亲写给孩子的书信,那一句句的唠叨都转化成浓浓的爱意,同时也教育着我鞭策着我。

励志傅雷家书(傅雷家书赤子孤独了)(1)

编辑 搜图

2

这本书大致是从傅聪在波兰学钢琴写起直到父母离世,讨论的内容广泛丰富。有生活中的礼仪问题,比如西餐就餐时把手放在桌子上而不是腿上,进房间时脱掉帽子的同时也应该把围巾一并取下;为人处事方面,教导我们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要给帮助自己的、关心自己的人给予回应,不然仅仅如果有感激之情却不表达,会让别人以为是忘恩负义;培养素养方面,傅爸爸时常给傅聪寄书,互相探讨文化方面的知识,让其在对其他国家有宏观的认识也能时刻襟怀祖国的一切;艺术涵养方面,相互讨论乐曲和音乐家,在交流中对自己好的一面巩固自信,同时也让孩子及时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及时补救。

读《傅雷家书》,读的不仅仅是父与子之间的交流,更是在读一本集礼仪、为人处世、文化素养、缅怀感恩的大教育。从书信中可知,傅爸爸是何等大家风范。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大原因也是取决于父母的涵养底蕴。以身作则,加上循循教导,下一代必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一封封书信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沉甸甸,每一封都满蕴真情。一来一去的时光中,他们的孩子长大了,成长着,他们依旧在操心着。从生活琐事到艺术教养,面面俱到。他们很骄傲地看着自己的长子在艺术上有一番成就,哪怕别离的揪心痛苦时刻侵蚀着他们。

3

然而在今天的社会里,写信并不常见,大多数都会通过打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这种方式固然快捷方便,却很难得知一个人完整的价值观、想法和认知。网络更多的是使用短句,词语,字,这些并不利于培养一个人完整的逻辑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这些家书看来就更加难能可贵的了。

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傅爸爸总是强调让孩子坚持写信,坚持用中文写信,因为那样不仅能锻炼身在异国他乡的孩子的母语,更是想锻炼他的组织能力和思考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变得愈加躁动,能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段文字的人越来越少,这也体现出为什么当代人在交友如此便利的网络天下却越来越觉得自己孤单。傅雷在信中时常会写到跟友人交谈的画面,尽管描述不多,但是那种氛围却依旧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脑海里。

4

在最后几封信里,尽管生活与当时时代艰苦,但是传输给孩子的依旧是爱国情怀。即使委屈,也依旧维护着自己内心的正义,甚至最后用生命来表达自己的不愧于心。最后一封遗书,不同于以往的每一封信,他们称他的儿子为叛徒傅聪,写下这封信的时候,内心有多痛苦和不舍。傅雷与夫人在赴死之际,遗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只是他们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儿子,也再也看不到未曾谋面的儿媳和孙子。

世界最大的悲痛无谓是生命终结儿孙皆不在侧,污名加深而不得辩解,含冤而死,留下带不走的人事眷恋。所幸,历史遗留给人们的依旧是他们对世人的教育奉献和无尽的怀念,人虽已逝,但真情不朽。

—END—

作者:Ali童鞋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