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在全国文化中心看市民文化生活)

微风拂水,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穿越时光;沉浸体验,与传承大师面对面感受非遗魅力;夜幕降临,于霓虹灯影间玩转文艺潮流……

近年来,在文化为城市赋能的时代趋势下,首都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多维度文化要素百花齐放、各种类场景内容推陈出新,不同年龄、爱好的人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正不断增强。

地方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在全国文化中心看市民文化生活)(1)

贾福林为市民讲解耕织文化

地方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在全国文化中心看市民文化生活)(2)

池尚明(右)讲解八达岭长城传说

地方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在全国文化中心看市民文化生活)(3)

周晓明(中)指导观众体验刻瓷技法

地方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在全国文化中心看市民文化生活)(4)

悬疑大会市集现场

抚今追昔话农桑

京味活动频出圈

“将近九百年前,有位画家兼诗人,画了一大长串画。不仅得到当朝皇帝的大力推崇,皇后还为其题词,被外国人称作世界最早的科普巨作。”

“大家看,画面中人物都弯着腰,牛的尾巴都夹起来,体现他们用力干活儿的细节,非常真实生动。”

“我们说国家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

台上,一位身穿布衫、头发花白的老者边展示幻灯片边娓娓讲述。在他面前,二十余位听众聚精会神,有的做着笔记,有的则将感兴趣的内容直接拍摄下来。

上周日,在角楼图书馆一层,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原研究室主任贾福林,作为主讲嘉宾,带领人们详细梳理了耕织文化的背景起源、价值意义,欣赏与品评了历代各版本耕织图。抚今追昔间,人们对中国传统农桑文化、“男耕女织”的美丽小农经济图景有了进一步了解。

“真长知识,看到古人那么早就能使用复杂的农具,很佩服祖先的智慧!”有听众感慨。记者注意到,席间还有四五位随家长前来的小朋友,遇到熟悉内容竞相“抢答”,十分投入。炎炎夏日里,角楼图书馆沉静阴凉,伴随一缕木香,令人心生安稳。

时光转回2017年10月,左安门角楼以图书馆的身份重张,对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它伫立在护城河畔,小巧玲珑、含蓄低调。推开古色古香的大门,十足京味儿则扑面而来。

一层作为活动与展览展示区,女红用的线板、收古董的小鼓、铛铛车的铃铛……北京城的悠长岁月,都在靠墙摆放的一溜儿老物件里凝固了。二层的阅读空间内,柿子、石榴、太师椅,又令人忆起四合院的生活趣味。

除向市民提供阅览服务外,角楼图书馆更以丰富的文化推广活动见长。就拿最近这个周末来说,除了贾福林的“耕种天下”主题讲座,人们还可以在“水墨牡丹”绘画艺术课上,学习如何既保留牡丹花的艳丽,又画出清新通透的感觉。在“光影初现北京城”主题讲座中,通过丰富的图片、绘画、档案文献等资料,看到规制宏大的旧日京城……

记者发现,这些活动都很受欢迎,往往名额放出不久就被预约一空,不少展览、讲座还曾因创意十足而频频“出圈”。秉承打造“最北京”图书馆的初衷,角楼图书馆以其鲜明特色,为读者提供了一处温情的文化心灵空间。

存量空间迎转身

综合体大有可为

“叮叮当当刻瓷声,大千世界在其中。”起源于宋、兴盛于清的刻瓷艺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有“瓷器上的刺绣”之誉。

在北京电子城新媒体园区内的“梦想书坊”,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市级非遗项目“北京刻瓷”第四代传承人周晓明,将这门艺术向观众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令人感受到其可视可触的肌理效果所传递出的意韵之美。

体验环节中,现场观众更能亲自动手,“以刀代笔”在纤薄的瓷盘上创绘。虽是几朵线条简单的花卉,想要雕琢得流畅清晰,也不免令人捏了把汗。

环顾四周,“梦想书坊”的大面积木色与花艺产品错落搭配,显得简洁温馨。琳琅满目的书籍与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周边白领与居民前来光顾。

作为朝阳区“城市书屋”之一,“梦想书坊”是由政府主导、社会运营、多方参与的泛社区文化综合体。主理人张玉彪介绍,电子城这间店面,已是“梦想书坊”在京开办的第10家空间。除了可供阅读、办公、会客,还不定期组织各种艺术体验、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7月以来,由梦想书坊、电子城新媒体园区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创新与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支持的《对话非遗》系列活动,每周都会在书坊举办1到2期。“北京刻瓷”是上一期的主题,本周一,“八达岭长城传说”又如约而至。

天界神仙、帝王将相、农民商人、狐鬼精怪……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传说凝聚了延庆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遗产北京市代表性传承人池尚明40年来走访、收集、撰写长城传说200余篇,延庆乡民文化的精髓、特色方言等都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

在活动现场,除介绍非遗项目相关情况外,池尚明更为观众讲述了数个具有代表性的传说故事。刚及花甲之年的他声音抑扬顿挫,犹如评书表演,跌宕情节引人入胜。据悉,接下来还将有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北京象牙雕刻、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等诸多非遗项目与传承大师陆续登场,为人们带来一系列非遗盛宴。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以文化为支点激活存量空间,“梦想书坊”这样有特色、有品质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闲暇时分,或许推开一扇门,就可偶遇一场新书分享,转过下个街角,便能邂逅一场艺术展览。氤氲的文化气息,正渐渐融入京城百姓的日常休闲生活。

文化消费新玩法

沉浸解谜逛市集

视线西移,傍晚,东四附近静谧的胡同间,不断有年轻人结伴而来,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当你收到这封邀请函,说明你已经准备前往体验黄金世界了。它固然美好,现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手持“L先生”发来的邀请函,隆福大厦是他们的目的地。领取装有神秘任务手册的黑色信封,伴随让人不由想要摇摆的热力电音,一场“悬疑之旅”徐徐展开。

若说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莫过于各类解谜游戏。自上周五起连续两个五六日,在隆福大厦与紧邻的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别开生面的《黄金世界》悬疑大会正火热开启。

个性潮玩、手作配饰、复古皮具、旧书画报……记者看到,活动现场近百家市集摊位次第排开,木架、白棚、串灯的搭配显得清新文艺,随手一拍都很“出片”。

而与以往潮流市集有所不同,这里更是悬疑大会的实景场地。据介绍,参与者需按照任务手册与工作人员指引,前往各打卡点收集线索或盖章,以破解故事最终结局。这些打卡点和线索便隐藏在市集摊位之中——找到某种标志,便能收集到一枚印章,和指定摊主进行交谈,即可获取线索关键词……边吃边逛边解谜,“沉浸式”的新鲜玩法令人大呼过瘾。

作为剧情“终点站”,活动期间,隐藏在隆福大厦9层的隆福文化中心也惊喜开放。网络平台上,这处露天空间已经被不少网红达人视作“北京最美天台”。夏日夜风习习,亭台楼阁、红墙黄瓦、青松灯影交相辉映,古韵气质拉满。每逢整点,还会有演员以话剧表演的方式,向观众呈现悬疑大会的故事结局,体验感十足。

“感觉整个剧情挺完整的。”“很好逛,比想象中还要有趣!”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不少参与者发布了体验笔记,晒出打卡大片、逛吃战利品等等。引得人们纷纷种草,计划“安排”“走起”。

工业风与艺术风相结合,古老与潮流相碰撞。在更新亮相后的隆福寺,近年来各类高品质文化主题活动、新颖的青年文化市集接连不断,早已成为年轻群体的文化消费新地标。如今,隆福寺二期正在建设中,未来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街区式文化商业,与故宫、王府井一同形成“文化金三角”,向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供给。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魏婧

流程编辑:u00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