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

文:竹史铁吏

明亡之前,是没有江苏安徽这两个省的,现在的江苏属南直隶管辖。清入关后,先把南直隶改叫江南省,后来因为“其省制过大”,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又被分成安徽江苏两省。

两省分别选了省内两府的首字,相连为名,江苏省省名取自“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安徽则源于“安庆府”、“徽州府”。康熙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临到这康朝末尾,江苏省出了这一位,清代三朝考霸:于振。

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1)

于振,字鹤泉。江苏金坛人,生于康熙二十年(1690)他爷爷叫于汉翔,山西学政。老爹叫于天骐,也是个有才有望的文人,可惜死得很早。所以于振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没从家庭背景中获益多少。

好在他有个优秀的老娘,自于振丧父之后,母亲每日耳提面命督促他上进。于振自幼本就好学,此时身负振兴门庭重任,越加发奋读书,以一手清新秀丽深富文采的好文章,在同辈学子中渐渐脱颖而出,而他的书法来自苦练工夫,端凝大方更是闻名远近。

皇天不负有心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经过两次挫折,三十岁的于振第三次乡试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举人,名列江苏第一,成了金坛名闻遐迩的解元郎。

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2)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于振去京城参加会试考试,很遗憾名落孙山黯然回乡。

不过有了举人身份,特别是堂堂一省解元,也足以让于振成为金坛读书人中的翘楚了,家声复振,衣食无忧。但于振并没放松,他受母亲鞭策,早把考上科举进入仕途当成毕生追求的目标。解元并不足够,他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依然苦读不缀。

机会真是总留给有准备的人,第二年冬天,康熙就死了。1723年成了新皇雍正的元年,雍正登极,按规矩特设了一个恩科,于振再赴京城,这次有了经验,一切顺风顺水他先中会试,在随后的殿试里被雍正亲自点中,成为雍正朝的第一位状元郎。

雍正自己点的第一个状元,自然大受他的重视,不但进了翰林院,授予修撰官职,还让他入值南书房侍奉。虽然官职只是从六品,但谁都知道于振前途不可限量。

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3)

雍正对于振,好得简直没话说。雍正二年(1724年),于振第一次外派,在河南担任乡试考官。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让于振加入了编修《子史精华》的队伍。赐澄怀园给他居住。雍正五年(1727年),子史精华成书后,于振出任湖广学政。独立主持乡试,这是准备大用于振的节奏。

可偏偏就是此时,出了事。于振这人心慈又少年得意,考虑湖北人口众多,考生读书不易,就自作主张多录取了两个举人。这可决不是一个小事,各省的录取名额都是有限的,如果都按照考官的心愿任意增减,国家选才岂不成为儿戏?说重点,这在当时可以闯下了弥天大祸。

于振暂时被贬为行人副司,等待调查结果,虽然查实他没有任何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劣迹,但雍正最重谨严,大失所望之余一样大发雷霆。虽然没有要于振的命,不过革去了他的所有官职和功名,直接贬为庶人。

正所谓一朝升天,一朝落地。

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4)

然而,更糟糕的还在后面。万般沮丧的于振回到家乡,更大的打击接蹱而来。

他的母亲因为于振被贬受了大刺激,一病不起而去世了。于家的家族邻居都对他一片斥责之声,短短的刹那间,于振声名官途慈母俱失、尤其丧母,对幼年丧父的于振来说,人生最大的打击可能莫过于此了。

此时,于振三十八岁,年近不惑。

他告知族人,从此为母亲守孝,闭门谢绝一切外客,旁人皆以为他万念俱灰,离死不远了。谁知于振选择了另外一种怀念母亲的方式,躲在家中继续攻读。是的,他还要考!

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5)

于振仔细看过条目,原来雍正的责罚,只是取消了他当时的所有功名,但并没有禁止他继续参加考试。

于是,于振便从此处着眼,败而不馁,又重新开始了一段科举考试之路,也成就了一段清朝的人生传奇。

就这样,他顶住旁人异样的目光,重新考上了童子、秀才、举人。这本是他少年时走过的路,年至不惑,又故地重游,再走了一遍,由于人生中大起大落的际遇,他比一般人多了更多的深刻认识,也对书中的哲理有了更深邃更透彻的认识。他的文章和书法本就修丽大方,比上次科举时,还更加精到旷达了!功名试关,对他来说简直如同信手拈来一般。

当然,于振还是留着一层戒心,不敢去参加京城会试。再触怒强硬的雍正,也许就不是废为庶人那么简单了。

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6)

但机会终于还是等来了,因为这一任皇帝活得并不久,1735年,雍正死了,乾隆继位。于振决定再去京城,再考一次会试。这次又是乾隆元年(1736年)增设的恩科。一晃眼,离他中状元已经有一十四年,这一年,于振已经是四十六岁了。

不过,这时他接到了一封信。户部尚书史贻直推荐他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这个考试算是科举外的另一种国考,清朝只举办过两次,一次康熙一次乾隆。)尚书大人这样做的主要缘由,大概也是不想于振再中进士,从而犯到雍正的尊严,留下后患吧。

于振从善如流,经过博学鸿词科考,名列一甲第四名,第一名被一个叫刘伦的武进士夺走。不过无伤大雅,于振重新被授职翰林院编修。完成了人生一个涤荡起伏的轮回。

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7)

乾隆二年的会试,于振的堂弟于敏中,以一甲第一名身份在殿试中被点为状元。金坛于家出了两大状元,也成为了这座城市历史上的一个永远的骄傲。

乾隆和他爸一样,对于振也相当信重,继续让他干学政官,乾隆三年(1738年)于振出任江西主考。乾隆五年(1740年)转福建学政。之后回到翰林院编书,并成为乾隆的侍读。

于振潜心学问,生平著有《清涟文钞》12卷,《南楼诗草》28卷,也留下不少精美的书法作品,在乾隆十五年去世,考霸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乾隆状元一览表(康熙解元雍正状元)(8)

考上状元,成为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大约是古时文人们最辉煌的梦想了。可试想一位春风得意的状元郎,被革去功名贬为庶人,母亲因此去世,族人唾弃,又是人近中年,换到任何一个人身上,哪该又是何等的失意?大概很多人都会自暴自弃甚至干脆随意自了残生了吧,然而于振,不但没有消沉,而是东山再起,写就了一段状元之后再进士的神奇励志故事。

这故事告诉我们,传奇之后,也许还有磨难,而磨难之后的再写的传奇,才是真正的传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