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

引言:2020年年初,我们度过了一个极其特殊的一年,没想到全国人民从共度春节变成全民坐月子,直到2020年5月疫情才逐步得到控制。眼看着冬去夏来,疫情期间许多女生足不出户。大家开始犯愁原来的a4腰有了小肚腩,新一波的减肥又要开始了。这让很多女孩羡慕唐朝时期的以胖为美,毕竟对于现代社会流行的骨感美来说胖简直不要太容易,真恨不得生在唐朝当一把像杨贵妃一样的胖美人。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1)

A4腰规范图

不过每次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非常奇诡,为什么会中国有一个时期在审美上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利用这个假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考证后让我大吃一惊。首先说结果,在这里很遗憾地通知各位小仙女们可以醒醒了,想不到在唐朝苗条依然是汉人审美的主流!我们对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点,主要来自于杨贵妃。除此之外就是唐朝的仕女图陶俑和壁画,这艺术作品展现的女子体态给我们了一种圆润雍华的感觉,这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和受当时胡风的影响后的结果,并不是当时真正的情景。

初唐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唐朝以前各个朝代都以女子身材纤细为主流。汉朝时期以身材纤细婀娜体态轻盈,独创掌中舞的代表人物赵飞燕。隋朝时期,保留下来的莫高窟壁画中的伎乐,娉婷袅娜身姿曼妙。魏晋时期崇尚女性“纤细轻盈”,对男子都以“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丰朗俊逸”为美。这种以瘦为美的审美,一直延续到了唐朝初年,唐朝汉族群体承继于隋,上接魏晋南北朝,仍秉持前代遗风,形成“以瘦为美为美”的风尚。

唐初文人笔下女子都是纤腰袅袅的形象。初唐诗人刘希夷所写的的《春女行》一诗中,就有“琼容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这样的句子。唐初僧人法宣曾在《和赵王观妓》诗中云" 城中画广黛宫里束细腰"。吴少微在《怨歌行》中写道,“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杜易简《湘川新曲二首》诗中亦有"弱腕随桡起,纤腰向舸底"。这些诗句里字里行间表露的都是对“纤腰美女”的欣赏。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2)

《步辇图》局部图

除了诗句,绘画、陶俑、雕像等表现的女性形象也是以“袅袅婷婷、仪态万千、纤腰细面”的特征出现。都可以看出在当时仍是以瘦为美的审美观作为主流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在绘画上。初唐画家阎立本《步辇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画中世芳唐太宗左右的九个宫女,身材无一例外,都是四肢纤细赢弱半点都无肥胖之感。

与唐朝汉族群体不同,李唐王朝有游牧民族血统并且有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决定了皇室对女性健康体魄的欣赏,胡人以游牧为业,首先关心人口生养,由于早期医疗并不发达没有刨腹产等技术。盆骨狭小的妇女容易难产,在那个时期一旦出现难产基本上是一尸两命。所以体型健壮容易生产的女性更受到游牧民族喜爱。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3)

女性盆骨结构

其次胡人妇人也从事渔猎生产劳动,女子骑马射猎与男子无异。这就形成了区别于汉族在农耕文明影响下从事纺织业妇女的强健体魄,作为统治阶级更容易向全社会阶层推广,唐朝统治者的个人喜好也引导者审美标准。这一时期的风向并不是肥胖而是健壮的体魄。

唐朝与其他朝代不同,曾有女帝武则天执政,这让唐朝的女性相对自由,尤其这一时期胡文化传入汉文化当中,贵族民间,多有女子着胡服穿男装,男靴,女子服装男性化了。足够开放的民风正好方便了女性体育的发展,这个时期女子被允许公开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唐朝“胡化”,冲淡了儒家理学,兴起了崇尚健美之风,女子审美就在这样一时期,开始出现力量与健美的审美观念,权贵已经影响到了原来汉民族的审美风尚。

盛唐风尚,“丰神绰约出芙蓉”

史学书中所指的盛唐,也就是在唐玄宗统治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开元盛世,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时代,也是《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发生的背景。这一时期的唐王朝,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整个社会注入了生机活力,出现了令后人赞叹少有的景象。盛唐时期万邦来朝的景象,由于政治的高度开放,各种文化交流互通与130个国家都有往来,唐朝首都陪都,长安,洛阳成为文化商业交流中心,各国使者商人都汇集与此。使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写道:“短长肥瘦各有态,环肥燕瘦谁敢憎”,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环肥燕瘦各有各的好,正是多元文化的相互兼容。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4)

《虢夫人游春图》局部图

所以唐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外表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也是唐朝政治和经济上的诉求。我们仔细分析唐代雕塑与绘画的发展就会发现和欧洲油画发展一样,早期都是服务与贵族和皇室。那么这些服务于皇室的绘画就要满足皇室精神诉求的需要。看起来是记录皇室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所绘承载着体现大唐风貌和大唐的威武气魄的使命。

仕女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张宣等人作为宫廷画师,他所画的仕女图都是上层社会贵族生活景象,你要是把人画瘦了让番邦以为我们粮食生产出了问题,这个就是大事了。例如《虢夫人游春图》中的虢国夫人为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姐,他们生活奢侈享乐,体态丰腴,雍容富贵。能被宫廷画师张宣所画保存完好并传与世,这就与他们本身阶级有关,所以唐朝以胖为美主要还是在皇室和贵族阶层之间。作为一个画师不管对方真实体态如何,必须要画出符合当时主旋律的画作。

这就好像现在手机没有美颜功能直接就被抛弃,那个时代的画师没有增胖功能会被直接杀头。那个时候的客户看到画的不够胖会觉得你把我们家女儿画这么瘦,是瞧不起我们家,认为我们吃不起饭吗?

虽然民间没有这个攀比之风,但是平民本身是没有资格请有名画家做像的,更别提流传与世了,这就导致我们现代并没有多少关于唐朝女性纤瘦体态的画作。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5)

作为盛唐的代表女性,杨玉环,许多诗人都曾描写她。我们再来看看关于她的真实历史描述。

杜甫的《丽人行》中就描绘了杨玉环的体态:“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均”,杜甫在诗句中一字未提杨玉环胖,而是说他皮肤细腻身材匀称适中。《旧唐书·杨贵妃传》评价杨玉环:太真姿质丰艳。说明杨贵妃是丰腴艳丽之美,而非肥胖,这两者的差别可想而知。在《开元天宝遗事》说她“素有肉体,至夏苦热”。杨贵妃的“素有肉体”,绝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肥胖而是体态丰饶、肤白丰腴,甚至有少许肌肉,和《杨太真外传》上所说的贵妃“微有肌也”一个意思。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6)

《妖猫传》杨玉环

杨贵妃作为当时的舞蹈家精通唐朝的“健舞”和“软舞”,一曲《霓裳羽衣舞》虽已经失传,但成为影视剧“争宠”的标配。除此之外,一个舞蹈家既要轻盈柔曼,又要飘逸敏捷。精通舞蹈的杨贵妃就更不可能是一个胖子。

又由于唐之前的南朝、唐以后的宋朝,都是以痩弱作为美的标准,盛唐时期的“身材匀称”,却是易使人误会是肥胖,但其实这个意思仅仅是健康匀称正正好的意思。我们即使把开元时期的唐朝称作“盛唐”,事实上,这段时间并没有在整个唐朝历史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不能保证平民吃饱穿暖,以胖为美也不是普遍现象,仅限于贵族阶层已婚妇女,而出身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依然是瘦弱轻盈的形象。

安史之乱后,“舞柳细腰随清拍”

安史之乱,打破了盛唐的太平盛世,从前的繁华万国朝拜的景象也不复存在。唐朝由盛转衰,唐人心中洒脱开放与豪迈,都被淹没与战争的之下,以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处死为标志,哪怕是“以胖为美”的贵族审美观也被扭转,又回到以瘦为美的时代。

除此之外,国力日渐衰弱,北方胡人发动的安史之乱,唐人认为唐朝皇室是动乱的主要原因,使唐人从崇拜胡风到厌恶胡风并要求恢复中华传统统治,“胡风”渐渐又被传统审美所取代。李白的《西上莲花山》中就写到“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安史叛军茫茫一片。烧杀抢掠血染野草,豺狼们封官拜将横行中原。可以看出他对胡人胡风的厌恶之情。正因如此,这个时期的审美又发生了转变。人们不在喜爱女性的体态匀称健康艳丽,纤瘦轻盈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7)

《安史之乱》

唐朝中后期,各类文艺作品中都表现出去胡崇汉的文化纷争。李商隐在《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中写到“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章孝标在《柘枝》一诗中言道:”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鲍溶在《 霓裳羽衣舞》亦云“素女腰支轻若燕”。这都表明着又回到了汉民族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绘画作品里《阆苑仙女图》的宫廷侍女也又恢复了纤细窈窕的形象。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谬传(8)

随着社会动荡个不断发生的战乱,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东躲西藏逃避灾难,在逃亡过程中不提平民百姓,就单说贵族妇女衣穿住行即使有人照料也经不起长途跋涉担惊受怕,就算有丰腴之感也必会消瘦。李涉就在《竹枝词》中写到:“细腰争武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反映战乱对女子形态的变化。

由于连年战乱,兵员的需求大幅增加,兵役繁重家庭中的男人被征用上前线后,没有了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力只能由女性操劳农业。这个时代的贫民女子除了照顾父母子女还要从事繁重的劳作,体态如何丰腴的起来。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描写这一残酷景象,“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可以看出中晚唐女子由于繁重赋税下劳逸艰难的生存环境。与盛唐女子的丰富的物质基础相比有明显差别这种差异使中晚唐女子日益消瘦。也使唐朝后期以“胖”为美的风气逐渐消失。


后记:通过大量历史文献的考证,我们发现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人类往往以稀有为追求目标,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胖是一种难得的现象,所以大家追捧。而现代生产过剩,瘦就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现在在很多非洲生产力低下的区域还是以胖为美。所以唐人认为的丰腴也就是不瘦,最多是体态均匀,而且主要是宣传上的需要。在民间汉人的主流审美还是苗条为主。

现代社会审美不知不觉发展到一种过于极端的状态,出现了从“A4腰”再到“蚂蚁腰”这种对现代女性越来越畸形的审美标准。也许大家都要去想想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