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岁月深处(乡土散文蟋蟀在堂)

乡土散文岁月深处(乡土散文蟋蟀在堂)(1)

我的房子在三楼且靠西山,我极喜欢进门就被阳光拥抱的感觉。

目及所至,毫无屏障。稍远处,一排法桐在微风里摇晃着满树碧绿的铃铛,“飒飒”而动;对面是一排白蜡树,叶子比法桐的颜色深了许多,透着油亮亮的墨绿;而我眼前,或是开满黄花、亦或结满小红灯笼的栾树。高高低低的树,深深浅浅的绿,或黄或红的花,仿佛谁都不愿意弄出声响。它们就那样悄悄又霸道地闯进我的窗户,塞满我的眼睛,浸润我的心房。

浓密、高大的树荫里是一片绿毯似的青草,其间高挑着小小的黄菊,鲜艳夺目;时有粉红的栾树小灯笼飘洒下来,如蝶般飞舞着。不远处,铁篱笆上点缀着开着白碎小花的爬蔓藤萝,外面静立着一排墨绿色的青桐,几只喜鹊在林间穿梭,一副忙碌的样子,把刚才的宁静喧嚣的有几分热闹。

我常常这样看着窗外,见证一些生命在岁月里静默的生长。它们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也或在林间孕育新的生命……

秋虫知时节,常常在夜里窗下鸣叫,心里也便忽然多了些许悲凉的意味。“纺织娘”低吟着“白的黑的姐姐拆滴,红的绿的姐姐做滴”,提醒母亲们别忘记给孩子们做棉衣。而阵阵蟋蟀的鸣声也随合在一起,整齐中又有些参差的调子,此起彼伏。恍惚之间,细细算来,离开亲爱的土地已经有十四个年头,我也就整整十四年没有那样真切地与蟋蟀息息相关,同窗共枕,没有那么近距离看着它们倾情演唱了。

乡土散文岁月深处(乡土散文蟋蟀在堂)(2)

就像此刻,忽然就怀念起那整夜整夜的蟋蟀声。

“㘗,㘗㘗”……一只蟋蟀清脆的叫声打乱了我的思绪,我为自己的臆想感到好笑。还没等我笑出来,几声连续的更加清脆的蟋蟀鸣叫让我确定,有只蟋蟀闯入了我的领地,它就在我的房间!顺着叫声,我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终于在书房的兰花花盆里找到了私闯民宅的小东西。这是一只个头极小的蟋蟀,头北尾南正那里忘情地振翅高歌。借着手机电筒的亮光我就能把它看得清楚明白。它是怎么进入到我的书房的呢?我无从知道;它这小身体何以发出那么高亢的声音呢?我无从知道;或许它是被我屋里的灯光吸引来的吧?我也无从知道,但它却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惊喜和感动。只见它的触角不停地上下摆动,翅膀轻轻摩擦使它的“发音镜”产生震动,便发出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在夜间更加的清脆、辽远,年轻时不太在意的声音,此刻听来却是那么的顺耳、熟悉又亲切。那些久远的少时记忆,又从“㘗,㘗”的声音里涌向心头。

故乡深秋的原野是蟋蟀们的集结地,狂欢所。每到秋收时节,砍倒的玉米秸下,打下的玉米叶中,地头的柴草堆里,到处是蹦跳着的蟋蟀的身影。它们成了我和伙伴们可追逐的对象,即使被庄稼棵子或土坷垃绊倒,也不会有哭鼻子的。随着蚂蚱的飞起、蟋蟀的蹦跳,我们也变成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远忽近的流动的风景,在夕阳的暮色中,在袅袅的野烟里,与漫天的飞虫融合在一起,醉成最美的秋色。那小小虫儿,仿佛稀世珍宝,被我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里,想象着挂在床头伴我入梦的种种美好与幸福,一下子就醉了。

乡土散文岁月深处(乡土散文蟋蟀在堂)(3)

对于劳碌的大人来说,就个小菜喝壶老酒,便是秋忙中对自己高规格的犒劳,而蟋蟀算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尽管带着土性的味道,尽管远没有蚂蚱味美,但依旧是上好的下酒硬菜。但对于像父亲这样吃菜挑剔用量又极少的人来说,宁愿吃两个蚂蚱崽子,也不会吃那一大串的蟋蟀。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所有的疲劳与不快仿佛都被这一盏酒、一撮蚂蚱一笔勾销了,父亲和母亲也一笑泯恩仇的感觉,一切都恰恰好。而我正躲在角落里,逗引着小泥瓦罐里的小东西玩得不亦乐乎。

思绪犹留在故乡的庭院,房间的那只蟋蟀又在耳畔歌唱,是鼓励我对它的凝望与喜欢?还是呼唤自己的爱情?我知道,这蟋蟀已不是我从豆叶下捉到的那一只;更不是故乡原野中的任何一只……它的叫声应和着屋外的同伴们的叫声,时而错落有致,时而重叠合唱。听着,听着,仿佛已不是记忆里蟋蟀所鸣叫的味道。


审阅/终审:严景新

简评:思绪犹留在故乡的庭院,那些蟋蟀又在耳畔歌唱,思念与日俱增,此时秋日里那亲情的画面如期而至,美文共享,与你同行。


作者:柴翠香,曾用笔名问斜阳、紫陌等。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