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商君书原文(重读商君书商鞅是)

历史上的每一次变法,都是有时代的特殊性的,是当时当地当人的需求,决定了变革的目的,以及成效。

因此,所有主导变革的人,都是有时代的需求作底,因此,一定会有时代的局限性。而写历史的人,一定是站在获利者的角度,讲述变革的现实意义的。因此,有人说,看野史,或许还能看到更多当时真实的模样。

相隔十几年,重读《商君书》,对商鞅的观感,大概是因为年岁日长,居然与年轻时大相径庭,只蹦出了两个字:“打手”。

了解过商鞅变法的朋友,大概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只他的三条变革法令,也够得上贻害千年了。

商鞅商君书原文(重读商君书商鞅是)(1)

01

第一条:弱民、愚民

这一条在整个封建时代,都可见踪影。为什么?因为,对于封建国家机器掌控和驾驭的角度讲,它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效果的。

商鞅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什么意思?

《商君书·弱民》里是这么说的:“如果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动力;富有之后,就会淫。”

这里商鞅所谓的“淫”是指求智欲。如果老百姓一直穷,就会有人思考为什么这么努力,却还是这么穷。深究下去,就会通过观察、对比、质疑、读书等手段,去探究真相。

于是,老百姓如果有了“淫”之后,国家就会有“虱”,就不能强盛。这个“虱”,就是指那些开蒙的人,那些启智的人。就像新文化运动,都是启智的人在带头。因此,愚民政策就有了,比如隋唐以前,老百姓是不能读书的,其实封建时代,普通老百姓是读不起书的。

那么,要愚民,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弱民,就是国家必须想办法在百姓富裕后“合理”拿走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再度陷入贫穷。如此,才会重新激发百姓的求富动力,他们为生存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求智,国家也不再有“虱”了。

在商鞅看来,这种让国家富有而让老百姓保持贫穷的治国方法,可以使国家双倍强盛。

从整体逻辑来看,商鞅就是要让老百姓始终处于温饱线附近,不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富了,就会有追求,会有想法。只有让他们处于一直挣扎忙碌的状态,才能显出国家的恩威。

这一条的贻害极大,不仅遏制了大众的智慧,更是阻碍了文明进程。

商鞅商君书原文(重读商君书商鞅是)(2)

02

第二条:重农抑商

封建时代的商业文明发展缓慢,是因为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的土壤上,生长了相应的政治体制。

在封建时代,商人的地位极其低下。比如宋朝,老大嫁作商人妇,这是一种耻辱,是不得已的选择。那些富商,为了能够让自己显得有点社会地位,都会用许多你无法想象的办法,去与士大夫阶层产生关联。

可是为什么要抑商?

在商鞅看来,那些有钱人,是国家控制中比较难的。他们就是那些“虱子”,是容易不听话的。因为,他们有钱,你的小恩小惠根本打动不了他们。他们不像普通老百姓,因为贫穷,就容易为利所动。而有些人富可敌国了,那就是更大的危险。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但凡大富之人,结局都不太好的根性所在了。

还有一层,商人多流动,见多识广,消息灵通,更容易看明白一些事情。

所以,抑商,本质还是控制老百姓的收入,控制他们的智力资源。

商鞅商君书原文(重读商君书商鞅是)(3)

03

第三条:严刑酷法

商鞅可以算得是酷吏吧,或者是酷吏的始作俑者。

为什么要这么多惩罚人的玩意儿?目的就是恐吓老百姓,那些法令不执行的,就会以这套刑法来驯化你。后来汉独尊儒术,重启仁义礼教,是吸取了秦的严刑酷法的教训。

商鞅变法在刑法上,就有强制百姓互相告密,有“奸”不告者腰斩;百姓只许务农,从事其他职业者,以及懒惰而致贫困者,全家没收为奴;改革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连坐法;……

每一条,读起来都是毛骨悚然,“腰斩”、“连坐”、“告密”等等,可以看到人心惶惶,看到酷法惊悚,这样的法令面前,老百姓无不噤声,无不胆寒。

可是商鞅说,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这种强盛的背后,是机械存活的老百姓。

由是,商鞅其心可诛。

商鞅商君书原文(重读商君书商鞅是)(4)

04

历史证明,商鞅的法令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公元前338年, 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有人说,商鞅死在了自己制定的法令之下。

实际上,是他的一套变革措施,因为有国家机器的支撑,以及法令本身强大的威慑力,老百姓不得不遵从。

与其说商鞅是国家机器的“打手”,不如说,这本身就是反人性,反规律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