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视新品计划:从产品定义看市场策略

“5月15日下午14:30分,小米公司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会,本次发布了新的小米电视2代产品,以及小米平板电脑产品。”

小米电视新品计划:从产品定义看市场策略(1)

之所以用这么新闻联播的一段话作为开头,实际上反映了很多采用各种方式围观发布会的网友的心声,这次发布的电视产品没有那么激动和尖叫(金错刀老师抱歉啊和您的看法不太一样,您接着尖叫您的,不碍事儿)毕竟小米已经快半年没有推出价格是四位数的产品了(没记错的话,上一个应该是小米3手机吧),小米电视2的价格和上一代产品相比较,竟然还出现了1000元的暴涨,相信现场的每一个人在看到雷布斯打出3999 这个价格的时候,都在嗤之以鼻:还用这招啊,下一页就是2999对吧?有点新套路没?

但是可惜,这么美好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价格也还是固定在了3999这页PPT上,全场这下子倒是真的骚动了:小米黔驴技穷喽,第二代电视变化也不大,凭啥多要1000块钱!

从小米历史上的种种决策行为来看,雷布斯应该不缺心眼也还不到得阿兹海默症的年纪,他应该能够清楚的明白第二代产品价格上浮1000元会意味着什么,所以对于我们而言,也有必要多个心眼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小米把电视做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次在产品定义上的几个变化吧。

首先,使用4K屏幕。

小米电视新品计划:从产品定义看市场策略(2)

不想再浪费口水去反复的解释4K屏幕的价值和不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智能电视行业观察团队的一篇文章《4K,智能电视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http://www.huxiu.com/article/30890/1.html)文中已经有了充分的阐述,那么小米为什么要做4K?其实我觉得最后就总结为6个字:看未来,不掉队。电视行业有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就是硬件通常走在内容前面,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3D,这次的4K也不例外。虽然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有观赏价值的4K内容(有读者问什么是有观赏价值的4K内容?这不好说,不过你要是愿意天天看少女时代吃烤鸭的话那就去吧)加在一起还是个两位数的水平,但并不妨碍4K视频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光明的未来,就像比尔盖茨说的,“我们总是高估在未来两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但却低估未来十年可能发生的变化。”电视作为耐用消费电器,寿命应该是5-8年以上,作为电视产品的消费者,有的是耐心陪伴着4K内容一起成长。

其次,主芯片的切换。

小米电视新品计划:从产品定义看市场策略(3)

对于一台智能电视而言,如果评价的时候没有提及芯片平台方案,应该说这类评价都是耍流氓。同第一代小米电视相比,在硬件平台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没有继续使用高通方案,而是改换成Mstar的6A918。其实不仅是小米,同样在第一代产品使用高通方案的联想和乐视也都在后续产品上选择放弃了高通,对于这样的选择我们认为从成本或者合作伙伴关系角度来看都不一定是主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选择高通方案就意味着要选用高通主芯片 独立电视芯片的“1 1”方案,在实现某些特定功能时这两块芯片之间要使用UART进行通信,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开发难度与技术风险,而采用单一的方案则不会遇到这些问题。随着传统电视芯片行业厂商逐渐增大了对于智能电视的支持力度,以MStar的6A918为例,四核心以及对于H.265压缩技术的支持已经非常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Amlogic和MTK也已经在自己后续的产品规划中布局,对于丰厚的电视芯片利润是不会轻易拱手让给高通等厂商的。

再次,SoundBar和低音炮成为标配。

小米电视新品计划:从产品定义看市场策略(4)

其实对于电视而言,低音炮和SoundBar都不是新鲜东西,关键是怎么个卖法:去电视卖场看看,已经很少有标配SoundBar的产品在售,大部分都是作为选件,也就是按照用户的需求单独购买。另外让我们惊讶的是,据小米内部某深喉透露,低音炮和SoundBar并非采用Pickup现有产品后贴标实现,而是结合小米对于音效的要求进行全新开模设计并且将会作为标准的配件来进行销售,考虑到专利以及开模等成本,这一块对于整体的BOM成本增加可谓影响巨大,对于这笔钱花得是否合算,现场嘈杂的环境以及我们的木耳并没有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想要搞清楚这一点就需要在更贴近家庭客厅环境的体验空间亲自试听了,或者就请小米的用户体验团队进行一次双盲测试后给出一份靠谱的报告吧~

最后,外观设计能力有提升。

小米电视新品计划:从产品定义看市场策略(5)

不准备把小米电视2和某互联网视频公司的产品在这里作对比,否则估计又会引发骂战,先和第一代产品比比看。如果说设计风格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那么外观能力则是可以实打实用肉眼分辨的:第二代产品在精致感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从电视边框的细节处理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出这一点(很抱歉糟糕的摄影技术完全没办法支撑这个论点),另外全新的底座设计也取代了前期产品Pickup的设计,更能吻合电视整体的设计思路。

现在该是抖包袱的时候了:小米这么做电视,目的何在?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回到电视本源,继续按照做电视的方式做小米电视。听着有点拗口是吧?要想读懂这句话,需要先来解释一下现在的电视是怎么做的。

大概在3年前,智能电视的出现让互联网视频网站第一次和传统电视机厂商发生了联系,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各个互联网视频网站扎堆一样冲进这个市场,争先恐后的目的,无非是想要给自己的内容增加一个展示空间(说穿了就是继续开展圈地运动),其中还有手段更为激进的某司则是卷起袖子决定自己上,直接给自己的内容配上一块屏。总而言之,一时间在智能电视上内容这个概念还乡复辟重新做了主人。而依然是在同前面提到的这位小米内部深喉聊天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小米需要想清楚,如果没有内容,电视要怎么做。”我们知道从小米发布盒子开始,小米盒子乃至小米电视的内容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外部合作上首先是与迅雷的绯闻不断传出,而在小米生态链中支持与小米手机的多屏互动以及小米路由器的设备协同,王川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于对于内容的追逐;可以想象的是小米定会尽快丰富自己的内容储备,只不过这块短板被补上之前,就要什么都不做么?

当然不是。

作为一台智能电视而言,在线视频服务方面只是内容上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基础是要让自己成为一台合格的电视,这也正是为什么小米的新品开始强调外观制造工艺,以及音效的原因:这正是之前互联网厂商电视饱受诟病的短板,也正好是传统电视企业长期以来的优势,特别是音效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向强调视听体验的日韩系厂商挑战的开端。

小米电视2的预计销量,据爆料小米内部口径已经超过百万,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单单从小米的现有用户群去发掘已经远远不够,必须要想办法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电视企业要第一次要进入到传统电视企业的保留地去打一场阵地战;这时候回过头来看看小米的策略,就非常清晰了:用第一代产品在体验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口碑,同时也是一个设计方案快速试错以及软硬件方面积累经验的过程,而第二代产品则会成为抢夺市场份额的主力军,不仅仅依靠现有的电商平台(小米网)去继续在米粉中发掘销量,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的电视销售领域和其他电视厂商开展正面的竞争。

-------------------------------------------------------------------------------------------------------

作者介绍:小碗儿,90后北京土著小丫头,“爱吃还得减肥,就得用小碗,搁北京话叫小碗儿,”互联网电视行业圈,内容服务从业者,智能电视行业观察团队成员。欢迎关注智能电视行业观察的微信公众号,搜索“SmartTV_Observation”或“智能电视行业观察”即可添加。

本文为雷科技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