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待在高温环境下)

怪事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

继各种病毒席卷全球外,高温也成为了一个多个地区人民的关注点。

要知道气温达到35℃以上,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随温度变化而增大,因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特别是老年男性。

寒冷天气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待在高温环境下)(1)

自进入7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时常保持在38℃左右,恰逢三伏天高温又高湿,人体全身的血管都处于一个扩张状态,再加上体内缺水,增加血液黏稠度,促使血栓生成,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高温是怎么伤害心血管的,家医君给你详细说一说。

心血管在高温下,是如何被“蒸”坏的?

影响一:血压波动幅度大

说到夏天,许多人一下便联想到昼长夜短、天气炎热,随着晚上的时长变短,人们的睡眠质量也受到影响,加上夏季蚊虫多,一到晚上,蚊子在耳边嗡嗡不停,也会让本就不优的睡眠质量变得更不好了,而睡眠也会影响血压的波动幅度,增加心血管承受的压力。

影响二:诱发急性心梗

一到夏天,大家都喜欢待在空调房内,一般来说,空调房温度是在26℃左右,也有些人喜欢把空调温度控在23℃,而室外的温度远不只有30℃。要知道当温差超过7℃时,人体内的血管会突然收缩或扩张,当人从空调房前往非空调地带时,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太大,心脏和血管会难以适应,从而诱发急性心梗或心源性猝死。

寒冷天气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待在高温环境下)(2)

影响三:造成血液黏稠

由于三伏天期间的四个特点: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气压太低,空气中含氧量少,会导致人出汗过多,血液的黏稠度也会随之上升,影响血液循环,从而造成心血管狭窄或堵塞,严重者可能还会发展成心肌缺血或缺氧,最终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四:心跳速度加快

三伏天期间,受到“闷热”环境影响,人们往往变得非常烦躁、焦虑,而这些情绪也会导致心跳速度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因此,不少人一到三伏天会出现胸闷气短或是胸部疼痛的情况。

夏季保护心血管,学会这4招

养心招式一:补充足够水分

夏季出汗较多,没有补充足够水分可造成血容量不足,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应补充足够水分,每天的喝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特别是晨起后和睡前。以少量多次原则喝水,做到小口慢喝,不能短时间内狂饮。

寒冷天气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待在高温环境下)(3)

养心招式二:晨练时间不宜过早

由于早晨交感神经处于主导地位,血压水平升高,心跳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心脑血管问题。因此晨练的时间不妨安排在傍晚,但还需注意室外温度与湿度,若是室外温度超过35℃,湿度也在40%以上,则不建议户外运动,以免导致中暑。

养心招式三:保持规律作息

由于夏天的睡眠质量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每天晚上能睡好8个小时,建议调整好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养心招式四:饮食清淡

夏季饮食以清淡为主,高盐和高油饮食会促使血压和血脂升高,损害心脑血管。不妨多吃新鲜蔬果和五谷杂粮,适当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肉、瘦肉和蛋类等。减少在外吃饭次数,避免饮食不卫生而造成腹泻。

寒冷天气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待在高温环境下)(4)

温馨提示

炎炎夏日虽然离不开空调,但一定要正确使用。最好是能每隔几个小时开窗通风一次,这样能帮助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日常不建议做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突然回头、猛然起床和打篮球等,特别是颈动脉狭窄或斑块者更应该注意,避免斑块脱落而诱发急性心梗或脑梗。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