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英译汉(英译汉的动名词转化)

转译成动词汉语中动词占主导地位,这就使汉语呈现出动态描述的特点;而英语中名词与介词呈主导地位,使得英语呈现出静态语言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使得在翻译时拘泥于原文的词类对号入座,逐词对译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根本行不通的 英语中的某些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翻译时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动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分析英译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分析英译汉(英译汉的动名词转化)

如何分析英译汉

转译成动词

汉语中动词占主导地位,这就使汉语呈现出动态描述的特点;而英语中名词与介词呈主导地位,使得英语呈现出静态语言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使得在翻译时拘泥于原文的词类对号入座,逐词对译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根本行不通的。 英语中的某些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翻译时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动词。

英语是以综合型为主的语言,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词缀丰富。这使得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从而使名词化现象非常常见(nominalization)。英译汉时,适当多考虑使用动词,以静转动,反之亦然。试看以下几个句子:

The Declar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a profound and eloquent statement of political philosophy一the philosophy of democracy and of freedom; second, a statement of specific grievances designed to prove that George III had subverted American freedom; and third, a solemn statement of independence and pledge of support for that policy. 《独立宣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闸明政治哲学——民主与自由哲学,内容深刻动人;第二部分列举若于具体的不平事例,以证明乔治三世破坏了美国的自由: 第三部分宣布独立,并宣誓支持该项政策。

对句中三个statement都使之从名词转化成动词,以适应汉语的表达。

Eventually I discovered I had a talent for sales, and was hired by a Swedish house wares corporation 我发现自己善于推销,便进入了一家瑞典家庭用品公司工作。

原文里的talent是作名词使用,而在译文中,我们把它转换为动词。

Scientists worldwide have conducted scores of studies since the 1993 publication of a landmark paper by Ericsson and two colleagues. 自从爱立信教授和他的两个同事在1993年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之后,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就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英语的一个特点就是,名词优势大于动词。这就造成了英语的静态特性和中文 的动态特性。英语的句子里面频繁出现抽象名词,比如这句话里面的publication。译文并没有处理为,“自从……的发表”,而是“自从……发表了……”。

【练习】"...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s for the people…”

【答案】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分析】原文中三个介词 of, by, for, 分别译成了三个动词:有、治、享,与原意理毫不差,简而有力,令人拍案叫绝!

转译成名词

英语中很多词类也可以转译成名词,常见的有动词转译成名词形容词转译成名词两种情况,例如:

The business is highly specialized 这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The youths always dream fondly of their future 年轻人对前途总是怀有美好的梦想。

The new contract would expire inS years 压翔新合同的有效期为五年。

(1)-(3)例中,句中动词都是从名词派生来的,把他们翻译成名词更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You're very eloquent. 你很有口才。

The wounded lay groaning. 受伤者躺着呻吟。

(4)-(5)例中,我们把句中形容词翻译成了名词,更符合句子的原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